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以下简称"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是关系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系军政军民团结和广大军休干部生活幸福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将其划分成"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接收安置是指军休干部通过军队移交和地方接收实现从军营到地方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2.
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是直接服务和管理军休人员的专设机构。军休经费保障比较稳定,军休人员生活待遇较高,理应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列,成为养老服务的领跑者。可是,现实并非如此。由于军休机构设置长期没有调整、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陈旧、军休人员的养老理念保守、军休服务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服务管理不到位、军休人员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偏低。结合学习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3.
刘洪 《广东民政》2011,(1):22-24
近年来,广东省安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开展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退役士兵城乡安置一体化、城镇退役士兵实行以领取一次性安置补助金后自谋职业为主要内容的安置改革、探索军休干部实行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得到民政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广东民政》2010,(5):40-41
广州市荔湾区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852人,其中70岁以上的362人。近年来,全区军休安置工作以军休干部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大力实施军休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努力构建“和谐军休家园”,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李晴  叶华江 《中国民政》2012,(12):41-42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士官)、无军籍离休退休职员职工(以下统称军休人员)是从军营走出来的老年人,他们是社会养老体系中的特殊成员。做好军休人员的养老工作既是一项社会使命,更是一项政治任务。随着军休人员接收安置模式的转变,面对军休人员养老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各级军休部门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6.
7月25日,移交北京市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代表欢聚一堂,同庆建军八十周年,共话和谐军休生活。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副局长董华中,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林祥海和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聂志达等有关领导出席座谈会。会上.首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首都十大公德人物陈荣超等5位军休干部代表发言,回顾了他们在部队不平凡的战斗经历,介绍了他们移交北京市安置后积极投身地方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7.
李树峰 《中国民政》2012,(10):40-42
多年来,各级民政部门为妥善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以下简称军休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要求,加快接收安置进程,积极推进服务方式改革,不断提高管理保障水平,较好地保持了军休干部队伍的稳定,为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国家、军队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安置管理工作的外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在环境也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现行的制度安排已难以实现既定的绩效目标,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军休干部安置管理改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自民政部组织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以来,黑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和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在民政部优抚安置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在各部门和驻军单位密切配合支持下,坚持以和谐理论指导军休工作实践,把营造和谐休养氛围作为军休服务管理目标.积极开展“双和谐”创建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休关系进一步密切,休养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山东省威海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成立以来,我们适时加快军休安置改革试点工作进程,初步探索出一条与政策要求相符合、与我市实际相适应、与军休干部权益相一致的军休服务管理新路子,为具有威海地域特色的双拥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2011,(4):F0002-F0002
3月29日.全省安置工作会议在河源召开。省民政械饶美奕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河源市副市长杨耀初到会致辞,省民政厅安置处詹欣锥处长作工作报告。全省各地市民政局分管安置工作的副局长、安置科(处)长,军供站站长和部分军休所所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06,(3):F0004-F0004
河北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办发[2004]2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不断深化安置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交接安置、服务管理社会化新途径,全省军休安置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10,(4):38-39
广州市地处祖国南大门,战略地位重要,驻军较多,接收安置任务较重。广州市又是一个经济发达、气候宜人的大都市,接收安置的军休干部也在逐年增多。从1984年至今,全市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共8624人,接收安置人数居全国大城市前列。目前,全市有28个军休所,4个军休服务点。  相似文献   

13.
正在军休系统热烈开展的创建和谐军休活动,标志着黑龙江省军休工作深化改革迈上又一个新台阶。从1985年开始大批接收安置军休干部至今,黑龙江省的军休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成熟的保障体系,成型的政策体系。他们以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在改革开放中军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的新方法,改变服务保障方式,拓展服务工作领域,创新服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实践,得到民政部的高度重视。2003年8月,民政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座谈会。黑龙江省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开始从探索阶段向整体推进。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深化改革中,如何把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进一步落到实处?如何使军休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如何把军休工作和军休干部休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黑龙江省以建设和谐军休为动力,以"打造休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融入改革环境"为抓手的探索实践,为新形势下军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朱宝华 《中国民政》2011,(10):56-57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民政部关于军休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军休所把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主线,以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倾心竭力地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军休家园”,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称赞和好评。市军休所先后获得国家级“安置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和谐军休家园”先进单位:省级“民政基层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为十堰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5.
姚君 《广东民政》2011,(8):37-38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现有5个军休所。近年来,由于军休干部接收安置由原来的批次接收向现行的年度接收转变,接收的军休干部逐年增加,加大了军休安置工作的难度。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军休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做好军休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广东民政》2011,(4):27-28
广州市白云区军休二所成立于2003年8月,历年来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32名,现有工作人员15名。建所以来。遵循“以德建所、以和兴所”的宗旨,大力加强“双和谐”建设,全面落实“六个老有”,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军休干部的休养质量,保障军休干部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2004、2006年分别在全省军休安置工作会议上介绍军休工作经验,并被省、市确定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办以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宗旨,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把军休工作做好做实。截止日前,全区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12300多人,无军籍职工近8000人,并连续三年年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000人左右,激增的移交人数,给安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区军休办始终坚持以情铺路,用心做事,以爱感人,确保接收安置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09,(11):30-31
近年来,惠州市军休所抓住惠州建设惠民之州的有利契机。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军休养老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落实优待政策的同时,注重军休干部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组建了一批以军休干部为骨干的为民服务组织,服务市民,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军休安置服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移交方式、保障模式、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军休干部生活需求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相似文献   

20.
苗家 《中国民政》2013,(8):27-28
威海市军休中心成立于2007年3月,目前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78名,全部分散居住,最远距离市区50多公里.近年来,威海市以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军休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改革创新模式.工作中坚持"从感情上贴近,从服务上入手,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的思路,在实施人性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社区化管理基础上,运用信息科技化手段,先后研发和建立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信息系统、军休干部医疗费用查询专线、军休干部信息网站三大平台,构建起与军休干部直接交流的立体空间,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军休干部幸福生活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