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九省通衢”常用于比喻武汉市交通之便利,地域之广阔。而今,武汉已不再满足其“九省通衢”之誉。 1997年4月16日,经国家验收批准,武汉航空口岸(即天河机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这标志着武汉航空口岸由地区性航空口岸升格为国际性航空口岸。从此,地处中国内陆的武汉,不仅从长江走向了世界,而且从空中跨出了国门。武汉水运口岸:经国家批准,1980年对航行国际航线的国轮开放;1992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航空口岸:原南湖机场口岸1987年  相似文献   

2.
武汉工业与我们共和国一道走过了整整50年。这50年,武汉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武汉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今天的武汉工业在历史上,凭借“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武汉一直是全国商业、金融和交通运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20,(4)
正4月3日,武汉的东湖边,树木葱茏,一片欣欣向荣。从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已经过去了70天。这70天里,昔日的大武汉从九省通衢的热闹非凡,到按下暂停键的冷清安静,再到重拾浓浓的烟火气,交通、购物、复工复产……一切都在慢慢回归,生机跳跃在街头巷尾,活力激荡在荆楚大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政协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4.
冯忠民 《学习与实践》2004,(1):45-47,53
精神是一个人的魂,是一个城市的魄。人无魂则难以自立,城市无魄则难以自强。武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承传楚风汉韵,九省通衢、连接东西南北,潜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湖北地处中原,省会武汉“九省通衢”,距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各1000公里,8条国道经过省境,长江横贯东西,汉江婉蜒南北,在改革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过程中,湖北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省境内公路里程、路网密度在全国分别位居第8位和第15位。 湖北公路、水路交通是在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6.
建设武汉城市圈,核心是提升和发挥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中心是针对周边而言,没有周边就无所谓中心。一个城市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必须具备很强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在这一点上,武汉显然还有不小差距。“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市场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然而,在改革开放、加入 WTO 的新形势下,武汉的传统优势在逐步减弱,总体聚散能  相似文献   

7.
位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的华中重镇武汉市,在中国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近年来,武汉挟其扼守中国南一北、东一西交通的要冲地位,凭借其坚实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教实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中国改革开放这幕大剧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可喜的是,武汉市在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武汉的目标是,在未来的15年里建成国际性大都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汉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正致力于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建设,以便满足民众文化精神生活需要。武汉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直奔90年代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商埠口岸开放,国际机场建设,市政交通规划,城乡环境改造,企业转机建制,股票证券上市,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形势一派大好。在滚滚而来的经济洪流中,三镇的文化市场,诸如武圣路的书市,遍布大街小巷的音像摊点,不时招来的档次不等的大小各种演出、参赛、评展等,也闹腾得火火热热。然而唯独冷淡  相似文献   

9.
武汉是中国的大商埠之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市场经济给武汉商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武汉商业企业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建设武汉商业城”的战略决策,商业业态实现了“从单业态垄断到多业态共生”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主要论述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基本模式,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历史经验以及武汉商业业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试述海外华人在汉投资的特点及前景陈乃宣,谈方武汉,华中重镇,中国中部腹地第一大都会。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近700万,是中国特大城市之一。黄金水道横贯东西,京广复线绾毂南北,水陆交通十分发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为对...  相似文献   

11.
自近代以来,武汉的几次"崛起"与"塌陷"并不是某种具体原因决定,而是人为作用、国家政策、社会观念、城市管理体制、自然地理与交通、现代技术革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它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笔者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归纳为时势、地势、城市功能演化趋势三个大的方面.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构"九省通衢""腹地聚散中心"的地理--交通--商贸中心格局,以及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武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在市民新奇的目光注视下,武汉轻轨日渐显露出矫健的雏形。明年这个时候,轻轨列车就会穿行于汉口最繁华的闹市,成为这座城市一道新的风景线。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但“两江分割,三镇鼎立”城市格局,使得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3.
江城武汉,"九省通衢"之地,民主革命重镇.武汉人骄傲地说,中国城市,可称得上"大"者,除了"大上海",只有"大武汉".这样一座城市,重视教育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是理所当然的,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武汉的科教综合实力,傲然居于全国大城市前列.残疾人擞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在这座教育实力不俗的城市,残疾人教育又如何呢?走访了武汉成立于1919年到2005年、跨越义务教育、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5所残疾人教育机构,我们大概有了一个印象.教育,是一个给梦想插上翅膀的过程.残疾人教育亦如此.  相似文献   

14.
对191名武汉地区80后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主要从成长进步、家庭氛围、自我接受、目标价值、社会信心、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心态平衡、身体健康、人际适应等方面进行。每一个城市的"幸福"都应有每一个城市的特点,"幸福武汉"的建设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武汉的特色幸福是:以"豪迈、大气"为基调的"楚"式幸福;以"百湖之市"为依托的"水"式幸福;以"九省通衢"为背景的"衢"式幸福;以"筚路蓝缕"为导向的"创"式幸福。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地处华夏腹地,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大上海”、“大武汉”的称谓,把武汉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九省通衢”,不是简单的交通概念,而是集交通运输、金融贸易、工农业生产、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等众多方面为一体的、融合东西、汇集南北的区位作用的表现。武汉的发展,就是依托一个“中”字。依靠“中”,集聚物质的与精神的财富,推动自己经济社会的发展;依靠“中”,吞吐四方,为友邻服务,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9,(3):F0002-F0002
武汉篇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汉江在此交汇,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该市现辖13个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人口858万人。  相似文献   

17.
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危机爆发时,社区是应对危机的重要防线,只有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才能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4月8日,"九省通衢"的武汉历经76天的"封城"之后重新敞开了大门。值此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就风险社会中如何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一问题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地势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建筑独具风格,美仑美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  相似文献   

19.
武汉区位优势和商业价值逐步显现并为世人所认识,是17世纪中叶亦即明末清初汉口崛起后才开始的。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地理中心地位决定了汉口在全国的商业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彭劲 《中国人大》2013,(20):48-49
当下,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口号随处可见。短短七个字,让一个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中部重镇的城市形象呼之欲出,很是贴切。事实上,从“大武汉”到“大江大湖大武汉”,称谓上的些许变化也正昭示着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与未来。2013年年初的人大会议上,面对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种种设想,550位市人大代表纷纷畅所欲言,冀望以一纸建议,敦促武汉实现由中部传统老工业基地迈向兼顾宜居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