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并回答了关于战略目标、理论指引、路径选择、制度依托、组织保障、内在动力、外部条件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孙景民 《人民论坛》2014,(11):194-19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十八大以来"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表述,较好地概括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理论创新成果,对其精神实质的把握须厘清逻辑起点、价值导向、理论主题和战略意蕴四个基本问题。把逻辑起点归结为"实际问题",具有事实和价值两方面的科学依据,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具有一致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为注重从思想和感情深处对"百姓心"的强调,以"托底"的底线思维奠定了意识形态底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是由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从根本上归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战略意蕴主要通过奋斗目标、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国际战略等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思想而得以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学术界围绕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形态的定位和意义、鲜明特征和逻辑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发表了大量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可以发现: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形态定位、理论渊源和重大意义、是否构成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等问题的研究已基本达到共识。但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基本特征、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等问题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对多元化社会思潮进行的整合,是严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在实践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三重维度上蕴藏着的深刻而浓郁的哲学意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为完整深入地领会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刻内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四个层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研路径:其一,简单性使其概念通俗易懂,更易于大众理解;其二,隐喻性使得传播内容更易于接受;其三,创造语境能够使得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迅速建立共识;其四,回归传统,借古喻今,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丰富的科学滋养和坚实的思想支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核心指引,坚持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发展的人民性;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思想基础,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推进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体现了继承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展现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现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抓手,以不断发展和推进着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为目标,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指导性的理论画卷。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所秉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初具规模、已见端倪的科学体系。文章试图从以下四个维度解读:一是主体维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是客体维度,提出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三是战略维度,坚持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的统一,构筑发展战略体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是实践维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以上率下、以下推上,实现上下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里的"新思想"是比"新理念""新战略"更具有涵盖性、包容性、通透性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包括"新理念"和"新战略","新理念"和"新战略"都是"新思想"的不同体现。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表述新一届党中央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其存在的历史基础、现实基础、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解答的是"中国问题",讲的是"中国故事",总结的是"中国经验",凝聚的是"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优势,打破了世界对西方模式的迷信,开启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思路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品质凸显人民性、遵循规律性、突出务实性,体现时代性、注重创新性、彰显战略性,富于辩证性、具有系统性、把握整体性、强调协同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精神特色,其所蕴含的哲学视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主要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彰显精神力量的价值观、胸怀人民利益情达人民幸福的群众观、洞察历史大势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观、立足中国实际破解时代难题的实践观、驾驭复杂局势推动全面发展的辩证法。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神追求、根本立场、战略眼光、实践观点和思维方法,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破解治国理政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6.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极大地推进和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与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理论引领方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问题意识方面,善于抓关键问题和全局性问题,推动治国理政新实践的顺利开展;在务实作风方面,善于从基层工作入手,扎根群众之中,高度重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对人民群众身边"微腐败"的严厉打击;在人民主体方面,体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实现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通过阅读历史典籍,透过历史事件,对照现实思考,我们能够增进对精彩世界的了解,扩展自己的见识;能够牢记自己的根之所在,培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热爱;能够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事物成败的经验教训,在历史启示中前行。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六大思维方法。只有立足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才能洞悉六大思维方法相辅相成、融合贯通的内在逻辑。这六大思维方法统一于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逻辑。在六大思维方法中,战略思维是首位的,历史思维是根基,辩证思维是核心,创新思维是灵魂,法治思维是保证,底线思维是基准。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要运用六大思维方法,必须坚持战略思维与辩证思维、战略思维与历史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与历史思维、法治思维与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战略策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具有深遂的哲学思维,重视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