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的德育思想是代表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取向,体现了我们民族创造精神文明的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研究儒家德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的德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并形成了儒家的德育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主要观点:(一)以人为本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哲学前提。孔子首创了人本主义的哲学体系,否定了传统的天命神学,把人从天帝、鬼神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肯定人“惟万物之灵”,“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价值判断,把人作为关心和研究的对象。儒家认为,人惟万物之灵,人是宇宙中最宝贵的存在。“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思想,否定…  相似文献   

2.
儒家与道家的“人伦中心”与“自然主义”两种生态价值观的对立,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两种基本价值选择;特别是道家“物无贵贱”的思想,进一步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互为主体及主、客体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目的性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儒家传统“德治”思想。一儒家传统“德治”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最高原则的体现。儒家所强调的“德治” ,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理” ;其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性的信赖 ;其基本用心是力图以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 ,实现人伦社会的和谐 ,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和稳定。儒家一向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 ,崇尚人伦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论语》中 ,孔子反复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人伦关系 ,要求做到“臣…  相似文献   

4.
儒家主张为人、从政、交友、经商都需讲“诚信”.儒家“诚信”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企业应该充分借鉴儒家“诚信”思想,积极构建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人性论对管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论述有许多精辟思想:如“仁爱”思想;性善论与性恶论;义利并重的“社会人”思想和“先富后教”的需求层次论。这些思想为现代管理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特别是深化了对人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儒家精神     
周桂钿 《理论学刊》2002,(6):109-112
孔子的思想与后儒有所不同 ,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因此可以谈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最主要的就是“仁义中和”四个字。“仁者爱人” ,仁有两条原则 :一是“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二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义者宜也” ,该取则取、不该取不取是义 ,该取不取、不该取也取是不义 ;“中”即中庸 ,它是重要的思想方法 ,是从实际出发的最正确的法则 ;“和”是多种成分的有机组合 ,是优势互补 ,是和谐 ,处于其对立面的是“同” ,“君子和而不同”。儒家精神对现代社会还是有较大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中庸》是儒学重要的著作,集中阐述儒家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观念。为了维持社会和谐,儒家倡导“持中守正”的思想方法,反对任何极端主义的行为方式;为了使社会成员心态和谐,儒家提倡“素位守常”的生活方法;为了促进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儒家主张“并行不悖”的发展理念。《中庸》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子 《理论与当代》2014,(10):35-36
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中,儒家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教育体系,以“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天人合一”等为内容,以“内省”“慎独”“知耻”“节”“敬”“义”等为践行方法,以“和谐”为理想追求,特别重视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一、儒家将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位置 人性论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德治天下,是儒家治国安邦的重要思想。朱熹对儒家这一思想作了新诠释,提出了一整套具体的德治标准和行为准则。其主要思想是“人君行德政”“用人讲德行”“为学重德育”。朱熹的德治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英 《世纪桥》2011,(3):50-51
儒家生死观与佛教思想相互影响。儒家以佛教的生死业报轮回说为补充,充当其道德教化的新佐证,既为个体“行善从德”提供了功利性依据,又为现实社会“义命不符”提供了前世因缘,佛教蕴的注重个人行为责任思想与儒家相契合。同时儒家又影响佛教,使儒家道德规范成为佛教所接受和倡导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民惟邦本     
梁齐勇 《前线》2014,(4):110-115
在我国光辉绚烂的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始终如一支干流汩汩有声。它原本是儒家治国的基本主张,却又超出儒家的苑囿,经常出现在后世的治国方略中。历史充分证明,民本思想与民族存亡、王朝兴败、社会治乱、民众苦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这一思想也确实为历史上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乐局面的出现提供了重要保证。本刊节选的是孟子、柳宗元、黄宗羲等几位古代思想家关于民本思想的主要代表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庸新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 ,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是中国人的灵魂 ,庄泽宣先生以为 ,“中国民族最讲持中之道……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便在中庸之道”。(1)胡适以为“中庸的哲学 ,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2)柳诒徵先生指出 :“儒家之道 ,具于六经……其说最高的是中庸”。(3)戴逸先生也认为 ,在中国文化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概念中 ,“首先是儒家的中庸”。(4)上述大家所指认 ,都把中庸视为儒学的根本 ,并认同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华民族的灵魂。这也正是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庸 ,指出中庸哲学是“孔子的一大发现 ,一大功绩 ,是哲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3.
“内圣外王”思想系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之灵活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论哪家哪派其都自认为自己所讲的乃“内圣外王”之道。本文旨在论述原始儒家与新儒家关于“内圣外王”思想的理想建构及其发展的内在张力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荀况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很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郭沫若说他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虽然是继孔丘、孟轲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但其哲学思想、法律思想已不同于孔、孟。他将儒家所推崇的“礼义”,“仁政”和法家所倡导的“法治”都进行了修正改造,并且提出了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新理论,成为儒法合流的先行者,“隆礼重法”思想是他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的现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是儒、道两家共同追求的理想管理模式。朱熹讲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懒汉哲学,而是以“有为”求“无为”,即在“有为”的基础上达到“无为”的理想境界,这是儒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真谛。儒家的“任官得其人”与“任贤故逸”的思想,同现代企业管理的“控制跨度”、“分级管理”和“黑箱艺术”是相通的,但它还不等于现代企业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诚信思想在人类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治理国家的依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提倡诚信思想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的社会主张,这里的“和”就是和谐的意思.亦即中和两者之间不和谐的地方.使相互关系能和平相处、均衡发展:儒家把中庸思想看作是最高的道德.其中“和为贵”的思想就成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社会关系的传统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本”思想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将儒家人本思想的精华与现代管理意识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法律思想史上,儒家的法律思想,曾长期地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法律思想,大而言之有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阶段,一个是秦汉以后形成的作为封建正统法律的儒家思想。小而言之,在先秦儒家中,亦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以孔、孟为代表的“纯儒阶段”,一个是以苟况为代表的“新儒家”。苟况是继孔、孟以后的儒学大师,但苟况的思想已将儒、法两家思想揉合在一起,是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的先行者。可以说,儒家思想发展到苟况,是一个历史的转拆点。那么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有哪些共性呢?其基本观点是:维护“礼治”,…  相似文献   

20.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5,21(2):63-65
“治生”说是许衡思想的精华 ,充分体现了他理学思想的时代特色。他将玄妙的“道”归结为百姓的“民生日用” ,开启了理学向实学的转向。“治生”说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为儒家经济思想增添了新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