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穆易 《时事报告》2009,(4):108-110
翻开尘封的史册,我们会发现:几千年来,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敌人,致命的瘟疫时常在折磨着人类,并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恐慌和混乱。瘟疫摧残了曾经辉煌的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许多国家的毁灭,都与瘟疫相关联。在人类历史上,死于瘟疫的人数,远高于死于战争或其他天灾人祸的人口总数。人类与瘟疫之间的斗争从不曾停息,并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穆希 《创造》2016,(6):24-25
正在城市全面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在农村全面实施"七改三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的创造和优化,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与人类共存的永恒主题。人居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营造良好、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所在。理想的城乡人居环境是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共同优化的综合体。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的进程伴随着资本逻辑的强势驱动,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与风险挑战共生于这一进程中。"风险社会"视野下,泛滥的消费主义和猖獗的工具理性激化了统治者与大自然、人与技术之间矛盾,使得人类似乎陷入发展的困境。从世界到中国,或许,尝试着超越资本逻辑、扬弃工业文明、探求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4.
文明形态跃迁与思维方式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明形态的跃迁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存在着一致性,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伴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跃迁,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其轨迹表现为三个基本趋向:从主客二分到主客相融;从机械还原论到有机整体论;从价值单一性到价值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0,(10)
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人类历史上,由病毒等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始终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才真正拥有了同疾病搏击、打赢大灾大疫的"杀手铜"。战胜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工业文明在走向辉煌的同时,同农业文明一样,被扬弃也是其必然的"归宿"。因为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类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构建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7.
日本形成了"学习"、"极端"、"中国"的领导人文明观体系。从脱中崇欧、西方文明至上,到倡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从重新认识西方、一切向美看,到开始注重内省,重构自我,日本领导人始终坚持强国宗旨,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对待中西文明。日本领导人的文明观始终贯穿着文明优劣论、崇尚强者论和围绕中国论三个方面的特征。正视日本与中西世界尤其是中国之间的文明渊源和纽带关系,重新挖掘自己的文明内涵,可能是日本领导人未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明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路径,始终伴随着大量冲突和流血,"冲突"遂成为西方文明观的核心概念。随着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占据了强势地位,西方文明优越论日益流行,成为许多国家和个人行为的天然标准。深刻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和历史,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所面临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状态。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由于文明发展的差异,对和谐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从抽象本原的本质特征,到具体事物的对立统一,再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理性状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哲学上来看,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阐释可分为:抽象和谐论时期、具体和谐论时期以及发展和谐论时期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和谐关系论的观点,这里的"和谐"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事物间共生、互利、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发展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生死历程,从远古祖先祈求神灵保佑、无能为力承受风云不测发展到学会"亡羊补牢"的补救,从无知、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发展到躲避、抵抗、预警、预报、应急救助体系,从灾害预防和备灾发展到现代社会灾害风险评估和全新的安全理念,把防灾减灾工作看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文明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并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加强道德建设,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一重视加强新形势下的道德文明建设,这是由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的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它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同始终、共存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30)
十余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指引下,浙江大地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而今,伴随着"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与推动,中国的发展迈向了新境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也正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典范。  相似文献   

13.
尚道 《台声》2008,(5):81-82
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就知道如何用黏土来制陶,制作成各种日常用品。制陶的发展是一连续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承先启后,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陶瓷不但是中国重要的文明指标,更是国人重要的文化精神象征。陶瓷文化一直被视为足以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小华 《重庆行政》2010,12(4):80-82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唯一有生命的星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扬起了文明的风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生息、繁衍,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文明、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文明和以工业为主的工业文明。当代,人类文明正发生着重大的转折,一个新的文明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姗姗走来,生态文明已达成世界性共识。  相似文献   

15.
迎接新挑战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新千年的临近,人类正在文明史册上谱写崭新的一页。借此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的契机,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人类文明的过去,前瞻一下文明发展的未来。对我们从文明史册上读到的东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而我所读到并令我感慨万干的是,人类在世纪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尽管道路崎岖,却始终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尽管波涛凶险,却依然扬着文明的风帆,驶向历史的汪洋大海。正是由于人类所具有的这种不屈不挠、从不畏惧挑战的精神,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我们才能看到为此波澜壮阔的文明景象和文明进步的…  相似文献   

16.
弘扬社会公德:现代中国人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百娥 《理论月刊》2001,(12):23-24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伴随人类发展始终的主题。社会公德的发展始终同文明的发展同步。而在中国,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公德的发展远没有达到时代的要求。本文试从分析部分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的原因着眼,以求对其进行合理优化,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人”为何物!“人”在何处?对于人类自身的哲学思考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哲学永远是属于人的,这不仅指哲学是人类理性对于世界根本问题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指一切哲学思考都是为了人的,到头来总要归结到人的问题上。在文明伊始之时,这一点尤其突出。人类是宇宙天地的产物,还是世界万物的主宰,归根结底,人类在自然界里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哲学应该对此做出回答。在人类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发的原始初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历史"的宏大场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全新的创造性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长伴随着批判与还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探求并生成着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新的政治生态和文明样式,积极倡导"和谐世界"新范式以实现人类共同利益与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个性特征"日趋显现和成熟,而"成长的烦恼"也相伴而生,唯有继续创新发展谱系,丰富话语,实现超越,才能规避各种风险,迈向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工业文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西部作为我国生态脆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笔者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为切入点,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剖析其成因,认为: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是形成"困境"的价值观根源;2、"唯GDP论"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形成"困境"的制度性根源;3、关于西部地区战略性生态功能的滞后定位则是形成"困境"的历史性根源。以期为破解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探寻有效策略和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国银 《前沿》2012,(11):193-194
当代英国文学是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英国文学的总称。自二战结束以来,英国文学中始终贯穿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困境的关注和勾勒。在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的英国文学发展之中,在不同的时间内伴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英国文学的创作视角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创作手法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不断的创新和丰富。但对人类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思考始终都是支持英国文学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