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敏 《人民论坛》2012,(14):70-7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股东利益是公司的核心,债权人以其对公司的借贷资金作为特殊出资,与股东共同承担投资风险,是公司中仅次于股东的利益相关者,应对其加强保护。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有其正当性。但债权人对公司的介入只能是适度的,而不是全面的参与。此外债券持有人与银行债权人应有相区别的介入路径。  相似文献   

2.
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和规范资产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权利和利益关系的一种企业制度安排,是指导和控制公司运作的一整套机制与规则。它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性和必然性,早期公司治理结构是简单的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经营制度,随着公司制度的发展,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高层经理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便成为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在早期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具大的作用,但是,公司制度的发展,这种模式又越来越不适应公司制度的需要,公司的决策、公司的内剖监督等制度的缺乏等都制约公司本身的发展。因此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公司理念的不断更新,公司治理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公司监事会的权利来源于所有权人的所有权和职工的民主管理权 ,是权利本位思想在立法上的体现。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也是矛盾共同体 ,均衡利益是监事会的目标。监事会与董事会两个权利机构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 ,他们共同运作 ,构成公司内部的良性互动体系。  相似文献   

4.
巴晶焱 《前沿》2004,1(4):130-133
公司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法人机关权力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维护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然而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监事会形同虚设 ,未能发挥其价值功效。究其原因 ,监事会监督权行使不力是关键所在。本文从探讨现代公司监事会职权设置的必要性入手 ,详细分析了现行公司立法关于监事会监督权存在的漏洞 ,即监事会缺乏独立性和监督权限偏小且缺乏可操作性 ,并针对这些漏洞提出了完善公司监事会监督权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公司法中,强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并存,这种混合类型的模式固然使得监督机制得到互补和加强,但是因为在性质和功能上存在重合,也就产生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等权责不清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该混合模式下两者的冲突,并提出了两者相互兼容和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冲突和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二元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 ,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两种监督机制。这两种监督机制职能重叠 ,存在着一些冲突 ,这既是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固有矛盾 ,也反映了现有制度框架下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解决两种监督机制的冲突不能削足适履 ,应该完善立法 ,准确定位两者的职能 ,并形成协调互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 ,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形成监督合力 ,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8.
王克勤 《思想战线》2005,31(6):133-136
公司治理中的道德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稳定的内在要求,是一套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道德治理机制借助道德权威以维系其道德治理的秩序,它通过一系列原则、运作方式、自身调节来实行其运行,并经过道德体验来对机制进行优化以实现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选取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价值的EVA指标,运用甘肃省17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EVA反应的公司价值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股权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公司价值提升;由于对经理层激励的不足导致其与上市公司价值负相关;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下降,公司价值会增加;董事会治理从规模、结构、行为和激励方面对公司价值存在不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之一。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资本构成多元化。两权分离已发展成职业经理人、基金经理人和创业股东三方的权利博弈。通过对国美之争中存在的内部竞争利基、外国资本阴谋等方面的分析,对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银行作为我国公司最主要的债权人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主体。现行制度下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不足以及银行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参与公司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股东和债权人双重身份的日德银行主要通过股东身份参与公司治理,而我国银行仅具有债权人身份,立法保障其进入监事会参与公司治理是现实可行的选择。立法对银行进入监事会的相关制度构建可采取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加强银行债权人作为监事所享有的职权,并赋予其特殊职权,从而保障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监事诉讼起因于公司内部的治理纠纷。《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监事诉讼制度,然而其规定过于原则,对以谁的名义提起监事诉讼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的制定过程中也一直存有争议。将来的立法应当明确规定,监事、监事会具有原告的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3.
李昉 《求索》2010,(10):44-46,233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阐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不可避免性。针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失衡性治理结构,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性,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薄弱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给政府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经济市场化与内部管理非公司化的矛盾,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以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广泛应用,技术治理成为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显著趋势。技术治理促进公共安全治理开放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是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关键。技术治理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实现精细化治理的客观要求,是响应基层社会由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重要工具。然而技术治理在创新公共治理方式、增进社会安全稳定的同时,也存在技术发展滞后安全需求、“技术利维坦”、治理共同体缺失、技术革新代替体制变革等风险。因此,建议采取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监管,健全公共安全治理共同体,加强制度建设等风险防范策略,规范公共安全治理行为,化解技术治理风险,建构契合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要求的技术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美国机构投资者积极股东主义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及变革、日本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德国公司治理模型及变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债权人治理、股东治理到机构投资者治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之后,近代中国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其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被忽视又很重要的问题。官督商办股份公司治理结构中政府介入过多使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分工不明确,职能权责不清;《公司律》与《公司条例》颁布后的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则相对简洁,政府开始退出,但由于官利制的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仍不能摆脱政府影响。这种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在建国后还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溟 《理论月刊》2006,(2):121-122
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简介和比较,阐释了两者监督职能的区别。并且就如何合理定位好两者的监督职能,协调好两者的监督职能,让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均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监督职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六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发展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国有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金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效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