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美丽的西藏高原,它如同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然而,由于它地势险恶,交通受阻,严重地阻碍着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并且也阻碍与祖国内地各民族的联系,还遭受着外国反动势力的侵略和压榨.当地人民长期在残酷的奴隶制度下生活着.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西藏地区的发展建设.命令驻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先后开凿了川藏和青藏公路,这如同两支大动脉注入了西藏.随着形势的发展,外国的反动势力一方面加紧向西藏进行政治渗透,另一方面又对我国西藏领土进行蚕食;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也在蠢蠢欲动,企图发动叛乱.为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迅速开辟北京——拉萨空中航线,架起一座通往西藏的空中桥梁.1955年冬,这一任务下达到我们部队,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历史壮举.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交通困难,同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不方便,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1955年12月,党中央为了帮助藏族人民建设新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决定开辟北京——拉萨航空线。并指示空军在总参谋部的直接领导和兰州军区、西藏军区的协同下组织实施,完成任务。1956年3月,空军把向高原进军的重要任务交给了航空兵某团。任务主要是三项:一是空中试航,打开北京——拉萨的空中航道;二是找出一条适合当时运输机性能的航线,为运输进藏物资和部队开辟通路;三是在4月22日飞临在拉萨召开的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会场上空撒传单、低空示意,以鼓舞民心,同时肩负为在高原修建机场、建立导航台等地面设施选点的任务。空军首长在向航空兵某团交代任务时,把这次开辟航线的任务比作“空中尖兵”,并告诉大家,赴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大会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毅副总理非常关怀通航工程,行前嘱咐过空军:“大会结束,我要乘飞机回来!”听了首长的传达,当时作为一团之长的姚长川心情很激动,为自己的部队能承担这样的重任自豪,充满了信心和力量。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巨峰林立,气候恶劣,...  相似文献   

3.
2000公里青藏公路是祖国内地连结西藏的纽带。通车40多年来,担负着西藏与内地物资交流的主要运输任务。西藏百万翻身农奴,把这条公路比作吉祥的哈达、美丽的金桥。但当我们访问当年发起和领导开辟这条幸福路的慕生忠将军时,他却激动地说:“修成这条路全靠彭老总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彭老总就没有幸福路。”  相似文献   

4.
《湘潮》2021,(10)
正"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这是1985年谭冠三将军临终前说的话。为了西藏的安康与吉祥,他与十八军指战员以及其他进藏人员一道,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铸就了永不褪色的老西藏精神,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誓言1950年1月,时任十八军政委的谭冠三等人从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那里接受了党中央、毛泽东赋予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新西藏的光荣历史使命。从此,他们把最宝贵的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边疆事业。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民主改革是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埋葬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一次伟大社会变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主改革,建立了人民政权,百万农奴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加强了与祖国各兄弟民族的大团结,为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开创了西藏与全国人民一起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纪元。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首40年来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历程,总结民主改革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基本经验,对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  相似文献   

6.
芦笛 《党史博采》2003,(1):30-32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块神秘而古老的土地。早在元朝时起,它便归入到了中国版图。然而,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里却仍被亲英的西藏上层集团统治着,并正加紧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此时,全国除西藏、海南和台湾以外,都已解放。毛泽东身在北京,心系西藏,热切期望西藏能尽早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7.
开辟拉萨航线、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海疆航空磁测、抗震救灾、利比亚撤侨??一次次行动,一个个壮举;一场场战斗,一项项荣誉!曾因在康藏高原开辟空中航线而被誉为"昆仑雄鹰"的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团,是我军战略投送的拳头力量。该团组建61年来,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3次;两次被党中央、国  相似文献   

8.
正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交通困难,西藏同内地之间的联系不方便,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1955年12月,党中央为了帮助藏族人民建设新西藏,决定开辟北京至拉萨航空线,并指示空军在总参谋部的直接领导和兰州军区、西藏军区的协同下组织实施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藏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汉族和藏族是亲密的兄弟。西藏和平解放,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这在我国各民族关系的发展史上,在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党中央、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原则、方针和政策。周恩来作为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贯彻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原则、方针和政策,顺利进行和平谈判、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嘉年华邮轮旗下的"大公主号",外观既有复古设计,也有现代豪华的装饰,但它与国际上的众多邮轮相比,并不出众。不过这一次,因它险些复刻"钻石公主号"的灾难经历,而被世人广为知悉。末程惊魂"大公主号"开辟有三条航线:欧洲航线、加勒比航线和夏威夷航线。故事始于其2月10日出发,经加勒比航线,从母港旧金山驶往墨西哥,然后于2月21日返回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知行统一论"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分析"知行背离"时代特征及产生根源,从中找出积极应对思路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自律”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或缺的整体的价值理性共识,表现为社会成员基于对该社会制度安排的合法性积极认同基础上的自觉、自律的行为风范,因此构成文明、公正而健康的现代市场社会的健全发育之最重要的内在结构性因素之一;市场经济“理性经济人”偏狭之“工具理性”预设,决定了其很难形成“社会-文化人”的公共价值体验与情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立,客观上使有关“公共事业”的使命、责任等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而要使这种“公共事业”的实现成为现实的可能,则必须重塑以“群体互惠与意义共享”为价值目标的自愿的“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制度价值理念选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5.
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没有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1986年),中国应对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出现调整和反复.1987年以后,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逐步走向规范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共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相关政策规范进一步趋向法治化;更加重视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协作;相关政策的操作手法越来越快捷和灵活,这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李全元 《探索》2003,1(1):66-68
人类历史发展中“跨越”和“倒退”现象的发生 ,是历史主体在生产力决定的所有制“可能性空间”内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生产力只决定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能为其“可能性空间”所容纳 ,却不决定“可能性因子”相互之间的递进关系 ,因此“五形态”递进次序难以得到理性上的确证。现实社会主义产生和存续的历史合理性 ,不应从外在于当代人类活动的“五形态”次序中去寻求解释 ,而应从历史的现实运动中去求得理解  相似文献   

17.
苏区发动查田运动采取了过激的土地政策,从客观上加剧了赤白对立.查田运动是"左"的土地政策贯彻的结果,但也应看到,发动查田运动的现实原因是为了满足苏区扩大红军和筹款等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基本特征和“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概念 ,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与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一起抓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学说的内在要求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就要大力增强全党全社会政治文明意识 ,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王刚 《探索》2020,(1):16-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具体体现在"中国之制"主要蕴含的领导优势、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目标优势等方面,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中国之治"则是"中国之制"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内蕴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彰显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即"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又应对当今世界之变,进而推动"全球之治",从而形成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一个哲学范畴,但更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图腾。社会原生态的思想文化生活中经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着这个符号与范畴。政治生活也不例外。政治在不同维度、不同理路上同"真理"概念相关联,其中最突出的是"真理"作为话语权力象征符号,或是作为民主政治模式的参照项与超越物。当然,真理观与真理信念经历了从古代到现当代的嬗变,这一过程同政治文明的推进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