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二年寒窗,十二年苦读,能迈进大学校门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但那些困难家庭的家长、孩子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之余,更多的是愁绪萦怀一一学费如何解决?为扶助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就学,广西贯彻落实了国家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为贫困学子架起了圆梦彩虹。  相似文献   

2.
《中国统一战线》2009,(2):42-42
民进河北省邯郸市山总支重视党派成员的思想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近日组织党派成员开展了向灾区贫困儿童献爱心活动。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三化”建设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乌鲁木齐市的一张耀眼的名片。近日,记者采访了十二师宣传部部长向志华。富于朝气、精明干练的向部长,说起城镇化建设的情况。如数家珍。破口,坚持统筹城乡和一、二、三产业发展。坚持兵团地方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打造连接乌鲁木齐和昌吉两大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和“休闲旅游观光带”。  相似文献   

4.
在舒尔茨看来,农业经济学就是“穷人的经济学”。因为世界上大多数贫困人口都集中在农业部分。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舒尔茨的一段话。舒尔茨关于“穷人的经济学”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欠发达国家某些现实情况,也揭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的某些规律,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与农业统筹发展及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丰裕社会”中的贫困及治理的问题上,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更要首先做到不歧视穷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对“90后”贫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内容分析表明:“90后”贫困大学生集体生活的适应状况总体是乐观的,在人际交往上不存在明显障碍。“90后”贫困大学生社会资助体系的完善,共青团在组织活动上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得贫困生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都给这一群体较强的社会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价该群体。  相似文献   

6.
学习不佳、行为不良、性格孤僻这些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现状,四川省江安县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开展“五心”关爱活动,即建立爱心档案、架连心桥梁、抓开心活动、造暖心之家、营放心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不灭的彩虹     
关玺华 《人民公安》2007,(16):24-25
北京有没有能摆平这个难题的能人?有一个,他叫和京民,是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的一名警察。  相似文献   

8.
刘颖 《人民论坛》2013,(12):108-110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贫困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之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及其严峻的现实问题.文章立足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剖析了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意义,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新特点,进而从制度上找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反贫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一战线》2007,(10):31-31
近日,桂林市委统战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逃脱贫困?——基于贫困心理文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贫困发生并持续的内在机理却还没能得到很好的诠释。从心理学视角看,贫困会给穷人造成特殊的心理活动,进而影响其经济行为,最终导致穷人难以逃脱贫困。文献研究表明,贫困会导致人产生紧张、消极的情感状态,加之由于注意力的限制、习惯性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会使人做出短视、风险厌恶的决策。因此,贫困、消极心理、经济决策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反馈循环,这种循环使得贫困者更加贫困,最终发展成持久性贫困。我国的"精准扶贫"应统筹考虑贫困的心理成本和减贫的心理收益。  相似文献   

11.
借鉴并改造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论"理论框架,尝试从社会文化、学校文化、家庭文化和个体文化等四个维度对农村教育贫困问题进行文化学解释。在此基础上以某"诈骗乡"为个案开展教育调查发现:社会文化的"江湖"化会造成学校内部反学校文化膨胀,加上家庭文化中"读书无用"和"读书无望"心态并存,个体在就学中容易倾向于短期投机行为,在初中阶段产生大量"失学少年",并在不良社会文化的浸染下容易参与集体投机诈骗行动,成为"失足青年"。新时代精准治理农村教育贫困问题,一方面要精准识别农村教育贫困对象和文化根源,尤其要净化教育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文化与政策的因素,引导目标群体产生良性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天边的彩虹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秀水河畔,柔和的阳光下垂柳摇曳着它软绵绵的枝条,好悠闲,好自在。几只画眉在树丛间追逐着,嬉闹着,从这一根枝条,飞往那一根枝条,又从这一棵杨柳飞往那一棵杨柳,象要贪婪地占有这一枝枝一片片的新绿似的。  相似文献   

13.
兰斌 《公民导刊》2008,(11):44-44
据全国妇联最近分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重庆约有230万。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了城市,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孤独缺乏关爱和有效的保护,由此而带来的教育、安全和心理等缺陷,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这一带军事化的称谓,用在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身上,显得那么的沉重,成为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伤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模拟家庭日益成为儿童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一大亮点,其在帮助福利院儿童更好地社会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福利院儿童主要有福利院模式和模拟家庭模式两种教养模式。随着后者的出现,福利院儿童的教养实现了由机构教养向社会教养的转变。模拟家庭模式在运作方式、生活氛围、成员关系等几个方面优越于福利院模式,更加适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另外,模拟家庭模式更加突出了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圆梦之旅     
季世华 《黄埔》2010,(2):56-57
1943年11月,我与部队在鄂西与日寇作战获胜后,传来了11月22日开罗会议公报的消息,日本必须归还东北、台湾及澎湖群岛于中国。消息传来,欢声雷动,我与战友相约加倍努力,到台湾痛饮黄龙。可惜后来由于人为因素,使两岸成为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客岁台湾政党轮替,两会复谈,全面“三通”,开放陆客入台。  相似文献   

16.
秦楼月 《人民论坛》2022,(16):97-99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治理由此迈向更为深层、更为持久、治理难度更大的缓解相对贫困阶段。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其治理将从“攻坚战”走向“持久战”、从做大“蛋糕”走向分好“蛋糕”、从外力帮扶走向内源发展。相对贫困治理的演进过程和趋向并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和“将来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从此到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学界 ,儿童文学研究者往往可能忽视非以儿童作为受众的那些作品中的儿童 (童年 ) ,并且 ,儿童文学的“儿童”可能更偏向于作为读者的儿童。应该关注不是作为读者的现实儿童 ,而是生存在文本中的那些孩子 :小说儿童。当代小说关于儿童的主要有五个命题 :荒诞时代的孩子、经历“性现实”的孩子、与成年人同行、神秘的孩子、儿童作为小说的叙事策略 ,在前四个命题中 ,儿童基本上是写实的 ,是“故事性”的存在 ,而后一个命题则是儿童在小说中的“话语性”存在。  相似文献   

18.
孙芳 《理论月刊》2012,(7):41-44
在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通过对蒲鲁东和政治经济学不同流派的批判,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入手探讨贫困的根源,并指出贫困的斗争性趋向,这为随后马克思主义新的世界观的诞生起到了开创性的奠基作用。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阐述的贫困观闪烁着新的历史观的光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全球贫困问题,正确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问题具有极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走向“问题化”的儿童寄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中国社会,寄养是儿童抚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对寄养的关注,也从最初的习焉不察,到对寄养负面案例的关注、对寄养现象的统计分析、再到对寄养本身正当性的怀疑,走过了一条“问题化”的清晰轨迹。虽然暂时寄养还没有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问题,但寄养正在逐步走向“问题化”,成为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1,(3):53-53
江西省龙南县民政局曾岗鸣认为,“送温暖”活动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对于帮助困难群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开展好“送温暖”活动应认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让温暖永驻贫困群众心间。首先。“送温暖”要以人为本,做到“常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