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和谐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部局中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2.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和谐社会理论,从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论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高歌农  邵东华 《新长征》2007,(8):14-14,47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党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都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问既互相联系又互动发展,其理论内涵特别是两者的内在联系、互动递进、相互统一等方面还应深化研究,本文谨此阐发己见,抛砖引玉,以资研究。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兰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化对这一重大理论的认识.应主要把握“四个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先后提出和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履行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重要指针。在当前全党全社会正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形势下,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发表50周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上述三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思想联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仅内含着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精神实质。而且成为当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两者之间必不可少的思想中介。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13):19-19
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社会主义的本碾,邓小平将之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方面坚持和继承了这一科学论断,同时又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利益关系进行不断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科学的理论认识,对于在新世纪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协调发展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提纲挈领,切中实质,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6,(11):24-24
树立科学发展潮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蜘咯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二者的关系来说,既可以说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3.
仝华 《北京党史》2007,(1):44-4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历史的探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是党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学者就此笔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荣臣 《党课》2006,(11):14-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更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具体部署。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坚持全面发展,奠定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社会和谐,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要集合社会创造活力,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二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三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四要以人为本,切实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认识这一最新成果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工作时,要求我们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上走在前面。我们体会,总书记关于“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标,实现科学发展是关键,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保证。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来引领和谐社会建设,以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来体现党的先进性。从烟台的实践来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认真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砚忠 《探索》2007,(2):21-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砚忠 《求实》2007,(3):66-7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学术理论界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评价,以期能够将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因而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学术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