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管理活动和参与形式,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志愿服务健康发展,需要以科学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为保障.青年志愿服务体系主要由志愿精神、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支持要素构成.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就要从促进这五要素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发展机制、支持系统、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建设,从而为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与兴旺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区志愿服务被越来越多的青年认同和响应,在全国以及一些省市,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如火如荼的开展,而基层团组织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时则面临着缺乏经费、缺乏专职工作人员,青年志愿服务人员流动性大等困难。应健全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理念的传播、设计适合青年发展的志愿者团队活动机制、选准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发展方向,促使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的调查,探索了我国目前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个人因素对志愿服务的影响、志愿组织在志愿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在组织志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大型赛事活动中青年志愿者总体参与率较高,志愿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动机体现出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的结合;性别、教育程度以及政治身份等因素在志愿服务的参与过程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志愿组织在青年服务过程中发挥着多样化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社会支持率不高、服务形式单一、资金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个体心理调适是新的时代性课题。针对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应该展开辩证的、理性的分析,立足志愿者个人心理特点,借助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构筑适应志愿服务活动的新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我国青年志愿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渠道和途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做出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调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机制逐步完善,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找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志愿者及潜在志愿者的深入访谈,关注如何使志愿服务向常态化和社会化发展,如何吸引更多的、不同年龄层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我国的志愿服务已经呈现多样化发展局面,社会化参与渠道日益扩大。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和潜在志愿者的参与需求和动机不同,中青年群体更看重志愿活动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以及活动是否有意义。这就要求志愿者组织根据志愿者需求的变化,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完善对志愿者的动员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阶段中,加强对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思想引领,能有效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对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思想引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根据青年志愿者内部分化情况,把握引领内容的层次性和情感的递进性,分众化、阶段化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思想引领工作。通过引领,引导青年志愿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并在社会广泛弘扬志愿精神与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坚持用组织化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人人身体力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志愿者队伍从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德宏州最早从事志愿服务的是广大团员青年,他们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文化的不断培育和普及,有更多社会成员纷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目前,全州共有青年、巾帼、老年、环保、禁毒防艾、卫生、法律援助、文明交通、科普、文化、教育、党员干部志愿者以及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300余支,注册志愿者3万余人,代表着不同的群体.在各重大节庆活动中,志愿者成为了美丽德宏的形象代言人,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更是冲在第一线,成为抗险救灾前线一道靓丽的风景.正是他们的积极行动,吸引着更多有爱心的社会成员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在奉献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自己、快乐自己.  相似文献   

9.
文中在对民政、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NGO组织、草根志愿者组织、不同职业属性志愿组织的大量个案研究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湖南青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的传统视角缺陷,以系统化、常态化、深入化、服务化、课程化的全新视角审视青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更好地促进湖南青年志愿队伍的身心灵发展及其志愿服务的高效能。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英国作为志愿服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志愿服务逐渐形成了政府支持、志愿组织自主运营、社会广泛支持、完备法律保障的突出特质。当前,借鉴英国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我国志愿服务建设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志愿组织结构与市场运作,加强对志愿者的宣传和保障,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法制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志愿服务是解决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因而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治理中面临着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不够普及,志愿者领袖人数不足,志愿服务被误用滥用,风险管理未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使用志愿服务须坚持公益性、谨慎性、自愿性、合法性四个原则。要发挥志愿服务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须大力培育志愿者领袖,加强志愿服务风险管理,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行政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内涵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和完善志愿功能,弘扬志愿精神。志愿活动使学生增进友爱、充实心灵、提升道德境界;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文明发展,普及人文关怀,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志愿服务国家性立法的缺位,导致青年志愿服务中的诸多纠纷日益暴露。根据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现状和我国地方性志愿服务立法的有益尝试,借鉴志愿服务成熟国家的立法经验,要健全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法律保障机制,目前亟须做好三项工作:(1)出台《志愿者组织法》,规范青年志愿者组织;(2)科学细化青年志愿服务的责任;(3)明确保障青年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我国老年人志愿者的参与率低、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过窄,志愿活动的开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老年人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应从老年人志愿者的角度出发,依据老年志愿者独有的特性及其参与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良性动机,培育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机制,逐步提高老年人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中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青年志愿服务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城市文明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很多城市都已经打造出了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志愿服务公益品牌,成为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软保障。新加坡的社会治理和城市文明建设为世界所瞩目,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城市志愿者的奉献。每年的国庆日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的活动中,新加坡的青年志愿者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新加坡政府对青年志愿者发展的重视有着直接的关系,50多年以来,新加坡的青年志愿者在制度建设、理念培育以及实践推动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成功的经验甚至发展进程中的教训对其他国家都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当前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与城市文明建设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青年研究农村青年:一个边缘化的弱势群体/陈占江,王悦(1)论农村青年妇女的发展问题/陈慧平(1)影响青年角色过渡的若干因素分析/马德峰,唐文跃(1)青年志愿者活动“三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蒋建其,郭寄良(1)企业“大学生青年”价值观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许润丽(1)当前农村青年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张敬文,姚斯彦(2)志愿服务与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汪慧(2)论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个体调适/彭智勇(2)“第三条道路”思潮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雷艳萍(2)江泽民青年知识分子成长观探析/闵绪国(3)我国青年社团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建构/王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青年参加扶贫济困、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志愿服务1.8亿多人次,累计为社会提供了近56亿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超过了1400万人。目前,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40余所大中专院校全部建立了青年志愿者组织,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共有3200余个,青年志愿者总数达到了30余万人。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服务中形成的“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人与社会之间互相融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文化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志愿者的人数、志愿者的素质,还是从志愿者的贡献能力角度分析,高校青年志愿者都是志愿活动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对于正处于人格塑形期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来说,如果缺乏成熟规范的激励措施,而仅仅依赖一开始的激情与好奇很难维系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与热情。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中存在着激励方式不恰当、对志愿者角色定位不准、尚未得到全社会认可、尚未形成规范的志愿者文化、志愿者激励前后延伸不足五个方面的问题。对此,提出应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方式,促进志愿者活动专业化;实现"三个结合",形成社会化激励体系;积极建设志愿者文化,实现志愿者激励贯穿服务全过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年志愿者行动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又可以促进青年的个体发展。参加志愿服务可以促进青年认识自身价值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的思想境界逐渐升华,促进他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形成和能力提高以及聪明才智的发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聊城大学新民学会与小雏菊青年志愿服务队以大学生、青年人、群众、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居民开展调研。旨在分析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现状,探究青年志愿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