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伟 《求实》2005,1(Z1):152-1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精粹,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对三代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出深刻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深远的思想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6,(10):1-1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全省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千部要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本土资源,西方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外生资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邹韩 《党史文苑》2009,(5):55-56
社会主义争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本土资源,西方文化中的和谐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外生资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及其他国家、民族的和谐社会思想,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大亮点。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保持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把社会和谐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大亮点.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保持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把社会和谐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果。"两个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融合的成果,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根基;"两个和谐"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特征、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现实国情的科学判断和理论升华,表现出宽阔的视野;"两个和谐"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表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9.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也是毛泽东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形成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民主共和”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在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不仅有利于了解其本质和特征,而且有利于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任务。从历史脉络中探求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时代升华和科学表达。我们党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及坚定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彭玮  秦文志 《探索》2007,39(2):110-11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对我党长期荣辱观建设成果的科学总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诉求,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党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全面小康”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  相似文献   

13.
沈伟鹏  王晓云 《先锋》2023,(11):11-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先后提出和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履行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吸收了人类社会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一、中国文化中关于“和”的理念中国“和”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二是合二而一、仇必和而解的辨证法。三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四是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于《易经》中的两句话,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讲的是进取…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新思想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包含着文化创新的内涵、文化创新的基本特征以及文化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国前7年,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及毛泽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策略和实践等方面,对建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做了简要分析,试图勾画出毛泽东建国初期的和谐社会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创立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关系。一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是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最后,针对新形势下十分突出的人们内部矛盾,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中国(庐山)论坛”的与会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构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党内文化;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和谐离不开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内心和谐四大和谐的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核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在江苏宜兴召开的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5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研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主要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与意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概念与特征、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问题。会议明确提出,要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省科社学会理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