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企业文化的自发形成和自觉发展 ,形成了一种力量 ,即“文化力”。文化力是导向力、推动力、凝聚力 ,又是扩张力、创新力 ,与利益驱动成为双重动力推进了企业的发展。青岛名牌的形成 ,伴随着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和文化力的增强 ;经营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把文化当作资源来经营 ,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 ,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动企业发展和名牌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注重“文化力”的开发,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我们淮阴卷烟厂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优良的传统,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特别是近年来形成的淮烟员工共有的精神、观念、风格、习惯,已融汇成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文化力”。在这种“文化力”的推动下,我们的企业创造了自1992年以来,年均税利递增1个亿的发展奇迹。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企业文化,必领把产品文化作为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3.
广东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先走一步”的实践,使岭南文化的地位日见突出了。无论是广东学人在焦虑中发出的“叩问岭南”的吁求,还是广东之外的专家在惊讶中对广东“文化北伐”的感慨,都明确地说明了岭南文化在上升中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影响。而正是在岭南文化进军的浪潮中,深圳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被充分地关注着。杨东平先生(城市季风卜书中,称“深圳成为类似旧日上海那样充满诱惑键力和神奇传说的‘魔都”’,“废都”之说无疑把深圳带入了三十年代大上海式的荣光和想象之中、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文化,在李权时先生主编的(岭南文化)…  相似文献   

4.
经济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经济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文化背景和文化力,就势必萎缩、停滞。因此,从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展市场经济的文化使命,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切实保证(一)文化力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市场经济较之自然经济来说,似乎与文化有着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契合的关系。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文化因素很多,经济正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活动,可以说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即使是经…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曾被列宁称为“不文明的社会主义”.这不仅仅是指其经济落后与社会主义的不相称,而且是“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分析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趋势及中国现状后大胆地界定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巾场经济的科学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冲破一切束缚,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以往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并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效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动力即“宗教冲动力”与“经济冲动力”,这是使其得以迅速发展的两个基因.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宗教冲动力”已被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耗尽了能量,“经济冲动力”成了社会前进的唯一主宰,世界万物被剥去了神圣的色彩,从而使资本主义精神中相互制约的两个基因失去了抑制平衡.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梅州文化冠岭南”。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重文轻商的梅州人无可奈何地失落了。如今,梅州人开始从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寻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创新客家文化,打造“世界客都”的大幕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企业都在努力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旨在使之更加系统化、个性化。要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真正发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的作用,就要解决好“思与行”、“说与做”如何统一的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晋商诚实信用法律文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在兴起和发展中形成的诚实信用等法律文化特点是建立在“人身法”文化和农业文化基础上的 ,与建立在“市民法”文化基础上的近现代意义的诚信原则相比较有着根本差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中 ,晋商诚实信用的法律文化精神仍然需要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文化维度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导向作为一个“文化”问题,要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文化使命,必须在由价值主体性、价值正义、价值全面与可持续实现三大基本原则构成的文化维度内进行。同时,价值理论与社会发展观的科学建构、现代市场经济文化内蕴的发掘与深化改革、良好的社会文化约束机制及“刚性”文化力量的建设、社会个体价值认同的强化及“柔性”人文环境的培育等途径汇聚成了现代市场经济转向“文化”型经济的基本轨道。  相似文献   

10.
企业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支撑。企业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企业健康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建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迫切要求企业通过“文化力”的激发,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23,(11):62-64
<正>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七个着力”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排在首位,处于管总、  相似文献   

12.
“泛北部湾”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中国区域涉及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香港等地。“泛北”架构需要合力打造。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力、科技力、经济力和文化力当中,文化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同时,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另一组力量,即政府力、民间力、企业力、统战力当中,  相似文献   

13.
莫国平 《各界》2006,(12):7
“企业文化”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errence 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Allan 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诞生。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管理学说,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力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开始不断创新,很多企业提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新概念,我认为是非常科学和值得推崇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冀北承德供电公司致力于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找准发展着眼点,倾心打造文化力,形成了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提出“文化力”的概念,指出,构成一国实力的当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力量。如果说在革命年代,这个“文化力”尚不足以引人注意的话,那么在当今建设时期,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之趋势似有锐不可挡之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企业文化热势继增,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引起经济增长中的超经济因素不断加大,自然资源优势正在降低…… 。  相似文献   

16.
“八零后”的浮出水面。其实正是市场经济下的特殊的文化形态正在趋于完成的标志最近,高调复出的王朔以老前辈的身份对于“八零后”进行了尖刻的嘲弄,在网上和纸媒中引发了赞美和回击的热浪。王朔的指责其实是饶有兴味的,因为他可谓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文化的先导,今天由他来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是不断地创新。我们根据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着力打造具有凝聚力、亲和力、执行力、管控力、经营力、现场力、创新力、学习力、文化力的“九力”团队过程中,始终做到八个坚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增强企业“文化力”为宗旨,围绕“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有重点、分层次,积极培育具有城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企业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0,(11):44-44
青岛大学孔祥军撰文认为,知识经济的萌发是人类的文化觉醒,知识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力的推动。所谓文化力,主要是相对于科技力、经济力、政治力而言的,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简称。“知识经济,文化先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中国对知识经济应当有自己的理解。中国是文化大国,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不适合走高技术大国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是尖锐的和严重的。这些问题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在市场经济激发的物欲面前,有保持精神追求的希望,有提高文化品味的激情,有摆脱文化乞丐的力量,有造成“文化绿洲”的可能;这些问题也使人们有理由担忧:中华民族在市场经济激发的物欲面前,有丧失精神追求的危险,有降低文化品味的趋势,有沦为文化乞丐的倾向,有造成“文化沙漠”的可能。这些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