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生态伦理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琪 《理论学刊》2001,(4):96-98
本文在对企业生态伦理产生的必然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概述了企业生态伦理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点 ,并进一步阐述了世纪之初企业加强生态伦理建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仁爱万物为核心价值,主张以时禁发,强调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形成了独特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体现了人际道德与生态道德的和谐,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将传统儒家道德置于“经济—文化(道德)”的关系框架内进行反思,总结其在道德观念、范畴、制度建构等方面的缺陷,以期在克服缺陷、进行创新超越时获得一些启发,从而在全球化的竞争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伦理型文化,重视道德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通过传统儒家对道德的论述,探究传统儒家伦理资源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启示,即富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为公才能成就公民道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道德、闲暇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重德轻法的传统伦理国家,民众的法治意识淡薄,制约着现代法治进程,导致民主与法律精神先天不足;加之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价值震荡和真空状态,极易造成社会成员价值选择的迷茫和失范。本文以儒家伦理为视角,分析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冲突,有利于构建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新文化、新伦理。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功能。继日本和"东亚四小龙"之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也离不开儒家伦理的推动作用,这样一种文化动力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中国奇迹,通过对儒家伦理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考察可以发现,这只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变革的自然结果,而且前途未卜,政治变革已经成为推动儒家伦理真正走向现代化的最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湘潮》2007,(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社会公德缺失的状况呼唤建立新型的社会公德规范。儒家伦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虽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但儒家"约之以礼"、"乐群贵和"、"严己宽人"等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儒家重礼的精神,为今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制度期待,也是一种伦理期待.优良的伦理秩序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和内在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外在保障.伦理秩序从"应然"的层面规范了社会利益冲突的边界,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性资源",为民主政治和合法政治提供道德生长点,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孕育"善"的价值追求,建构公平正义的制度之善与建构幸福自由的人生之善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电  刘天杰  聂火云 《求实》2004,1(1):69-71
儒家伦理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对其进行改造、创新 ,挖掘其优秀思想 ,这对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人成为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同时也可为我国的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帆 《理论学刊》2020,(4):130-1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有密切关系。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儒家社群伦理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儒家内圣外王之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与儒家人性变迁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与儒家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儒家思想之重践履,以及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与儒家贵公思想等都存在相互融通之处。正是这些融通之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儒家所主张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所提出的理论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中国的伦理观仍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内圣外王、中庸之道等,都可以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所借鉴和吸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要保持中国特色.因此,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儒家从死亡本体论出发,对死亡所持的是死亡必至的理性主义态度,并用死后的声名远扬来激励人们生前努力于事业的开拓、道德人格的培育和践履,从而实现生命对死亡的超越。儒家这种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死亡观,派生出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准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想和规范,促使人们为国为他而去忠、孝、悌、友。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时期,罗荣桓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创造性地开展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儒家伦理思想,表现在倡导"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仁爱"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秉持"智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方面,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的群体本位价值观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巩固集权统治具有强大的粘合力,但和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自由、平等、独立、民主这些伦理观念却格格不入,特别是其重社会义务抑个人权利、重等级特权抑独立平等、重道德人伦轻法治规范的思想,严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不破除这些精神枷锁,就无法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伦理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研究误区,即:理论误区、逻辑误区和应用误区。纠正经济伦理的研究误区,目的是使经济伦理的研究能更好地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服务,使之步入健康研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危机本质上是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们道德意识结构的变迁与道德资源的缺失。儒家道德理性人文精神彰显了自身的当代价值,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儒家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是否重利,要根据"人"与"利"的具体情况而定,儒家义利观在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儒家"利不可去"的主张,启示我们:要充分肯定人基本的利益需求,而不是相反。儒家"以义节利"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在道德规范的框架内追求利益,而不是唯利是图。儒家"灭人欲"的激进主张,启示我们: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相对稀缺的物质资源面前,我们必须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胡雅宁 《世纪桥》2007,(3):89-9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个性的源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寄托了一种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的信仰追求。如何保存、重现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人如何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儒学正好可以作为此时教育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郭彩霞 《世纪桥》2010,(5):93-94
中国儒家伦理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资源。在德育目标上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在德育方法上肯定主体自觉,强调道德践履,这些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对今天德育工作仍有重要借鉴意义。转型期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构建应继承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在德育目标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修身治国"是儒家学说中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代儒家都把崇高的道德信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从儒家伦理中撷取了大量的思想资源,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进行批判、吸收和发扬,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公无私"为价值取向,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共产主义先进模范"为崇高追求的道德信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