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青上山下乡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青上山下乡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特殊群体,知青与村官之间有着十分相似的情形。通过对二者的考察,弄清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别是从知青上山下乡过程中寻找得失,对新时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开展、制度设置的规范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战略举措.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所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对于提高选拔生质量,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择业动机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影响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中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心理学为研究起点,探讨大学生村官择业动机的类型及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影响,从政府规范引导、社会号召引导和学校教育引导三方面来研究积极择业动机实现的途径,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4.
郭莉  崔强 《学理论》2009,(12):127-128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界定优秀大学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反哺作用的定位——农村本位,分析优秀大学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反哺作用,并指出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满良 《学理论》2010,(8):17-17,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亟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的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大学生村官的为官之道,就在于要适应新农村的环境,正视存在的问题,尽快转变角色;虚心向农民学习,发挥自身的优势,关注民生;利用好党的政策,构建农村发展的特色,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气。  相似文献   

6.
孙祖皓 《学理论》2014,(3):91-92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随后海南、浙江等省都进行了相关探索,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这一群体进入发展快车道。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与此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一群体的心理困扰也日益增多,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和调适方式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西部广大农村而言,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访谈发现,大学毕业生普遍不了解"村官"计划,对西部农村及村干部的认识较为刻板.参加西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愿很弱.综合分析表明,只有营造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完善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采取正确得当的工作方式才能保证西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薛慧锋  白雪枫 《学理论》2010,(10):11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我国现在的农村村官队伍,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专业技能缺乏,服务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如何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升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五年时间选聘十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随着大学生村官这一职务的日渐成熟,大学生村官数量的显著上升,相关问题也随之被各类人群热议。他们能否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如何?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将何去何从?为了探讨此类问题,我们对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的大学生村官做了详细的调查,并结合以前各地区的调查结果,就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做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大学生村官服务机制;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激励和考评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诚  谭静 《团结》2008,(4):40-4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大学生村官工程”对学校在“村官”人选选拔、培养和人才推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教兴农、科技兴村的国家战略也对即将进入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提出新的挑战。进入基层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因此需要有新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与之相适应。但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