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报刊非常突出地运用了"人物传记"的表现形式,在史实互构、古今相系、中西交汇的历史语境中,呈现中国古典资源与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之间常常为人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联系。有关历史人物题材的改写蕴含着对共同命运的理解和启示,将感时忧国的现实情怀与民族意识融入其中,呈现了国民想象的形成与性别之间的多重书写模式。文章将女杰传记文本的改写段落还原到晚清的情境中,观照其与现实思考之间的关联,辨析晚清革命话语中的"贬男"想象所蕴含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晚清兵器     
柴静 《今日浙江》2008,(1):57-57
小时候上历史课,讲到鸦片战争,老师的讲法都是“中国军民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抗击侵略者,但是,我们使用大刀长矛,而对手船坚炮利,所以虽然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仍然难逃失败的厄运。”  相似文献   

3.
张威 《求索》2007,(2):173-175
以青楼为代表的市井娱乐行业的繁荣兴旺成为晚清时期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其中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代表的晚清白话谴责小说中有过大量的,细致,生动的描写、刻画。在语言上,小说中都运用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行业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风行一时的晚清市井娱乐风俗文化的兴盛程度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同时,晚清市井文化也为这些词语注入了更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任丽伟 《前沿》2011,(10):171-174
张树声发迹于淮军,也最早离开淮军,充当地方官吏,也较早接触到晚清的内政外务。他从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励志整顿吏治,严明军政,筹办海防,加强对各地方的治理,收效甚大,充分体现了他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思想。同时,他在治理地方过程中,对一些政事的看法,显现了他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在浑浑噩噩的晚清政坛中显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春秋》1995,(3)
关于介绍济南的文字,最早见于《诗经·大东篇》,杜甫也有「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元代于钦写的《齐乘》是一部颇得章法的地方志。然而真正使济南名闻天下的文字,首推清末刘鹗写的那部《老残游记》了。《老残游记》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因为它流传地广,所以《老残游记》中关于济南的传神描写就深入人心了。《老残游记》还具有史料价值,为我们了解晚清济南社会生活的片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各界爱国同胞所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自我解放运动。它得到了各界开明的爱国同胞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许多革命志士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英勇斗争精神的感召下,一些爱国爱教的开明佛教僧侣也积极参加革命组织、联络革命志士,并大力鼓动广大爱国爱教的僧俗同胞参加革命运动,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中华民族自觉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上,增添了动人的…  相似文献   

7.
李建梅 《求索》2010,(3):181-183
晚清至五四时期,域外文学的书写语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文言走向衰亡,白话取得正统地位。本文采用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将晚清到五四域外文学的书写视为一种文化生产,其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是具体状态的书写者、体制状态的教育制度和客观状态的域外文学文本。具体状态的书写者由现代语符书写者替代了传统士人,体制状态的现代学堂制度替代了科举制度,这种状态决定了外域文学文本语言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8,(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历了风雨激荡的变化。地处东南沿海又当京都门户的山东,自此之后,特别是甲午海战以来,社会更是激剧动荡,事件迭起,百态纷呈。为了使广大读者能较为明晰和系统地了解这100多年来的山东,我们确定自今年第一期始开辟《百年山东》固定栏目。该栏目将分门别类地介绍山东百年行政区划、山东百年行政长官(行政领导人)、山东百年铁路、山东百年水利、山东百年灾祸……等等。“百年”只是一个大体概念.原则上自1894年甲午战争至今,个别的可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每个类别,我们除做概括性介绍外,对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将做重点介绍。我们热切希望广大作者、读者积极投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9.
晚清乡村危局主要表现为乡村落后贫困下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乡村危局又呈激化之势,大清政权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民变峰起中灭亡的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社会曾长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晚清时期,其弊端却日愈严重,进而发展到了难以维继的程度,因此科举制的变革势在必行。同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各种因素的制约,科举制虽屡经变革,却最终没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而不得不被迫终结。文章从科举制变革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其过程和动因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调查资料表明,19世纪后期具一定规模的,输出到世界市场上的台湾茶叶,其种植和粗制是由小农家庭进行.晚清台湾茶业虽然有足够的土地、劳力资源,但囿于小农经济而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史源 《政策瞭望》2008,(7):56-56
贪污受贿古今中外都有,但像晚清那样几乎无官不贪却世为罕见。表现为:1.下层官吏的贪污非常普遍。"州县杂款报销,尤不可究诘。有曾任直隶之涞水令者,言涞水每年收牛羊税,计共六百两,报销仅十三两,而藩司署费  相似文献   

13.
晚清甲午战败之后,部分湘绅从封闭自固转而自变图强。学习西艺,兴办洋务成为自变图强的重要途径,其中粤汉铁路就是湘绅致力求成的一项重要事务。湘绅积极参与铁路事务,努力使铁路线定为经湘而不是经赣;通过赎路活动,取得了经办铁路公司的机会;公司却弊端重重,陷入困境,给张之洞增添了再次兴借外债的理由。湘绅率先起来反对清政府商借外债的行为以及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动摇清政府统治的保路运动。湘绅争求铁路权利和与清政府的复杂互动是这贯串一系列事件的线索,体现出了湘绅在推动晚清这一变局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湘绅因应局势所作的艰难调适。  相似文献   

14.
许家祥 《同舟共进》2014,(12):81-81
"灰色收入"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灰色收入"的事实古已有之。 晚清京官的俸禄普遍不高。如光绪十三年,户部江南司郎中(相当于现在财政部江南司司长)李慈铭一年的工资(含养廉银)是135两银子和1200斤糙米。135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3500元人民币,平均每月仅1000多元。可晚清人普遍认为,"统天底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许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官场钻,出现了"千军万马走官道"的奇观。  相似文献   

15.
余群 《传承》2013,(3):144-145
鸦片战争后,天灾人祸不断,民众生活极度困苦,清廷的腐败与懒赈更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间义赈救助苦难民众,维新时期国内慈善事业开始转型,逐渐具有近代意义,“清末新政”则为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袁志成 《求索》2011,(10):187-189
晚清时期,词坛楚军突起,欣欣向荣。湘社是晚清湖湘词坛重要的词社,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词艺,在词风上表现出对浙西词派咏物词风的承继。湘社虽然是偶然的暂时性的词人社团,却也给晚清湖湘词坛带来了新气象,既是对湘中六家词的继承,也促进了晚清湖湘后期词坛的发展兴旺。  相似文献   

17.
刘宗志 《中国减灾》2007,(10):45-45
清代慈善活动比较发达,到了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慈善事业也开始近代化。慈善的变化首先发生在思想领域,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西方国家间的接触和交流,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封建士大夫  相似文献   

18.
19.
武穴教案的背后有复杂的法律文化原因。从起因看。反映出民众的法律思维偏重于感性思维,程序法律意识欠缺,对隐私权缺乏尊重和理解。从案件的审判过程看,反映出中西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中方侧重于保护官员、惩治平民,英方强调官员的法律责任;中方习惯于政治处理,英方倾向于法律处理;刑罚方式上中方使用肉刑。英方认为太野蛮残酷。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国势日弱,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为了开辟财源,以卖官鬻爵为内容的捐例之风大开.卖官买官的结果,不仅造成国家的名器不尊,仕途拥塞,还造成了清王朝官吏素质的严重下降、吏治的日趋腐败、民心的逐渐丧失,所有这一切是导致清王朝覆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