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意识萌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得到进一步深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和研究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意识,总结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昕 《理论月刊》2012,(5):31-3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教训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形成了三个重大的科学判断,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这一历史进程的考察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与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努力推动我们党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5.
卢正惠 《创造》2011,(4):44-45
自本期开始,本刊将在"财经视界"栏目刊发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区域经济学研究专家卢正惠撰写的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方面最新的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私营经济是具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原则相违背的.如何看待改革之后重新出现的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私营经济,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对私营经济的理论认识,由对私营经济采取“看一看”的方针,到将私营经济看作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再到视私营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作出了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建设。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制度建设的灵魂;民主集中制是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党章是制度建设的基本依据;制度建设的质量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党的制度的制定、实施与执行要同行并重;党的制度建设要同国家法律相衔接等。新时代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党章为基本依据,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晶 《传承》2008,(22):6-7
改革开放30年是党的发展观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形势在不断变化,各个时期对发展的要求、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模式、发展的动力各不相同。但发展这一主线始终没有改变,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他们的发展观都富于时代特性,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并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李晶 《传承》2008,(11)
改革开放30年是党的发展观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形势在不断变化,各个时期对发展的要求、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模式、发展的动力各不相同.但发展这一主线始终没有改变,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他们的发展观都富于时代特性,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并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 ,我国进行了三次大的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和调整 ,对我国经济布局总体框架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三次区域战略转移和调整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此文论述的是1949年以来,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文中将建国以来党实行过的经济发展过程概括为四个发展战略。对这四个战略的目标、措施及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简要论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谈了关于正确制定和实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然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总是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党的执政能力以新的时代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以党的十八大为界限,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历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且是逐步递进而又产生根本转折的四次内容。前一阶段主要是在领导体制、历史方位、执政意识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革命,是未提政治建设的政治层面的变革,后一阶段则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之深刻系统的革命内涵,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开展高校党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高校党史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指导方针和主要内容的差异,高校党史教育的历史演进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通过梳理这些阶段脉络,可以准确把握我国高校党史教育历史演进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从中得出历史启示,最终为更好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探索,使这一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起步发展期、深化发展期和完善发展期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也走入了新时代,具体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的发展启示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凝聚起生态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共识,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水体污染治理攻坚战和土壤综合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关系到政党生命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党内民主问题作了深刻的理论探讨,进行了丰富的现实实践。本文通过考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轨迹,初步研究了新时期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进程,力图寻找其发展轨迹,总结其历史经验,给党内民主建设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蒋淑晴 《传承》2011,(28):4-5
重视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和发展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重视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经验和启示。通过从坚持体制大变革和坚持民生建设价值标准来改善和发展民生两个视角加以考察,为解决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民生问题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代中国社会历经40年的改革发展,在创造世界经济发展奇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也为勾勒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案留下了一道艰辛探索的轨迹。深入分析思考这一艰辛探索的过程,对在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一、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贯穿改革开放发展的全过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围绕提高经济发展效益,通过经济发展中各生产要素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形势,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使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在新的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包括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执政资源等诸多方面内容,核心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