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必然带来文学和文化的“同质化”和“异质化”之间的对立和互动.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边缘群体往往由于受制于西方主流群体的霸权意识而处于被动的境地,文化身份也在思想偏见的作用下被“妖魔化”,逐渐失去本土特色.文学伦理批评在伦理层面促进精神互通性来实现文化的交互性,为边缘群体身份的重新认同和建构指明“去妖魔化”的路径,并将文学研究推向一种对人文精神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近二三十年来,台湾的分裂势力在多元文化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旗号下利用语言文化问题推行其“台独”主张,对两岸文化“同中求异”“同中显异”“化同为异”,试图切断两岸的文化连接纽带,误导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都图谋推动文化“排中性”的加剧演进,路线图是由“语言台独”过渡到“文化台独”再迈向最终的“政治台独”和“法理台独”。  相似文献   

3.
针对少数党组织“服务群众却不深人群众”,少数党员干部“身入群众却不了解群众”的现象,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探索推行“一二三四五”群众工作法。通过“一结亲、两承诺、三自省、四必访、五服务”,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子、服务基层、结亲连心,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使“一二三四五”群众工作法更接地气,区委组织部分别召开了6个层面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共收集到60多位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40多条。区委组织部在汲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区委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行“一二三四五”群众工作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是指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群体生活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发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方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5.
季中扬 《求索》2008,(7):176-178
所谓“快感文化”思想,特指关于非压抑性文明的一种文化思想;在这种文化中,快感不再服从政治、经济、道德、美学的需要,它能够无阻碍地得到满足。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自席勒以降,尼采、弗洛伊德、马尔库塞、乔治·巴塔耶相继阐发了“快感文化”观念,形成了一个思想传统。在后工业社会中,由于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当代审美文化出现快感化倾向,但这并非“快感文化”的实现,相反,“快感文化”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批判理论,可以为我们批判性地思考当代审美文化的快感化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平民”与“贵族”的分化“第三代”诗人的心理文化特征■陈旭光谭五昌“第三代”诗人作为一种群体的特殊性是相对于“朦胧诗”群体而言的。从社会地位来看,“第三代”诗人总体上属于平民阶层,他们中绝大多数出身于普通的市民家庭,不象“朦胧诗”群体中的许多成员出身...  相似文献   

7.
坚持“三讲”实践“两心”上海团市委组织部培养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团干部队伍,既是建设团干部示范群体的工作目标,也是上海共青团“示范群体建设”得以全面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团市委在年初提出“示范群体建设”总体工作思路的同时,要求全市各级团组织要以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赵梅 《人民论坛》2023,(3):93-96
“取消文化”已经成为今日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因不当言论而被抵制、被“取消”的事件时有发生。“取消文化”源于美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表现上与“政治正确”“觉醒文化”和重塑历史运动密切联系。我们看到,“取消文化”在捍卫女性、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在追求多元、平等和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使美国社会深陷“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9.
开滦林南仓矿业分公司自2002年以来,实施了以“舆情监测稳定网、宣传教育工作网、员工素质培训网、特殊群体工作网、企业文化建设网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为基本内容的“五网一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在一年来的运行中,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一网”带“四网”的原则,以舆情监测网建设和运行为龙头,保证了“五网一会”的运转,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出草”:一个猎头习俗的文学社会学旅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草”猎人头,是一种消逝了的先民习俗,并非台湾原住民独有,但对“出草”的书写,却是台湾近代以来活生生的文化载体。“出草”在战后台湾文学中被呈现的面容,或诉说了几百年间原住民族的生存、抗争历史;或寄托着知识者缘少数族群问题进行的社会批判与反省,甚而,对萎弱的现代人格之出路的想象;或在当代意识形态与文化消费的背景下,成为某些主流论述——譬如多元文化主义——的注脚。本文追寻“出草”的文学旅程,一以探求战后知识者响应其时代、探寻思想出路的多重样貌;一以理解台湾的文化生态与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1.
“鼻饮”是史书记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本文利用体质人类学和文献资料综合研究后认为:“鼻饮”是可信的,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形式。由于“鼻饮”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领难以掌握,因此只是民族群体中少数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李亮 《求索》2014,(3):145-150
中共“一大”代表群体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曾受到改良主义、革命思想、无政府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思想结构较为复杂。通过对他们向马克思主义转变以前思想状况的考察,可以粗略勾勒出这一群体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几种不同类型。有的在日本留学期间,较早地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由改良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有的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践,对民主主义产生怀疑转而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的则在对各种社会思潮辨析、比较中转变思想,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一大”代表群体躬身实践,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洗礼中转变思想,与当时国内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相一致,始终贯穿一条爱国主义主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而“白话”作为新诗赖以存在的语体,它是在当时人们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经过传统白话语言和欧化语体等多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尽管白话诗中的“白话”不等于口语,但它与口语的关系最为密切。“白话”本质上就是一种叙述语言,所以,白话诗具有赖以存在的叙述基因和要素。虽然白话、口语一直是百年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并且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但真正能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口语写作思潮。无论“前口语”还是“后口语”,实质上都是一种叙述语体,并且以此前后呼应、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诗歌叙述风气和思潮。如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叙述诗,还是新时期启蒙年代的口语叙述性写作,均为中国现代诗的叙述学提供了典型文本和叙述思想。  相似文献   

14.
高校政“治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高知识人才集中的地方,发展高知识群体人员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高知识群体党员发展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从2000年开始,在全省高校推行了“政治导师制”,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知识群体的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状况日趋复杂。一些人注重经济,不关心政治;注重物质实惠,淡化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注重自我价值和家庭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强调权利,注重…  相似文献   

15.
孙丹飞 《创造》2003,(8):44-44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由不同民族的人们组成的群体。不同民族,由于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其接受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程度自然不同。这“五个不同”决定了多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更要贴近民族地区的实际,贴近民族地区的生活和贴近民族地区的群众。第一,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民族干部队伍。发挥他们与本地区、本民族人地两熟,语言相通,情感相连的优势,做好民族地区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聂莉 《前沿》2014,(15):194-196
在跨文化传播的情境下,有效保护、弘扬和传承少数族群的语言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研究课题,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建构,与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密切相关,本文以激烈的“普粤之争”为例,力图解析在粤语盛行的广州地区方言该如何存在、大众传播媒介是否可以使用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并指出“保护、认同与交融”为破解跨文化传播语言悖论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可谓当今社会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莘莘学子们在埋首书案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以鲜活灵动的心性开辟了一方方属于自己的“文化领地”。近来,高校流行的“寻物文化”是继“课桌文化”、“寝室文化”、“墙壁文化”等之后,出现的又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为一睹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90后”青少年生活中出现了火星文字这样一种特殊语言符号,且在青少年中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通过对该文化新现象进行的调查分析,应理性对待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指导,以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语言陷阱”,就是利用表面堂皇、符合常规或者似是而非的语言,使人上当吃亏,从而牟取私利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本质上看,现象芜杂的“语言陷阱”,主要有几种类型:人均论、均价论、公共利益论、有关部门论、优惠免费论等。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军营生活日趋多边化,出现了一种独立于班、排或党、团等正式组织之外,以志趣、友谊、乡音为基本纽带而自发形式的一种团体,称为“非正式群体”。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疏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一) 应克服“左”的思想偏见,把引导“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作为加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必要补充。“非正式群体”中经常谈论的问题,大至国家、军队的大事,小到对人和事的评论、个人的欢乐与忧虑。无所不及,无话不谈。如果引导得好,常常能够起到思想互助、增进知识、加深友谊的作用。如若不加引导,这类“非正式群体”与“小集团”之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