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据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21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20年以来,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西与东盟外贸仍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达2375.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450.6亿元,同比增长36.4%,东盟持续位居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见证共赢     
黄吉遇  覃茂鑫  陈黎明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6,(22):F0004-F0004
年年进步,岁岁辉煌,今更辉煌!11月3日,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圆满落幕。本届博览会累计贸易成交总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再创新高。本届博览会签约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2个,总投资58.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5%。“走出去”成为亮点,共签订中国对东盟投资合作项目40个,总投资25.6亿美元;签约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01个,总投资553.7亿元,比上届增长10.4%。从“江河共融”到“珠联璧合”,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硕果累累,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实质性合作日益深化,企业和人民都获…  相似文献   

3.
东盟     
《创造》2011,(6):6-6
第三大贸易伙伴1—3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408.2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中日双边贸易总值1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居前两位的仍是欧盟与美国。  相似文献   

4.
走进老挝     
覃茂鑫 《当代广西》2009,(22):22-22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老挝一直以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中老贸易发展速度居中国与东盟10国贸易之首。2009年1~6月,中老双边贸易额为1.8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94.6%。  相似文献   

5.
数读     
《创造》2018,(6)
正2017年,中国与南亚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271.8亿美元,其中,云南与南亚国家贸易额为5.87亿美元。东盟是云南最大的外贸市场。2017年云南与东盟贸易额884.7亿元,增长13%,占全省外贸额的56%,其中缅甸、越南、老挝是云南与东盟的前三大贸易国。今年前5个月,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468.3亿元,增长83.4%。全省边民互市进出口115.8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与东盟合作"钻石十年"已近一年,正向着到2020年中国和东盟实现双边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累计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的目标前进。在今年全国进出口贸易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却实现稳中有升,逆势上扬,成为其中一抹亮色。今年以来,面对"十二五"收官在即,在全国外贸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我区对内紧抓促内需稳增长,对外打足贸易牌,广西与东盟贸易实现稳中有升,逆势增长,为低迷的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致辞,指出"新形势下,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在逆全球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上扬,2020年双方贸易额突破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6.7%,  相似文献   

8.
数字     
《时事报告》2014,(9):9-9
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商务部亚洲司司长陈洲表示,今年1月至6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206.9亿美元,同比增长4.8%。  相似文献   

9.
东盟拥有10个成员国,人口5.12亿,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3亿。2001年,东盟国家GDP为5512亿美元,只及我国95933亿元人民币的一半,占世界GDP总量的1.7%。2002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达547.7亿美元;今年头4个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22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1%。东盟位居日本、美国、欧盟与香港地区之后,是中国第5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2,(15):17-17
2006年以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共识不断扩大,务实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由2006年的16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629亿美元,年均增长17.7%。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了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40.9%,东盟是广西跨境投资的重点地区,也是广西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9,(21):68-68
2008年防城港市对外贸易中,对东盟贸易实现同比增长19.6%,占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20%。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再次显现出防城港作为与东盟最前沿的地域优势。  相似文献   

12.
马飚 《当代广西》2012,(15):13-14
尊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陈至立副委员长.尊敬的全国政协自立忱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2006年以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共识不断扩大,务实合作成效显著。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货物贸易与投资突飞猛进。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由2006年的16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629亿美元,年均增长17.7%。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了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40.9%,东盟是广西跨境投资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袁元 《协商论坛》2006,(11):42-43
目前,东盟是中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4大贸易伙伴。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4年11月,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全面启动阶段。中国-东盟自贸区是-项互惠双赢的经贸安排,它的建立不仅深化和密切了中国-东盟全面合作关系,而且对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双方正继续就服…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9,(21):19-22
服务贸易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月14日,第10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宿务召开。会上,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务贸易协议》)。目前,除束埔寨之外的所有国家均已完成《服务贸易协议》的国内法律审批程序。《服务贸易协议》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5.
林雄弟 《中国发展》2007,7(3):59-6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加入WTO,双方自由贸易协议的签定,使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是也应看到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中,既存在互补的一面,也存在竞争的一面,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中国与东盟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中国与东盟应该采取措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使双方贸易互补的一面得到扩大,同时使双方贸易竞争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从而使双边贸易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4,(6):14-15
言论东盟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呼吁:老挝总理本南说,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不断取得成就,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每年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此次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业已存在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缅甸总理梭温说,东盟和中国地域接近并有着紧密的文化纽带。中国经济开放为东盟提供了巨大市场。东盟国家将致力于早日建成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泰国副总理比尼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成员,赢得了各国投资者的信心。中国在实施与东盟的互利合作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中…  相似文献   

17.
李珊 《桂海论丛》2011,27(1):92-95
构建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对于加强东盟各国的贸易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定》的签署,使解决贸易争端有了法律依据,但该协定在运用时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应当从立法上扩大主体的范围,建立一份专家名单,设立常设仲裁庭,增设仲裁裁决的复核程序,建立"跟随执行监督制度",增设贸易和投资纠纷预防机制,建立中国—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东盟     
《创造》2011,(7):6-6
云南与东盟贸易增幅高于全国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云南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23.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4%,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云南与东盟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1.7%。  相似文献   

19.
蒋燕 《当代广西》2009,(22):24-25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品贸易成交量再创新高。截至10月24日下午4时,累计商品贸易成交总额达到16.5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8%。其中,国内贸易额达到3.5亿元人民币,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盟     
《创造》2011,(7)
云南与东盟贸易增幅高于全国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云南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23.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4%,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云南与东盟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