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安机关应当充分理解媒体监督有益于重塑和谐警民关系,通过媒体和公安执法部门双方的共同努力,建立新闻媒体对公安执法监督的操作性制度,使媒体对公安执法权的监督有章可循;加强公安机关对媒体监督的引导,使社会舆论为公安工作服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构建正当的程序,为避免媒体干预公安执法提供程序性规定,让公众以看得见的公正了解公安执法过程,以修补警民关系,为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提供有效的商谈空间。  相似文献   

2.
媒体应对已成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媒体应对工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为事件处置争取时间,能及时澄清事实、缩小不良影响,能够消除谣言、维护公安机关安保形象。媒体应对应坚持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善待媒体和口径一致的原则。完善立法和应对制度;成立专门机关,培养专门人才;加强部门联系,统一对外口径,才能做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保工作中的媒体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促进公安机关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公安机关需要具备对媒体日常公关、危机公关、典型公关的方略以及应对媒体失实报道的措施,从而因势利导,为顺利完成各项公安工作营造和谐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公安院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公安院校微博具有特殊性与广泛性、个性化与多元性、同质性与放大性、难控性与非理性等特征。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在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开展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平等观和微博教育功能的理念;鼓励公安院校和有关教育者开通微博,建立微博分类平台;建立公安院校微博管理专门机构和队伍;建立完善公安院校微博舆情危机预案启动和快速处置机制;加强公安院校微博道德伦理建设、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传媒业迅速发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因其具有的特殊政治性和敏感性,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媒体炒作的焦点。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对警务危机和危机传播客观规律的认识,主动加强与媒体的互动,积极引导媒体为警务工作服务,避免或减少警务危机对公安机关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公安院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公安院校微博具有特殊性与广泛性、个性化与多元性、同质性与放大性、难控性与非理性等特征.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在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开展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平等观和微博教育功能的理念;鼓励公安院校和有关教育者开通微博,建立微博分类平台;建立公安院校微博管理专门机构和队伍;建立完善公安院校微博舆情危机预案启动和快速处置机制;加强公安院校微博道德伦理建设、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危机事件频发,给公安机关带来了诸多挑战。公安机关必须找到新的与媒体和谐共处的方法,才能在危机发生时或发生后,不会因警方与媒体沟通不到位而造成负面影响。基层公安机关与媒体在社会治安事件中所处的角度不同,直接影响到基层公安机关与媒体的合作关系,进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要破解这一矛盾,公安机关应该从观念入手,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媒体建立新型的沟通方式;运用现代公关技巧加强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策划;建立公安机关形象危机处理机制;加强培训,提升基层民警的个人素质,树立公安机关良好执法形象,形成公安机关与媒体"互利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和便捷。在全媒体语境的形势下,警察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对新时期公安部门信息发布的公信力、警察的执行力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置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公开性,建立和谐警媒关系;针对媒体源头的管理,构建突发事件和特殊舆情等情况的应对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推进持续传播的长效机制,以塑造警察形象,维护和宣传警察形象,从而实现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和便捷。在全媒体语境的形势下,警察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对新时期公安部门信息发布的公信力、警察的执行力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置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公开性,建立和谐警媒关系;针对媒体源头的管理,构建突发事件和特殊舆情等情况的应对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推进持续传播的长效机制,以塑造警察形象,维护和宣传警察形象,从而实现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涉警新闻呈不断递增的趋势,警方应对媒体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暴露出警察媒介素养的欠缺。针对警方在应对媒体时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公安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及早培养,提高警察的媒介素养:培养警察应对媒体的良好心态;培养警察建立新闻关系网络的能力;培养警察使用各种新闻手段的能力;培养警察担当新闻发言人的技能;培养警察网络舆情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涉警类社会热点事件频发,一旦引导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当前,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中存在着应对意识滞后,引导资源分散,应对方法陈旧,运行维护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应优化应对理念,健全应对处置机制,提升应对管控能力,完善应对激励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完善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运行机制,提升涉警舆情应对能力,发挥政务微媒体自身价值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得到助力和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颠覆"了原有的舆论引导格局。在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借助它们的力量来维护和树立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防止有损公安机关形象的不良舆论、负面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引导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3.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机关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警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出现、新媒体环境的形成以及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使公安机关与媒体倾向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公共关系学意义上的沟通关系。公安机关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与媒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公安机关与媒体沟通关系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及挑战,从而为双方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个别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较大地影响和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对于公安机关而言,要从四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正面宣传,构建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事前应对机制,遏制负面新闻的产生;主动出击,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报道产生的负面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和降低由此类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消防工作既是党和国家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综合目标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既是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衡量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而公民素质又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消防知识的深入人心,消防意识和消防素质的培养,必须依赖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从而利用媒体进行深入、细致、广泛的消防宣传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使消防观念深入人心,公民消防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试论群体性事件中警察与媒体的关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过程当中,公共关系策略的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作为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更加不容忽视。因此,我国公安机关有必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探索在群体性事件当中警察与媒体的"双赢"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人为的、社会的或管理的等因素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接连不断,由此导致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日益凸显。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保障和实现公众知情权,特别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特点和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必然介入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为及时有效地应对、管理、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和水平,履行好公安机关的任务和职责,必须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保证妥善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应对新闻传媒的策略,准确把握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新闻传媒的介入时间、方式,以引导新闻传媒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后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这一社会结构变动时期,在这期间社会控制机制的变革与日益凸显的矛盾都深刻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治安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波动和不稳定,从而造成社会失序。由于治安权威是治安秩序结构的重要部分和有力保障,因此,从治安权威的角度来探讨治安秩序的重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