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纺织业一直是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作为纺织行业全球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25%。在美国,曾流传过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反中国"的议员,希望在太太生日时送她一件衣服,跑遍了纽约所有的商店,终于找到了一件"产自英国"的时装。  相似文献   

2.
蝉蜕之变 2007中国纺织出口业的困惑与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纺织业一直是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作为纺织行业全球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25%。在美国,曾流传过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反中国"的议员,希望在太太生日时送她一件衣服,跑遍了纽约所有的商店,终于找到了一件"产自英国"的时装。  相似文献   

3.
本月上旬,路透社的一篇题为《美国干旱和粮价上涨加剧对爆发新危机的恐慌》的文章吸引了各方的注意,文章认为:全球对2008年粮食危机可能重演的恐慌升级。有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食品价格上涨6%,进口商则纷纷抢购萎缩的美国谷物,把粮价推向新高。——粮食危机是否会再次伴随金融危机到来?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一直处在"紧平衡"状态之下的中国,又会受到何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韩争相“海外垦田”御粮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罗街头的面包店到联合国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粮食峰会,“粮食话题”正一天比一天热。面对被称为“无声海啸”的这波危机,美国的超市开始限制顾客购买大米的数量,巴基斯坦重新推出了早巳废弃的定量供应卡制度,粮食出口大国哈萨克斯坦表示要完全禁止粮食出口。英国《泰晤士报》的文章更是用“世界粮食危机将大米变成了黄金”用这样一个标题概括了粮食危机对全球的冲击。然而,在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没把目光盯在“限量”上,而是通过海外垦田促进本国粮食安全,日本与韩国就是其中的代表。有消息称,东京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首尔也渴望实现同样的目标。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日韩争相“海外垦田”应战粮荒的做法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粮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粮食问题。中国有12亿多人口,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状况如何?中国的粮食生产潜力有多大?中国人民能不能养活自己?中国将  相似文献   

6.
外贸比重的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将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有可能是国际贸易中提前"毕业"的发展中国家。不过冷静审视,我国外贸既有喜,也有忧。现管窥几例:机电产品喜: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2250亿美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占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相似文献   

8.
毕美家 《小康》2014,(12):22-22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的供给情况,方方面面都非常关心、关注。在粮食“十连增”的高起点上,今年的形势如何,大家也很关心。现在可以说是尘埃落定,可以讲,仓满库盈。根据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数字,今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增加103亿斤,增长0.9%。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连续两年跨上1.2万亿斤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出了新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在5250亿~5285亿公斤。连续五年的粮食丰收加上对粮食出口的控制,我国目前的粮食状况可以用"库满价稳"来形容,许多人对粮食安全的担心一扫而空,甚至有些部门深恐出现"卖粮难"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提及中国国家形象,首先联系起来的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更进一步的产品认知就是中国产品的档次不高。有调查数据表明,66%的国际商业人士认为中国产品仅能用"廉价"形容;而94%的美国人叫不出一个中国品牌。《商业周刊》连续10年的"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没有一个中国品牌的身影。而中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中国是茶叶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中国粮食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吴硕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问题仍然是一个头等重要大事。制定正确的粮食发展战略和粮食政策是十分重要的。粮食问题主要包括吃饭问题(或口粮问题)、饲料问题和食品业用粮等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12.
“海外屯田”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粮食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被冠以"农业殖民"的海外屯田的关注。以日韩为代表的诸国为保证本国粮食安全,不断进行海外农业投资和发展农业种植园区,通过海外垦田或农业投资促进本国粮食安全。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业发展形势及趋向更受他国所重视,影响也更大。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应总体上是安全的,但隐患较多。从长远来看,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在确立以自给为本的前提下,尝试海外屯田对缓解国内资源紧张,减轻粮食安全压力,对全球粮食危机的缓解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出口目的国,同时也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在所有出口产品中,乳制品占了新西兰年出口额的29%,绝对是这个"长在牛羊背上"的国家最重要的出口品。翻遍传统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似乎难以找到"代购"这么个专有名词;然而,中国的进口奶粉市场,却绝对无法忽视"代购"的存在。南太平洋的明珠,有着"长白云之乡"美誉的新西兰,凭借着对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势,在近年出口额达创纪录的94.2亿新西兰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2%。至此,中国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出口目的国,同时也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在所有出口产品中,乳制品占了新西兰年出口额的29%,  相似文献   

14.
云南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咖啡生产出口基地,其出口和创汇在中国所占比重分别高达91%和89%;云南还是中国最重要的鲜花生产出口基地,近5年来,鲜花的出口以平均35%的速度快速增长。不仅如此,还有烤烟、茶叶、野生菌、芸豆等140多种农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达4亿多美元。尽管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依靠"绿色牌",着重于"土和特"的特色, 近年来,云南省的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5.
粮食,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因而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1949年以来,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围绕农业发展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10月2日中国·大姚石羊祭孔大典暨大姚核桃美食节开幕。9日全国、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楚雄分会场会议召开。10日省商务厅、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松茸出口质量安全工作会"在楚雄召开。州专家咨询委员会2009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人餐桌的"内容"正悄然发生变化,由原来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中国是一个泱泱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全国解放初期,人均占有粮食仅209公斤,远远低于世界人口平均粮食占有水平,那时米面油肉等日常重要食品  相似文献   

18.
钟芸香 《湖湘论坛》2004,17(4):83-84
纺织业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而又受到高度保护的工业部门。纺织业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产业,其出口对于我国的重要性,不亚于农产品对于美国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约在4 0 %以上,如果剔除部分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际依存度也在30 %以上。经过2 0年来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已跻身于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之列,成为国际纺织品贸易中最大的供应国。加入WTO之后,纺织业…  相似文献   

19.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3,(1):7
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实现"九连增"。在世界粮食发展史上,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除中国外,只有美国和印度实现过"五连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崛起进程中负有特殊的国际责任。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承担大国责任时必须非常谨慎,必须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要结合世界的共同利益。中国的大国责任应当更多地体现在贡献"软实力"上。承担大国责任不仅要关注世界共同利益,还要关注世界共同价值。加强同西方大国的协调,是中国承担好大国责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