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的肾母细胞瘤(Nephoroblastoma)是一种胚胎性肿瘤,又称肾胚瘤(embroyonolnephoroma)。在猪的肾脏肿瘤中以肾母细胞瘤较为多见。但在屠宰猪的检验中仍然十分罕见。国内近年来在上海、青岛、鞍山等地曾从屠宰猪中检出个别肾母细胞瘤病猪。贵州省过去尚无本病报道。1977年遵义冷冻厂在屠宰猪中偶见一例两侧肾脏异常增大而送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现将诊断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人畜都能发生的一种疾病,人与动物在肿瘤发生的病因上,往往有着相同的环境因素。肉食品卫生与人民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家畜的肿瘤能否传染给人呢?需进一步探讨。这就首先要求我们查清供肉食的家畜都能发生那些肿瘤,进而研究对这些肿瘤肉尸的处理问题。我们在兽医卫生检验工作中,除经常遇到的一些脂肪瘤、纤维瘤外,也遇到过一些少见的病例,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厂在生猪宰后检验中,加强了对疑似肿瘤病变组织的检验,发现商品猪患肿瘤的比例逐年增高,说明肿瘤在食品卫生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颇有研究价值。 (一)检出概况 1.检出率逐年增高(表1)。 2.检出的肿瘤大多数为先天性,可能与生长年限短有关,其中以肾母细胞瘤为首位。另外,黑色素瘤居多(表2)。  相似文献   

4.
牛的先天性肿瘤报告不多。Misdorp最近复查了动物胎儿和初生动物(10天内)的先天性肿瘤和瘤样物(例如白血球增生)文献,而先天性肾真性瘤在以前(1965)没有报道过。在刊物中报道过二例牛胎儿,估计每例胎儿在第六个月流产。发现一例为多发性的肾外肿瘤,另一例为肾上单一的原发性肿瘤。牛的这两例和人的7月龄胎儿一例是文献中先天性肾真性瘤仅有报道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在人和动物血液内发现一种不明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在进行弓形体病调查工作时,偶而在广西灵山县正常人、各种门诊病人及小白鼠、豚鼠、蚊体的血液或体液内发现一种过去未见过的不明微生物或小游生物(Microorg-anism),其形态等特征与四川农学院夏定友教授报告在高热病猪血液内发现的小新虫或小新菌十分相似(见本刊1981年第1、8期),但在文献中未见到类似报告。现将我们在376例人血液内发现的这种不明微生物调查的初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1982年6月我们在保定地区冷冻厂检验家免过程中,发现一例兔肝脏肿大、变硬,胆囊扩张,胆管变粗,其壁增厚,切开胆囊胆管发现内有大量的虫体,数量达360多条。经实验室鉴定属于枝睾属(Clonor-chis Looss,1907)华枝睾吸虫(C.Sinensis Cobblod,1875)。兔体内自然感染华枝睾吸虫的病例在我省还是首次发现,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活猪检验工作中,发现猪体被毛根部毛鞘颜色的变化与感染囊虫病有一定关系。为了探索出一种检出囊虫病猪的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而进行了“拔毛法”诊断猪囊虫病的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显色液:第一种为0.25%氢氧化钠溶液;第二种为三氯化铁溶液(2%液状FeCl_3或5%固状FeCl_3液)。 2.受检猪毛:从猪的肷部用钳口缠以胶布的钳子拔取数根毛,选择毛鞘完整的4~5  相似文献   

8.
对自然感染猪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和病原鉴定后,将确定为生殖-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38头进行病理解剖,观察其病变组织和器官的剖检变化以及在普通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变化,并对病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计数;同时设8头健康猪进行对照.观察发现,病猪的免疫器官和细胞系统地遭受了严重的损伤,其中淋巴结、脾表现出坏死性炎症变化;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或坏死、脱落;病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较健康猪明显减少(P<0.05),且多出现变性和坏死.提示PRRS可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
1977年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爆发性弓形虫病。1979年又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弓形虫包囊弱毒株,接种猪只不引起死亡;接种小白鼠不产生症状,但在脑内可形成包囊。由于这株虫株是在江苏南通县的病猪中分离的,故定名为弓形虫南通包囊弱毒株,简称NT株。为了证实NT株在猪体内,是否与在小白鼠体内一样可形成包囊,因此将猪源小白鼠传代的NT株作了回猪试验。  相似文献   

10.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11.
材料与方法 (一)病猪肠内容物 选择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比较典型的病猪,死后立即作细菌学检查,肝、脾、心血及胃肠水肿液均无菌生长,肿胀的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涂抹培养分离出大肠杆菌者。将5头病猪肠内容物混合,加三倍生理盐水稀释,经3000转分离心30分钟,/放入冰箱保存备用。为观察除菌后的肠内容物的致病能力,用10000转/分离心1小时,取上清液做为接种材料。 (二)琼脂培养菌体冻融液 所用菌株是从病猪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的,鉴定为O_(139):  相似文献   

12.
炭疽病在临床剖检上可分为全身性败血型和局部性痈型。笔者在实践工作中除检出颈部淋巴结局限性炭疽数十例外,在屠宰猪内脏检验时,还多次发现肠系膜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等局限性炭疽,此仅就检出的肺炭疽病例介绍如后: (一)临床症状 体温41℃左右,营养中等,精神略萎顿,呼吸迫促,经急宰后检验和实验室诊断为猪肺炭疽。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动物细胞表面和血浆中的一种多型性单细胞和边虫相似的红细胞孢子虫病。其临床主要的特点是高热、贫血和黄疸。本文作者在1981年9月至1983年8月,先后在广州、顺德、台山、番禺、清远等地的41头病猪血液中发现附红细胞体,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症状 体温40~41.5℃,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结膜苍白,转圈呆滞,四肢抽搐。个别猪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前肢有轻度水肿。乳猪不会吃奶,脐部、四肢下部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病猪濒  相似文献   

14.
在活体的心脏血管中血液成分发生凝固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能够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多,凡能造成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性状改变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但在动物中因肿瘤转移损伤大血管而引起血栓形成的病例是十分罕见的。作者1981年7月在贵阳市牛羊屠宰场发现一头膀胱肿瘤患牛,其淋巴结转移癌损伤了后腔静脉及肺静脉并进而导致混合血栓形成。现报告于后。 (一)剖检所见 此例为一头经阉割的贵州黄牛,约12岁,营养状况中等,体表未见异常。屠宰后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一)治疗试验 据目前国内报道,对猪弓形体病的防治药剂主要为磺胺类,但存在用量大、疗程长、 成本高、刺激性大、尿路析出沉淀等缺点和副作用。为此,我站于1979年开始试用新药——氯苯胍对自然病例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在长丰公社,按10~15毫克/公斤剂量口服疗法,每天服二次,连续3~5天,治愈16/16;一般对初期病猪,用药至2~3天转愈,中期病猪4~5天转愈,对后期病猪也有相当效果。在临床治疗试验同时,还作了预防对比试验,也见显效。如长丰公社兽医站陈焕江二胎仔猪22头,每胎仔猪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猪水泡病病猪的散毒途径,遵照毛主席“认识从实践始”的教导,我们进行了水泡病猪大小便和血液带毒情况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归纳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1.大便——从人工接种猪水泡病强毒而感染发病的猪群中挑选6只。分别于接种之后5日、11日和18日各宰杀2只。宰杀后剖腹取出内脏。随即从直肠内先挤出一部分大便弃去,然后才挤出一部分大便盛于洁净的塑料袋内。将两只猪的大便并在一起,并且冷冻贮藏。作为检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豫、皖广大农区 ,人们习惯以红薯粉渣作为饲料饲喂畜禽。但饲喂方式或贮存不当 ,除易造成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积食、瘤胃臌气、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外 ,近几年还发现长期饲喂粉渣的猪易发生贫血、黄疸、腹泻、肝肿胀、精神沉郁、头颈侧弯 (仔猪尤为明显 )等中毒症状。笔者通过对近百例病猪调查分析、对比治疗和动物试验 ,认为猪粉渣中毒主要是因为霉败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所致1 病例及症状1.1  1999年 7月 ,淮阳县个体养猪户刘某饲养的 12头 2月龄仔猪 ,使用霉变粉渣和玉米混合饲料喂养而发病。病猪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 ,大便稀薄 ,尿色发黄 ,…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是一种球虫类原虫,于本世纪初由Tyzzer首先在小鼠中发现并予以描述。此后已发现隐孢子虫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1976年以来又报道了经肠道活组织检验诊断的若干人体病例。近年来,隐孢子虫病作为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爱滋病)的常见并发症而引起重视。 (一)病原学 1.分类:隐孢子虫属(Cryptosporidium)隶属于顶端复合体亚门、孢子钢、球虫亚纲、真球虫目、艾美耳亚目、隐孢子虫科。其主要分类特征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家禽间皮瘤近十多年来,除在鸡体内发现外,还见于鹅、鸭,其中鸭发病率较高。1983年以来,广东某地大型现代化鸭场饲养的狄高(Tegel)种鸭群中(除后备种鸭外)先后出现死后剖检以肝脏肿瘤样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了了解其疾病的本质,我们于1983年8~10月期间对该场进行了有关鸭病的调查,并对调查过程中所收集的113例自然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除发现73例不同类型的肝脏肿瘤和其它类型的慢性肝脏疾病外,还同时检出12例自发性间皮瘤,检出率为10.5%。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延边、四川、湖南等地,人们有食狗肉的习惯。因此,对狗肉进行兽医卫生检验,鉴别可食用狗肉,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防止某些人兽共患性疾病的发生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有关部门制定狗肉的兽医卫生检验规程及标准,我们自1986年以来开展了对狗肉检验的工作,并参考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体会,摸索了一套狗肉的检验程序和方法,现介绍如下。(一)屠宰加工和检验的一般卫生要求 根据动物区系的生物学特征和解剖学特点,从肉品卫生的角度出发,狗的屠宰加工和检验,应当严格遵守与其它屠畜类同的操作规程、检验程序和卫生要求,力求做到屠宰安全、放血良好、解体整沾、检验周详。要改变过去用绳吊死、不放血、不开膛的做法,因为如此加工的肉尸,不耐久藏、有损外观,而且由于某些病原菌的入侵,易招致食肉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