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吴中区拥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和近二分之一湖岸线,只有保护好太湖,才能实现吴中"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围绕太湖生态保护,吴中区政协多年来持续建言献策。如今,太湖水更清了,空气更好了,重现"芦苇湖边荡,红菱湖中藏,鱼虾湖底游,泛舟太湖,悠然垂钓"等景象。通过提案、视察调研等方式为太湖水环境保护建言。如《缩小东太湖水域围网养殖》、《切实改善东太湖水质》、《拆除围网、  相似文献   

2.
正寒冬腊月,洪湖水面波澜不兴,纵横交错的竹篙竿竿相连,围网密布。汊河镇金湾村拆围现场,几个渔民坐在小船上,用力上提围网,将其缓缓拉出水面。2016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洪湖市委召开常委会,听取渔民上岸工作汇报,商议地方配套政策。此时,距荆州市政府给出的最后期限,仅剩一个月。"按照要求,12月31日前,洪湖15.5万亩围网必须全部拆除。"洪湖湿地管理局局长朱俊华说。  相似文献   

3.
致富参考     
博斯腾湖围网养殖效益显著2000年浙江绍兴养殖户王家栋承包了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进行围网养殖获得成功,据王家栋介绍,在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采用围网养殖草鱼、鲤鱼、鲫鱼等具有投资少、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群众》2007,(6):F0004-F0004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苏州拥有三分之二的水面。苏州太湖自然山水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太湖水灌溉着长三角的“鱼米之乡”,滋养着长三角七千万人民,是整个长三角永葆发展活力的心脏和绿肺。苏州太湖是太湖岸线最曲折、山体最密集、植物最茂盛、空气和水质量最好的区域,是苏州山水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最深厚、人文景观最多的地区,是苏州最具发展潜力的宝地。近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规划为“蓝本”,充分利用特有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始终坚持将文化、生态的理念贯穿于发展之中,精心打造“文化太湖、绿色太湖、健康太湖”品牌,加快形成集国际会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康体疗养于一体的旅游经济产业带。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大道、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宝岛花园、缥缈峰景区、太湖山水间等项目在自然山水的映衬下,正逐步成为苏州大旅游格局中新的亮点;太湖文化论坛、太湖水底世界、渔洋山文化园、体育休闲公园等一幅幅规划蓝图即将成为美好的现实。太湖,苏州的绿色请柬!度假区的建设者们正致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度假区热诚邀请海内外嘉宾来休闲度假,体验“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意境。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0,(3)
正《小康》杂志社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生活形态社区"的概念:"鑫远·太湖健康城是一座真正值得从全国样本的高度进行挖掘、提炼和示范的新型生活形态社区,它代表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具备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综合性样本案例'的条件。"鑫远·太湖健康城坐落于湖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用地约2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米,总投资超200亿元,是一座以医养为需求点,建立在产城融合基础上,通过提供中国老龄化解决方  相似文献   

6.
<正>小康,是经济小康和文化小康的综合体。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也是同步小康的时代任务。四川南充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南充同步全面小康、谱写中国梦"南充篇章"的号角,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朝着小康目标迈进指明了主攻方向。南充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伴随着快速发展,文化建设站在了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0,(2):63-64
<正>江苏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河蟹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阳澄湖大闸蟹"、"太湖清水大闸蟹"、"固城湖螃蟹"、"洪泽湖螃蟹"等品牌驰名中外。江苏现有螃蟹养殖规模达到400万亩,养殖户超过20万户,养殖产量高达25万吨,产值近150亿元,是江苏第一个产值过百亿的水产养殖产业。为了保证出口大闸蟹的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15)
正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引发市区供水危机,太湖治理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十年过去了,太湖治理成效如何仍然十分引人关注。2016年6月以来,省委书记李强七次谈论太湖。今年6月他在无锡调研时指出,太湖治理在中国湖泊治理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而且太湖主要在江苏、名气很大,在前十年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24)
正"江阴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团结带领178万江阴人民,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太湖科创湾,深度融入长三角,聚焦奋进‘十四五’,努力使未来的江阴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许峰向世界发出了携手创新、共赢未来的江阴邀请。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群众致富路上的领路人,小康路上力保一个都不掉队;他是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践行人,一心为公,心系百姓冷暖;他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书记,年逾古稀,一生为民终不悔。他就是武陟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龙泉街道北贾村党支部书记肖银运。发展蓝图胸中绘昔日的北贾村是有名的穷村、乱村,基础设施薄弱,种植方式单一,村集体没有收入,群众上访不断。  相似文献   

11.
正太湖美,美在物产丰饶,太湖美,美在人杰地灵。宜兴,这座太湖之滨的美丽城市,正如她动听的名字一样宜居兴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孕育出了徐悲鸿、吴冠中、周培源、顾景舟等众多大师巨匠;一方文化造就一方盛誉,这里是名扬世界的紫砂壶故乡。其实,这里还拥有着更多响亮的名片与象征。  相似文献   

12.
叶清华 《今日海南》2014,(12):46-46
<正>早晨天蒙蒙亮,我索性穿上衣服去全国最大的泻湖内海——港北小海海边走一走。港北小海没有无锡太湖的烟波浩渺、气势恢宏,也没有青海湖的碧波连天、壮美绮丽。此刻,它更像一位温情脉脉的少女,在黛色天空的陪衬下带着一湾清水,发着亮光,缓缓流过。海风吹拂着我的头发,吸进口里,仿佛都带有咸味,汩汩的水声荡涤着我的胸怀,让我忘却一切烦恼。海面上,浮起一层白蒙蒙的雾气,水汽逾近水面,水汽愈浓。这是春天快要到来的信号。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带领群众奔小康?在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三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二是要破除“小富即安”和“高不可攀”的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成倍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对实现小康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许多人认识比较模糊。一是认为有吃有穿就够了,“吃饱肚子、暖和身子、养好娃子,管他小康不小康”;二是认为小康水平过高,离我们实际生活水平差距较大,“高不可攀”,有等、靠、看的思想。这些模糊认识严重影响着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经常对广大农民进行小康目标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树立起小康意识,认清农村实现小康的重大意义,明确小康是幅什么样的图景。同时,要广泛宣传实现小康的各种有利条件,排除农民中“高不可攀”的畏难心理,坚定信心,从而夯实奔小康的思想基础。二是要破除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由于长期受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15,(12)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还没有富裕起来的贫困户。2014年,国家针对各地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的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新的扶贫机制。精准扶贫的核心就是要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大好形势的推动下,全疆干部群众实施农村富民安居工程掀起了一个新的浪潮。从喀什河畔到阿尔泰山脚下,从塔里木盆地到准噶尔盆地,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描绘着边疆各族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没有广大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小康。自治区党委、自  相似文献   

16.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农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福安市人大代表、潭头镇柯洋村村主任林勇铭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深刻认识,也是他多年来带领群众谋发展的真实写照。他心怀真情,扎根农村,在朴实中彰显了人格魅力,在平凡中造就不平凡。"当代表、尽职责、作贡献。"这话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柯洋村位于福安北部山区,受丘陵多且山间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影响,生产资源贫乏,产业结构单  相似文献   

17.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耳熟能详的话,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深情寄语,标示了全面小康的要义和难点:消灭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共同富裕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因此必须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面小康属于每一个海南人。"  相似文献   

18.
《乡音》2007,(12)
十年前,他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十年后,他成为全乡珍稀皮毛动物养殖第一人。他,就是王涤鑫,一个曾经负债累累之人,凭借执著的性格和辛勤的劳动,经过十年的努力,闯出了一条靠养殖珍稀皮毛动物的致富之路。坎坷创业之路大胆尝试养殖十年前,王涤鑫过着日出而作、  相似文献   

19.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通过市里组织开展的"暖企惠民"大走访活动,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走访,句容市茅山镇永兴村的东宋家庄成了我最牵挂的地方,结了对子的老乡们也都成了我最放心不下的"亲戚  相似文献   

20.
颜剑 《小康》2005,(10):63-69
8月21日上午9点多的时候,光着膀子的戴卫东给他的30多亩鱼塘撒完了饲料,接下来在鱼塘边上开始修补他的渔网。池塘的水面上不停地跳跃着水花,他今年养的乌鱼很快就可以卖出了。问及今年收益的预期,戴卫东只是嘴角微微一翘,然后说:“收益还算可以,但投入和风险都很高。”戴卫东是萧山区益农镇东江村人。他这样的养殖规模在东江村来说还不算最大的。每年6位数以上的收入并没有改变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基本特征。黝黑的皮肤,日夜的劳作,交谈的平实,泥泞的赤脚都在提醒着人们,他们还是农民,不过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像戴卫东这样的农民,在益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