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李玉玲 《法制与社会》2010,(20):249-250
本文指出顺应现代引渡制度发展趋势,结合中亚法律制度特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创制上海合作组织引渡公约,是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分裂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引渡与国际法 ──兼论中国引渡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引渡规范的发展已经使引渡不再简单地只是一种政治交易的手段,而使其获得了国际司法合作的性质。现代引渡法律制度有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两个法律渊源,其主要内容包括:可引渡之罪的种类;引渡原则;引渡程序及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保障等内容。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地参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①实践中,引渡均依双边引渡条约而进行,而各条约间的规定又不尽相同,这样致使中国在引渡问题上缺少完整而统一的法律制度。现实中,我们的立法者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即:在包括引渡在内的国际司法合作领域,用签订和加入国际条约的方式来补…  相似文献   

3.
引渡制度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渡是国际司法合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早在远古时代,埃及和赫梯于公元前1280年签订的和平条约中就有归还逃犯的规定。当然,这种归还逃犯的制度与现代意义上的引渡概念有很大差异,当时一般规定在和平同盟条约之中。十九世纪以后,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交通日益发达,跨国犯罪以及犯罪后逃匿他国的情形便日见频繁。为了有效地控制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安定,现代意义上的引渡便应运而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研究:经验、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风 《法商研究》2006,23(4):3-12
主动引渡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一种机制,已成为我国打击严重犯罪、缉拿外逃罪犯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主动引渡制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然面临缺乏从某些国家进行引渡的法律依据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不断扩展我国与外国引渡合作的条约关系等五个方面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主动引渡机制。  相似文献   

5.
引渡制度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引渡,是一国把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以便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司法活动。它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早期的引渡,是封建君主们进行政治交易的手段。现代引渡制度,则是伴随着十八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改善,罪犯在一国犯罪后较容易潜逃另一国,特别是现代走私、贩毒、恐怖主义等跨国犯罪、集团犯罪、国际性犯罪的猖獗而设立的国际法准则之一。最早的引渡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80年,埃及国王拉麦赛二世和赫梯族国王哈  相似文献   

6.
试析中外双边引渡条约中山大学法律学系黄瑶引渡,即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这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历史最悠久、最重要和当前各国之间最广泛存在的合作方式。引渡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打击国际犯罪和跨...  相似文献   

7.
国际引渡制度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打击跨国和国际犯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内一些贪污腐败嫌疑人利用我国引渡制度上的漏洞,乘机逃亡国外,以规避我国法律制裁。相较引渡制度,遣返制度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文章通过将遣返制度和引渡制度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促进我国遣返制度完善的建议以及提倡促进全世界在遣返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死刑不引渡原则作为引渡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承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国际国内法领域接受了这一原则,其在国际引渡合作领域的作用目益突出。然而,这项原则在我国的引渡制度中却未能突显,这让我国在引渡、遣返外逃经济犯罪分子时遇到诸多障碍。本文认为以明确的态度接纳死刑不引渡原则,并完善相应立法规定,有利于我国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有效打击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9.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应他国请求,将被指控犯有可引渡之罪的逃犯或已被判决的罪犯交付该请求国以使其实现审判或执行判决的制度。其作为一种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重要形式,一直在国家联手打击跨国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引渡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一种合作,其间又涉及到相关人员的个人权利。因此,引渡制度在运行实践中,一直受到一些例外原则的制约。这些例外原则以国家主权、刑事政策和相关个人的权利保护为前提,旨在保护相关个人和被引渡请求国的利益。“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就是这些例外原则之一。本文不想对引渡的诸例外原则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0.
"死刑不引渡原则"已经在近年来的国际引渡实践中被确立为一种刚性原则,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自国民不引渡原则、双重犯罪原则等并列为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这项原则在我国的引渡实践中的应用却极为有限和保守,这导致我国在秉承条约前置主义理念的国际引渡实践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本文将从现状入手,试图通过澄清"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真正内涵,指出在我国承认和实践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1.
引渡作为一种国家间制裁国内涉外犯罪的司法合作制度,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引渡制度只是提供了一种形式上最有效的方式,跨国"避罪"问题并没有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因为引渡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自不例外。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参加或签署的国际条约在引渡实践中存在局限性、签署的双边引渡条约存在缺陷、双边友好协商方式运作艰难。二是中国引渡制度实现中的政治、经济、人权、法律等阻碍因素。鉴于此,我国应从国际政治交往方面、处理引渡制度中的传统原则问题、处理与引渡有关的审判及程序上的问题等方面求得突破困境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死刑不引渡原则作为国际上一项重要的现代引渡刑法原则。对死刑犯采取不引渡原则,并不等于死刑犯会而逃脱各国法律的制裁。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在各国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对触犯刑律的被告人是否判处死刑,是一个具体的量刑问题。本文从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概念出发,基于我国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司法实践,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提供建议。因此,我国在国际引渡合作实务中,应灵活运用死刑不引渡原则,尽力消除引渡中的"死刑门槛"障碍,以更好地开展国际引渡合作,打击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13.
欧洲逮捕令是在欧盟范围内取代引渡制度而施行的一种逮捕和移交逃犯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新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相互承认原则。欧洲逮捕令是对传统引渡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它取消了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对特定性原则进行限制适用,对严重犯罪取消双重犯罪原则,在程序上更为简化快捷。它对我国建立便捷高效的区际移交逃犯制度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引渡是国际司法合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打击跨国和国际犯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形势的发展,引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引渡已不完全限于国家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会牵涉到非主权的司法管辖区;本国人不引渡原则;财产与罪犯一并作为引渡客体以及引渡程序等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不妥善解决,会影响引渡正常实施。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司法实践中,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中不少都涉及到了引渡。尽管我国在引渡方面已有多个司法协助协定包含刑事协助的内容,但多无明确的引渡条款,且条款涉及的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十分有限,远不适应发展需要,亟待建立、健全和完善,关于如何健全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本文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1944年1月,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后,制定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第一份战犯引渡公约——《解递战事罪犯及其他战事违法人犯公约》,公约剔除了传统引渡制度中"政治犯不引渡"的条款,以保证对战犯的彻底追究和惩治。二战结束后,中法两国达成以该公约为相互引渡战犯依据的协议,在处置战犯问题上从冲突走向司法合作,保证了战犯审判的顺利进行。中法两国在引渡战犯上的初步实践,较为全面地诠释了公约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也开启了现代国际社会通过司法合作惩处战争犯罪的先例。同时也是废除治外法权后,中国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一次成功案例,对于当今社会处理国际事务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16.
论引渡与公共秩序保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秩序保留本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主权国家捍卫其根本利益而针对外国法的最后一道防线。引渡则是现代国际司法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一国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拒绝引渡时,即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从国内法的角度讲,一主权国家有权以引渡请求有损其本国公共秩序为由而拒绝提供引渡。而从国际法的角度讲,公共秩序保留则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一个阻力。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保证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顺利进行,是理论上和实践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该问题与国际法优先原则的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等问题浅抒管见,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我国引渡制度的必要性首先,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司法领域合作的新形势来看,有必要建立引渡制度。过去,我国没有与国外签订任何性质的司法协助协定,也没有这方面的立法。然而,这一局面已在民商事领域内被突破了。继民事诉讼法第五编专门规定了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司法协助后,我国去年又先后与法国和波兰正式签署了民事司法协助协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在向我国提交的司法协定草案中都载有关于引渡的专章规定。这一新情况要求我们尽快考虑引渡事宜以便掌握时机,未雨绸缪。其次,建立引渡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执行我国刑法,维护国家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中国公民在外国和外国人在外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公民犯罪者也应该适用我国刑法加以惩罚。这就意味着我国对这种犯罪拥有管辖权,而且在对其审判时应适用我国刑法。但如果上述罪犯在犯罪后未进入我国领土或逃往第三国,那么要想对其审判和处罚就只能首先将其引渡回国。否则,我国刑法的规定就会落空而无法  相似文献   

18.
董世闻 《法制与社会》2011,(28):272-273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犯罪作为人类社会毒瘤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犯罪直接侵害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为了适应打击国际犯罪的需要,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得以发展,并在打击国际犯罪的司法合作中切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犯罪也随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分析或引渡或起诉原则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变的极为必要。本文试从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的历史渊源以及理论基础入手,来发表对该原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交往的发展,合作处置国际犯罪也日见频繁。二战后,随着对战犯进行惩罚的要求,国际刑事法庭应运而生,由此揭开了国家向国际组织引渡罪犯的序幕。国际刑事法院作为常设的国际司法机构,有权对犯有国际罪行的个人审判,这种新型审判实践突破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范畴,必然为古老的引渡制度带来新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引渡既是国内法制度,也是国际法制度。国家制定引渡法,并签订引渡条约,相互引渡罪犯,是极为普遍的事情。这是为了进行国际司法合作,同犯罪作斗争,告戒罪犯不要希冀逃亡国外来规避法律制裁。同时,任何国家也都期望铲除在其领土上的犯罪。因此,引渡对罪犯起着威摄的作用。旧中国,由于同外国交往不多,兼之有不平等条约的领事裁判权的限制,根本谈不上什么引渡。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国际礼让基础上,有过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