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玲玲 《理论导报》2014,(12):63-64
正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先后采取了关注他国利益、否定他国利益、蚕食他国利益、覆盖他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等5种方式。关注他国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国霸权主义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政府就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看做是符合并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策。早期例证就是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门罗政府提出,反对任何欧洲国家控制美国承认的美洲独立国家,反  相似文献   

2.
国家利益是现代民族国家对外行为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是国家的基本对外职能。国家利益的内容及形式既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国家决策层主观认识的变化而相应变动。如何认识国家利益和判断国家利益,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是现代民族国家对外行为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是国家的基本对外职能。国家利益的内容及形式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国家决策层主观认识的变化而相应变动。如何认识国家利益和判断国家利益,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和拓展。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强侵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中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对外扩张性的国际战略 ,严重危害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公平、公正与民主的发展趋势。时值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研究与把握美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 ,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美国的战略动向 ,提高我国的战略应对能力 ,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与我国家利益是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一、美国的国际形势观 :当代世界是美国治下的世界 ,美国要确保21世纪世界领导地位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是一国制定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提条件与基本依据。20世纪90年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持续近半…  相似文献   

5.
范建中  周海生 《唯实》2004,3(1):40-44
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对外交往政策的出发点。中美两国各有其国家利益。利益有强度之分 ,其中的生死攸关利益往往只有几项。中美交往的几个重要方面均体现了两国的生死攸关利益。比较表明 ,在安全、经贸和台湾问题三个领域 ,两国的生死攸关利益一般不具有冲突。进而观之 ,两国关系的基本面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6.
杨岚 《党史纵横》2010,(6):19-20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国家利益从古至今都是研究国际问题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国家利益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利益。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更有必要研究和应用国家利益的概念,因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那么国际政治关系的实质就应该是国家利益,在“国家”消亡之前,国家利益仍是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对外交往的需要,就对外关系问题进行过大量阐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摆正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位置,从而形成了邓小平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思想。邓小平不仅创建了这一思想,而  相似文献   

8.
叶俊 《学习月刊》2009,(1):44-45
美国是战后西方的盟主、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很可能在今后的数十年内仍将保持这一地位。同时,美国又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在东亚有着巨大的利益。因此,对东亚的战略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经济战略又是美国对东亚战略的重中之重.它对政治战略、军事战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战后美国对东亚的经济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后,列宁面向西方国家,开展对外传播,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赢得了国际生存与发展空间。列宁的对外传播理念,包含坚定社会主义国家立场、维护和塑造国家形象、对接全球化趋势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四个主题。与之相适应,他提出了发展媒体技术、开展舆论引导、促进话语转型等对外传播策略。这些重要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对外传播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外部压力并作出反应,是一个国家确定自己对外战略的基点。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在20世纪后半叶大约30年时间里,对国际冷战条件下的世界格局,反应和战略选择都不能说是合理、适度的。这种不适度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对外战略的"左"倾取向、实力扩张原则、以及不正确的国家安全观等等。可以肯定,苏联最后走向败亡,同它不正确的对外战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瑾  季正矩 《党史博采》2005,(3):105-113
自古以来,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就与一国的兴衰安危密切相关.高明的外交战略往往会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低劣的外交战略不仅无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反而会危及一国的安全.当然,由于国家大小不同、强弱有别,其外交战略的选择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软权力”论与国家崛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权力和硬权力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硬权力,软权力有其相应的构成要素及特性。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如果一国过分重"硬"而轻"软",不仅会损害本国的国家利益、危及对外政策目标,最终不利于国家崛起,国家的成功崛起依赖于软、硬权力之合力。  相似文献   

13.
外汇储备作为一国货币当局可随时利用的对外资产,在一国国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受国家国际收支和政策体制的影响,我国对外汇储备迅速发展,但外汇储备无论在币种结构还是在资产结构都存在一定问题,必须借鉴典型国家的结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进行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红霞 《实事求是》2006,2(1):22-25
邓小平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体。邓小平善于从全球的高度来分析战略态势,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全人类的发展中来界定中国的国家利益,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的进步、发展保持一致性。他强调,依据时代主题来确定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主张在国际交往中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确定中国对外行为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5.
对外政策分析作为一门试图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连接起来的桥梁学科,需要建立一种现代国家概念,为不同类型的国家加强内外效能,提供标准化参考.但在很长时间里,受到美国自身国家主体观念局限性的影响,该学科并未建立起规范化的国家概念.而欧洲学者则主张在一个宽泛的框架内,从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两方面梳理和界定现代国家概念.这种现代国家概念的确立,有助于促使代表国家的政治实体调整对外政策,为确保内部均衡发展而寻求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菲 《兵团党校学报》2013,(3):78-80,F0003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家安全利益观为中国制定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提供了理论导向。由于国家安全利益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较为广泛和复杂,进一步分析国家安全利益的结构是科学筹划国家安全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在中亚安全利益突出表现为反恐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边疆社会稳定利益及能源安全利益等方面,因此,中亚安全不仅涉及到中国重要安全利益,还会对中国核心安全利益构成挑战和威胁,我们要重视对中亚安全的研究和谋划。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需求认定的各种客观对象的总和.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领土、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发展、国家稳定和国家尊严等六个方面,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共同构成国家利益的有机整体.冷战后世界诸国国家利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的地位更加突出、经济利益倍受关注、各国利益相互渗透、各种利益相互制衡、国家间利益关系更为敏感等,我们应据此分析我国国家利益,确定相应的战略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一直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开放金融市场。这一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但实质上是中美两国基于国家利益所展开的一场大国博弈。在美国对华汇率外交历程中,利益集团一直是其幕后的政策推动者。美国对华汇率外交依据利益集团的参与以及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美国制造业利益集团、金融利益集团是美国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利益集团将自己的集团利益上升为美国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9.
“软权力“与中国国家利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权力的性质和来源也相应发生变化,软权力在各国特别是大国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变动必然要对他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软权力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就显得很必要,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对外宣传工作重要论述丰富和创新了党的宣传思想,为新时代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构建国家形象、夯实话语体系根基、深化外交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中外文明互鉴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宣传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构建立场坚定、主体传播、表达创新、内容引领和平台布局的新方案,是推进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