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申 《学理论》2012,(27):57-58
公共危机管理是城市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的首要功能是必须具备抵抗公共危机的能力,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成为城市社会公共管理的重点.我国这样一个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国家,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更大.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是提高城市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是集社会属性、公共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体的空间形态,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具有日益重要且多元的功能,其良好品质对于树立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意义重大,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亦特别重要。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实践较为成熟,可为我国创新城市公共空间治理路径提供经验借鉴。基于三国的经验教训,本文认为应树立民本和服务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理念;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统筹协调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机制;打造生态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环境等,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现代化之目标。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1,(3)
戏台作为农村社会中典型的内生型公共文化空间,曾是乡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存在,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发展出了其特有的传统功能。研究发现当前农村戏台呈现出一种"兴废并存"的过渡形态,从功能层面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正经历一个传统功能相对弱化且功能发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的尴尬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对乡村文化建设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需抓住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新契机,创新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发挥机制。这是打破"过渡"形态下两难局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在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实体性公共空间、社团、大众传媒和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空间体现了公共权力在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时所拓展的协调与控制社会能动性的幅度和深度.在转型社会中,公共治理空间一般由显性一隐性空间构成.相应地,制度和惯习、制度性边界和惯习性边界的互生与外衍构成了公共治理显性-隐性空间的衍生条件与约束机制;而隐性治理空间的存续对公共治理总体格局而言亦有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由此决定着公共治理空间结构的宏观功能.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应通过公共权力运行场域的再造与行动边界的整合实现公共治理空间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尹晨辉  李慧勤 《学理论》2011,(12):23-24
发展公共文明是继承和弘扬奥运先进文化成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公共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在公共生活领域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倡导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公民道德和公共精神,建立市民公共行为规范体系发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营造开放政府、推进政府服务外包、发展社会组织、注重对民众的人本关怀、实施绩效管理、对环境综合施治等公共治理方面有一些有益经验。加以借鉴,对于深圳建设开放政府、法治城市、人文城市、协同城市、效能城市,进而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0)
在全社会呼吁生态文明建设和多元治理的今天,政府、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主体不仅急需对自身角色进行清晰定位,更要实现符合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多元共治。在环保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作为中国成立最早、最活跃,也是最有影响的NGO类型,甚至一度在生存环境、组织能力较不成熟的情况下,超长发挥对生态环境正向保护、支持、引导的作用,树立良好形象。而公共危机作为风险社会中最为紧张、各社会利益主体最易达成"公共理性"的境况,在强调时间、空间、社会共同逻辑作用的城市空间动力视角下,分析NGO与其他各主体间的互动行为,对政府、NGO等发展均有着良好的助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9)
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受传统社会文化及治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社会缺乏公共精神自然生长的条件,这也直接阻碍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从而导致了社会治理困难重重。培育我国社会的公共精神措施有:发展公共领域;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社团组织;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代,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不怕死"事件,客观上促成了国民政府、民族资本、左翼知识分子、中共地下党等形成基于民族主义认同的一致战线。公共物理空间聚集所激发的话语空间鼓噪,是现代都市才可能出现的群体性现象,是现代性在公共空间的凸显。电影院作为主体间交往的空间和场域,使上海的现代公众意识得以释放,公共空间延伸至媒体空间的公共辩论,形成公共舆论,促成了相关制度的形成和实施,进而导致政策和法律的长期推行,最终塑形了上海的文化公共领域。在今天的互联网碎片信息网络中,如何平衡公共领域,正向引导、树立舆论环境,促成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新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是政治、社会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是指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自由交往空间。公共领域以日常语言为交往手段,以“理解”为交往前提,以“开放”为交往取向,旨在通过自由、充分的商谈形成高质量的公共意见,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反映社会问题的“信号”功能和对政治系统的批判功能。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培育公共领域的参与者、自由的交往空间和独立于政治权力的传媒,从而保证我国公共领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带来了城市拥挤、人与人的陌生感增强、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稀缺等诸多"城市病",造成了社会个体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梳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发现,城市公共空间是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魅力和城市品质的有力手段,它不仅推动了城市的经济社会转型,更提升了居民的爱市意识和公共意识。所以,在兼顾公共性、层次性、独特性的基础上,不断的推进不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功能提升是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公共精神缺失目前是中国乡村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乡村社会道德的衰落;乡村人际关系出现的信任危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萎缩;村庄公共事务参与力的下降。当前中国乡村公共精神的缺失,既有传统的原因也有现代的原因。乡村公共精神的建设路径有赖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非政府合作组织的培育及乡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培养起广大公民的公共精神,才可以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公共精神的生长空间是公共生活和公民社会,它的人格化则是公民气质,故而必须落实到对公民个体的引导上.  相似文献   

15.
美术馆作为当今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和展示艺术家作品、帮助普通公众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国际问文化艺术交流的社会功能,充分起到了繁荣国家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作用.公共教育在中国出现美术馆之初就成为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具有启迪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素养、教化人的灵魂的崇高意义.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事业和学校艺术教育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两者协同发展的空闽和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8)
中国农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表现出许多问题,原子化状态的形式需要发挥公共性以及公共空间的作用加以调整。农村现有的公共空间包括小店型公共空间、红白事型公共空间等,它们可以发挥传承文化、促进基层民主发展、增强村民凝聚力等方面的功能,为了解决现有的农村问题,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1)
目前中国人的公共空间意识淡薄,游客在景区涂鸦这种公共空间意识淡薄的事件层出不穷。中国人目前公共空间意识淡薄有其历史渊源: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主要是等级森严的熟人社会,公共空间极其狭小。等级森严的熟人社会文化使中国现代文化缺乏平等博爱的公共空间意识基因。此外,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和模糊思维阻碍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分化。目前中国社会个人主义盛行,整个社会过分重视对经济资本的追求,忽视了对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一种系统的公共空间意识的生产,学校、公共机构和国家制度各负其责。  相似文献   

18.
公共话语就是公众在公共领域里就公共事务自由公开的对话、讨论或意见表达,它与公共领域、公民文化密切相关.当代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要件,这就为公共话语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也为社会各阶层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培育了良好的生态语境.与西方发展不同,我国社会中的公共话语应该更多的是可协调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归宿是共识型公共话语.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虽然是一个舶来词,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性存在。从社会政治功能来看,公共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培养了民主政治所必需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公共精神等公民意识。因此,培育和壮大公共领域是建设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为:增生社会和谐因子的“孵化器”,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生命体增生和谐基因;推进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加速器”,将和谐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到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调节阀”,调控社会发展的节点和关键部位;注入社会活力之源的“给水池”,活化公共管理的供给功能,使其输出功能符合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