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聊城大学韩丹丹同学来信说,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要"守住民生底线",何为"民生底线"?如何才能守住呢?答:2013年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到"保基本"上来,加快织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特别是要"补短板"、"兜底线",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所谓"短板",是指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现在城乡居民还有2亿人尚未参加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也有待完善。城镇还有1000万户以上群众住在  相似文献   

2.
尹铭 《半月谈》2020,(9):36-37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冲击。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如何让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平稳,食品、药品、基础T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让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时下,一揽子精准实招陆续密集落地。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中共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推进,各地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任务中均列出了"健康扶贫工程"计划,开展了因病致贫、返贫等调查工作,出台了健康扶贫实施方案。然而,由于一些地区健康扶贫工作底子不清、医疗救助制度兜底能力不强等原因,难以形成政策合力。为此,建议:一、完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为民生"托底"。一方面紧紧围绕农村贫困人口完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形成政策合力。(1)提高贫困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和  相似文献   

4.
正民政事关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民政发挥的作用更为关键。《"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立足环境变化,聚焦重点问题,回应居民需求,民政工作将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江西政报》2007,(3):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一段话,也是温总理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主题。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6.
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各级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疫情叠加春节,如何答好"民生考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对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各级民政部门在保障基本民生上,要切实做到措施有强度、执行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真正把关爱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相似文献   

7.
<正>应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孙立荣代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讲话,让孙立荣代表倍感振奋。她呼吁,应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0)
<正>政策落地,中三角城市群中涉及到的主体城市纷纷以"跑步"姿态进入中三角发展的改革大军。而民生改革的基调,有了日前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刚性支撑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社会民生的联合驱动显得更有底气。民生保障对老百姓来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是实实在在改善自身生活的指挥棒。基本民生就是一张保障生存和基本发展的"安全网",既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面向特困群体基本生活的"网底",也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开始进入以高质量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与数量扩张为主的高增长阶段比较,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短缺的矛盾基本解决,因此可以更好地支持对共同富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回应与契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具有产生的必然性与发展的必要性。不同时代孕育出不同的社会救助制度意涵,以实现特定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下的国家治理目标,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在当代,随着福利国家危机持续发酵,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现代科技与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服务型政府转型不断推进,基本民生保障需求与制度供给生成了一系列新议题,人类基本民生保障进入新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期。在此背景下,《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5)
正随着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党建引领,增进民生福祉,不仅是执政理念,也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1月,全国进入地方"两会时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发展均有亮点,而随着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党建引领,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21,(3):16-16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多次强调要千方百计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为了防疫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就地过年"。"就地过年"是文化习俗在防疫大局面前的主动调适,同时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外出务工人员回不了家,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春节如何过?因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科学研判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与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原则,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个时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的蓝图,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基本民生保障谋篇布局,为新发展阶段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作出了"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只有"稳"字托底,民政部门兜住基本民生底线,才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     
正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只有强化社会救助,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实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民生保障工作中,才能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实现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为此,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社会救助建言献策,以夯实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鹰潭市市长于秀明:保障困难群  相似文献   

16.
付梵 《中国民政》2020,(6):44-45
"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自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照料服务保障作出部署。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担当作为,采取多种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7.
微观天下     
正民生保障线需要"非常守护"最近,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应保尽保、保障到位,做好贫困人口救助帮扶等多项要求,千方百计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据新华网)[评论]"斯涵涵":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我们更需守牢民生保障线。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抓  相似文献   

18.
<正>医疗救助是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民生举措,是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把困难群众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办好办实,笔者就当前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工作对策。(一)健全财力投入机制,解决救助资金"供求"矛盾。一是统筹城乡医疗救助筹集标准。在筹集资金标准上应该做到一体化,由省统筹实施。二是适当提高筹集标准,以中心城区低保保障标准为基数,建立医疗救助筹集标准随低保标准自然增长而自然增长机制,并按照既定比  相似文献   

19.
非典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几十年来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由于疫病引发的一场罕见的社会震动,它给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目前,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和社会生活渐趋正常,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总结非典疫情给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损失、教训和防治经验,把工作重点转到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复、恢复和发展经济上来。一、非典给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冲击和损害非典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经济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打击。温家宝总理曾告诫大家,对非典疫病的经济损失绝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20.
顺应历史必然 建设民生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拐点",随着大量的民生问题聚集和社会矛盾凸显,我们党进入了"民生政治"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个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行政目标的"民生政府",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必然选择。一、建设民生政府,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