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正都市圈又被称为"城市带"、"城市圈",是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形成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五大都市圈分别是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日本东海岸东京都市圈。都市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优越、产业优势明显,城市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是城市的未来,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如何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我国面向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的重中之重。提升我国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应深化区域产业协同集聚,延伸产业一体化网络组织,细化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圈的立体交通设施系统,提升区域的可进入性、通达性和出行衔接程度;遵循都市圈的时空结构演进规律,实现都市圈的良性循环与扩展,提升区域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世博会: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加速形成的助推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博会对长三角都市圈加速形成的拉动效应20世纪下半叶以来,是世界各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的时代。从那时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因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改变,使它们的社会空间流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展,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紧密起来,出现了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大都市连绵区、城乡混杂区等群落空间发展形态。经验证明,城市、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城市和都市圈,会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从而带来更高的规模收益、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强的科技进步动力和更大的经济扩散效应。因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无…  相似文献   

4.
宁研 《群众》2020,(18):8-10
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主要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市、金坛区。自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南京都市圈设想以来,各地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加速南京都市圈建设,初步形成极点带动、同城先行、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重庆经济发展采用什么模式,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不过,采用“都市圈”式区域梯度推进发展模式,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已为多数人所认同。一、采用“都市圈”式区域梯度推进发展模式,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所谓“都市圈”式区域梯度推进发展模式,就是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区域经济格局,尤其是要改革原有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使位于高梯度的“都市圈”里新兴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6.
南京的野心     
在南京,都市圈的话题已经是个老话题,许多人觉得如此陈旧的东西,早就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化的过程中,都市圈热成为千百种快速城市化方式中的一种。它把单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转变为一个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它把简单的城市经营升级为城市群之间竞争。南京都市圈是中国若干都市圈当中的一个,作为都市圈标本,南京进入了视野。都市圈规划出台的始末;规划出台后的执行情况;都市圈各个城市的心态差异;在经营都市圈的过程中,市场与政府两种力量如何博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深入了解都市圈,剖析都市圈,我们寻找都市圈规划之于城市发展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正>民因水而居,城因文而兴。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设区市,加上泰州、南京、南通等市,江苏13个城市与大运河直接相关,以大运河为纽带形成了贯穿江苏南北的水动脉,将江苏已有规划的三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串连起来,对区域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应进一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使之在江苏的城市群都市圈层级体系建设和区域一体化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聪 《群众》2022,(2):49-50
毗邻区域是指都市圈内部各省市行政边界接壤区域,在都市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南京及周边城市迈向都市圈时代,南京都市圈毗邻地区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为都市圈毗邻地区发展提供战略指引。新形势下,南京都市圈应巩固提升先发优势,以毗邻区同城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加快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为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贡献智慧、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9.
汪毅 《群众》2022,(5):19-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群一体化的加速引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南京都市圈积极探索都市圈层面高质量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作出示范、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这就需要在构建多链条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多层级嵌套的功能空间结构、多方式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多领域保障的韧性安全系统四大方面率先探索,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0.
杨波 《群众》2024,(4):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目标是南京商务商贸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建邺区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消费创新策源地、面向华东区域的新兴消费首秀窗、辐射南京都市圈的全时消费引力场,为南京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都市圈发展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高汝熹 《求索》2007,(3):4-6
本文拟从动态视角认识和研究都市圈,在都市圈发展核心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圈的城市体系和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市场化体系、产业融合、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竞争合作机制是关系都市圈发展的五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经济的繁荣与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经济的飞速繁荣,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的巨大正面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都市圈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投资与贸易、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都市圈公共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都市圈政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政府公共管理体制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孙柏宁  朱晨曦 《群众》2023,(2):21-22
<正>我国新型城镇化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都市圈的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以城市间密切的分工协作,正成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本单元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不能盲目扩张”。构建集约高效的都市圈格局,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更有利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形成新时代中国空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赵奕 《小康》2004,(7):47-49
这一次,扬州缺席2004年南京重大项目洽谈会是南京都市圈城市第一次以集体形式亮相,进行区域招商。这次重洽会的推介手册中强调联合都市圈城市共同办会是本次展会的特色,办会范围扩大到了镇江、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南京都市圈城市。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扬州没有位列其中,六个周边城市独独缺少扬州。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武汉都市圈制造业产业同构的演变趋势及其经济影响,本文运用产业相似系数、区位分工指数和区位熵三大指标对都市圈的制造业产业同构水平进行了评估,并采用动态份额-偏离模型对产业同构的合意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至2020年间,武汉都市圈产业同构格局总体呈现从“散块状”向“伞骨状”演化的基本特征。这一演化趋势整体是合意的,但部分地区因产业结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合意性不足或非合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没有将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基础有机融合。为推动都市圈非合意性产业同构合意化,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有必要以“都市圈产业地图”为指导,推动一般制造业由内向外有序转移,支柱产业链条向前向后有效延伸,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抱团发展,从而形成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何淼 《群众》2022,(24):67-68
东京都市圈在日本三大都市圈(另外两个是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中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度。“1都7县”构成的东京都市圈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的9.8%,却集中了全国1/3的人口、2/3的经济总量和3/4的工业产值,同时还集聚了日本全国近70%的10亿日元规模的企业和90%的外资企业总部,城镇化水平超过90%,成为日本最具效率和竞争力的空间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7.
颜剑 《小康》2004,(7):52-55
被寄予厚望的南京都市圈规划提出和实施已经有两年了。今天我们重新回头看它的时候,问题已经并不仅仅限于南京都市圈本身,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泛都市圈化的倾向。作为第一份被省政府和国家批准的都市圈规划,它的执行有着范本意义。而全国在都市圈规划上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够从南京这里求解。  相似文献   

18.
正从社会主义双城记到京津冀发展,呈现出一个逐渐演进和深化的轨迹。京津冀国土规划搞了这么长时间,我们的廊坊共识还犹言在耳,为什么没有实际搞成?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都市圈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要考虑到国际上有些都市圈不都是成功的,现在我们引用国外都市圈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183;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做研究时,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应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规模是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按照简&#183;戈特曼的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常州位居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著名的苏锡常都市圈。多年来,常州遵循中央对台政策方针,着力加强常台经济文化交流,在两岸产生了积极反响。创平台常州早在2006年就与南投县积极磋商,推动常州溧阳的天目湖与台湾南投的日月潭牵手结成姊妹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