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专制资源极为丰富而民主严重不足的国家。近代民主制度的西方引进,其目的在于制度创新,以改变中国的贫弱状况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由于缺乏本土的社会和文化资源对民主制度的支撑,形成民主及其限度的现实主题。由于缺乏制度和法制保障,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以至于一方面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却滥用民主,酿成"文革"之悲剧。时至今日我国大多数民众对民主是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的,这构成了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障碍。本文拟从民主的内涵、民主的功能、民主的限度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增进对民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权利义务的合理范围也就是法学意义上的限度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在权利、权力、义务之间设定必要的界限以规范其相互之间的制约和被制约、平衡和被平衡关系,权利义务的限度实际就是对权利义务的设立和运行范围的合理限定。  相似文献   

3.
防卫限度论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是指为了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卫强度。新刑法并未赋予公民以无限防卫权。"行凶"的含义是指精神病人与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所实施的杀人、伤害行为与主观故意不明的人身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4.
论防卫限度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问题,是正当防卫理论的核心.马克思关于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的思想,是正确理解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理论基础,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规定,是正确理解正当防必要限度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标准,是质与量相统一的标准.对必要限度的认定,应在坚持原则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比较和评判.同时还应当对防卫工具、防卫后果、防卫环境和防卫人的主观心态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科学定义,应该体现法定性、必要性和相对性三个基本特征。防卫正当与否主要在于防卫人损害的不法侵害人的法益和不法侵害人所欲侵害的防卫人的法益的对比关系,前者等于或小于后者,为正当防卫,前者大于后者,为防卫过当。据此可以顺带得出一个结论:《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并不是无限防卫,而只是正当防卫的一种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6.
论权利的社会利益限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人认为四川大地震中灾民哄抢生活物资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是公民对个人权利的合理自救。本文指出,生存权等权利不是能压倒一切的。任何权利的实现,不可能存在于以权利为封闭圈的自我中心之间。权利之所以可欲,乃是合作、互惠、宽容之故。合作给予社会生存的力量,互惠给予社会美德,宽容给予道德之进化,即权利的行使必然要有社会利益作为限度。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21世纪的新生事物,其产生和存在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道德意见的表达;它体现了公民道德意识的觉醒;它也是道德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当然人肉搜索行为也有其限度,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即人肉搜索不能超越自由与责任一致原则、平衡原则、不伤害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鲜明的价值观特色表现在: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决断注重权衡利弊,实践讲究实效。强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可以强化主体意识、可以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可以充分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刑法理论和实践一般认为 ,某种行为构成紧急避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其中包括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即“轻于”要求和“必要”要求。考察行为是否符合“轻于”要求和“必要”要求 ,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同时考虑其他因素。而我国法律对相关问题的规定内容比较简单 ,含义也不甚明确 ,因此建议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以对此问题做出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公民道德法律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经与方法,这不仅存在着学理基础,更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需求.在公民道德法律化的问题上,应正确把握尺度.  相似文献   

11.
任何大的变革 ,任何先进理论的形成 ,都必须首先打破旧的思想束缚 ,先行完成观念的创新。邓小平同志成功的改革创新实践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邓小平同志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有一个过程.首先,是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后逐渐为全党所接受并将其用于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十三届四中全会,称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指导者".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的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党的十五大将长期以来使用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表述为"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党章.党的十六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明确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志着这个理论体系的完成.与此一脉相承的结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这个发展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和发展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共产党如何保持执政党地位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具体国家社会制度问题等.通观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和发展,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飞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邓小平理论具有科学理论性、社会时代性、集体智慧性、实践指导性、继承发展性和开拓创造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精神告诉我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鼓励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同时要充分发挥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控制力、带动力、影响力和保障能力。中国石油集团对于落实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并努力践行。本文以近年陆续投产的亚马尔项目为例,介绍企业贯彻、践行、诠释十九大精神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精髓和逻辑起点,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全部观点,渗透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基本原则.求实与创新的紧密结合,是邓小平理论及其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精要管用是邓小平理论及其哲学思想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务实、管用、解决实际问题,成为邓小平理论及其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自由的限度     
自由是人进行选择的权利,同时又是这种选择权利实现的过程。因此,在进行选择和实现选择过程中所受到的限制,就成为自由的限度。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理限度;二是法律限度;三是伦理限度。生理限度是自由选择的底线,法律和伦理限度是自由获得和实现的上限,只有在底线和上限之间的自由,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充分认识和客观分析自由的限度,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和实现政治自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一系列客观历史条件为基础和依据的。具体讲:对世界历史主题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科学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依据;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正确借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性概括,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创造这一理论历史前提、基本立场与最初动因上 ,以邓小平有关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等论断的精神实质与内在底蕴 ,可以确认出邓小平理论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因而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