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为了维系国家的发展,他忍辱负重,巧妙地对毛泽东的错误进行限制和纠正,对林彪、江青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抗争,尽可能减小危害。周恩来有两条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是进行自我保护,无论如何不退出政治舞台;二是积极发挥作用,尽量减少损失,维系国家政局。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博览》2006,(2):51-54
这里所说的“文革”初期毛泽东给江青写的信,是指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写给江青的一封信。因为毛泽东写好这封信后,先给周恩来、王任重二人看过之后,由周恩来转交给在上海的江青,江青看过之后又由周恩来带此信到大连,交给在那里的林彪看过。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给江青写那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3.
1966年6月1日。夜幕降临了,喧闹的都市恢复了宁静。夏日的繁星倒映在中南海平静的水面上,整个宇宙显得更加神秘、深远。  相似文献   

4.
张家康 《党史天地》2008,(9):48-49,53
“文化大革命”初,当斗争的锋芒直指刘少奇时,周恩来一直努力以组织原则说服造反派,不要随意揪斗刘少奇,以免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后来,“文化大革命”施虐全党全国,刘少奇首当其冲,蒙受奇冤。周恩来已是无能为力,在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得不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他为此也为没能保护好刘少奇而深自内疚。  相似文献   

5.
1967年春夏,“秦化龙问题”在北京闹得沸沸扬扬,王府井大街、长安街、天安门广场,贴满了有关秦化龙的大标语和大字报。有打倒他的,有拥护他的,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当时,正是中央机关“文化大革命”极端混乱时期,面对铺天盖地的大标语、大字报,大多数群众茫然、迷惑:秦化龙何许人也?他的问题为何闹得满城风雨?声势和规模何以如此之大?大家更没有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6.
秦九凤 《湘潮》2010,(2):42-42
<正>在"文革"中,红卫兵到处造反,在全国范围内成了最"红"和没人敢管的群体。但当时大多数家庭基础教育好的,又有着法制观念的学生们却在周恩来的谆谆教诲下,在家长、亲属和有正义感人的影响下,不仅认识到随意抓人、打人、抄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  相似文献   

8.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08,(10):30-32
周恩来与刘少奇是同龄人,都生于1898年。他们还部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在共同奋斗的革命生涯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钦佩刘少奇为人沉稳,待人谦和,善于思索的性恪,更敬服刘少奇的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周恩来竭尽全力地保护自己的战友。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利用所掌握的权势。把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割裂成零散的“语录”.不分时间、地点、条件机械地照搬.并提出“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等简单化、庸俗化的口号,使得实用主义猖獗,甚至利用“语录”整人、打派仗。严重损害了毛泽东思想的声誉。周恩来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在各种场合纠正极左思潮带来的危害。针对“文革”中超出实际需要大量印制毛泽东著作、毛泽东像,大量制作毛主席像章和乱编、乱印未经中央批准的毛泽东著作等现象,周恩来抓住有利时机,最先提出“宣传毛泽东思想要讲究实效”的口号。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现将我于“文革”时期先后在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国务院出版口工作时亲历、亲见、亲闻的事例,予以择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杨扶真 《世纪桥》2005,(12):20-21
本文所选的是两位机长有关周 恩来的回忆,事情发生在“文革”期 间。从一个特殊角度,我们再次看到 了晚年周恩来面对高压、面对病魔、 面对灾难性天气、面对艰难时势所 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霞飞 《世纪桥》2005,(10):40-43
中央高层多教人都知道,陈伯达与江青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面和心不和,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却合作了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陈伯达与江青面和心不和陈伯达早在1939年春天,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是看中了陈伯达的历史和理论功底,才选他当秘书的。由于陈伯达此前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地位不算低。所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丰功伟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在那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周恩来仍竭尽全力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保护了一大批党内外干部和专家学者.其中,他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协调各方力量,保护廖承志,使他免遭江青—伙的迫害,便是—个典型的事例.“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廖承志是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以下简称“外办”)副主任.外办的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廖公”.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1972年8月14日在邓小平来信上的批示,成为解放邓小平的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14.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15.
王慧 《唯实》2001,(12):69-71
周恩来总理卓越的领导艺术举世闻名。在“文化大革命”的狂涛骇浪中 ,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面对林彪、“四人帮”打着“革命”的旗号对国民经济的蓄意破坏 ,他挺身而出 ,苦撑危局 ,以大无畏的气概与英勇斗争的精神 ,运用高超的斗争技巧 ,不断适时地变换斗争方式 ,竭力维持和促进经济工作 ,体现了他独特的领导艺术才能。一、取得支持 ,灵活指挥196 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打乱了我国经济工作的正常秩序。正倾其全力于国民经济运筹帷幄之中的周恩来 ,十分担心这场来势凶猛的“革命”会扰乱经济建设 ,给全国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但…  相似文献   

16.
1966年9月至1967年4月,我在中央文革记者站工作,曾与禹福春、郑钧亭两位同志被派往南京记者组,了解当地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期间亲历了周恩来总理处理南京问题整个过程。在记者站工作那段时间,我有幸先后四次受到周总理的召见,当面向他汇报情况。周膳理日夜操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江飞 《党史文苑》2003,(3):36-37
毛泽东检阅红卫兵 没有红卫兵运动,就不会有延绵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离开了毛泽东的支持,就不会有一度“如火如荼”的红卫兵运动。 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的学生秘密成立了一个名叫“红卫兵”的组织,寓意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六七月间,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先后张贴出一论二论三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等三张大字报,表示“造反有理”,要一反到底。8月1日,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八次检阅红卫兵达1100万人次。检阅中,天安门广场人海如潮,红卫兵小将们狂热无比。人人都双手举过头顶,向着毛主席欢呼着,跳跃着,许多人把手掌都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关于对江青的生活作风又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传说。说江青有“三假”:假头发、假乳房、假屁股。还有传闻说江青有婚外情。那么,这些都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5日,笔者到北京市昌平区"文革"物品收藏家刘平起家看他收藏的名人手札.在他众多的藏品中,一封华罗庚在"文革"期间致周恩来的"请求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丁东 《廉政瞭望》2010,(12):44-44
事情起因发生在1967年。2月13日和16日两个下午,周恩来在怀仁堂召集会议,研究“抓革命,促生产”。在会上,以陈毅、李富春、谭震林、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等为一方,以陈伯达、康生、谢富治、张春桥、王力、姚文元等为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