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贵品 《思想战线》2011,37(2):141-142
在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学术历程中,"西南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早期的"西南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有着较深厚的积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西南边疆的地位空前提高。为加强西南边疆的研究以适应战时需要,国民政府教  相似文献   

2.
吴元  童莹 《八桂侨刊》2021,(3):60-66,91
吸引华侨投资,发展国内经济是历届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及各部门出台的吸引华侨投资政策的感召下,海外华侨掀起投资国内热潮.在政府政策引导、地方特色等因素作用下,华侨投资区域大致分为华东、大后方、闽粤三个地区,且投资各地行业呈现出不同情况.就投资时间而言,国民政府政治中心的转移影响着华侨投资区域的选择,投资区域及时间段大致追随首都位置的变化.强烈的政策引导性投资是战时华侨投资国内的突出特点,投资地区、投资行业明显的倾向性有利于集中华侨资金,为支援祖国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8,(6)
四、陪都重庆四旧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于当年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确定重庆为陪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政府官员西迁,于11月26日乘军舰抵达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遂使重庆这座西南重镇在八年抗战史上留下色彩浓重的一笔,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中心。南京沦陷后,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先是随军事  相似文献   

4.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战时的重庆经济之所以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方抗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却与海外华侨以各种方式给予经济支援密切相关。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以展现抗战时期广大爱国华侨对陪都经济建设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中,三千多名来自南洋的“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祖国大西南从事抗战运输工作,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爆发后,日军封锁沿海。广州失守以后,滞留在香港的2万多吨军火,必须转从滇缅公路运入。国民政府在昆明设立西南运输处,并在新加坡和缅甸仰光设立办事处,负责把军火物资从香港经新加坡移囤仰光,然后从滇缅公路运入昆明。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克服战时财政困难,解决军需民用及支持长期抗战,在精减和改革财政金融机构的同时,实行了开源节流的总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进行税制改革、发行公债、执行田赋征购和征借及激活金融的政策与措施,使湖北国民政府统辖区的财政金融状况有所好转,对战时湖北国统区的经济开发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由于日敌的严密封锁与狂轰滥炸,战争的巨大消耗,陪都的经济环境变得恶劣,生活条件日益艰苦。到了抗战中后期,通货膨胀严重,百姓生活状况趋于恶化,情况越来越糟。本文拟从生活在战时陪都一些人士的日记与回忆录中,  相似文献   

8.
中央训练委员会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最高训练指导机关。它的设置是国民政府因应抗战局势、改进国民党党务一项的重要举措。作为国民政府首脑的蒋介石是委员会蓝图的设计者、政策的决定人。他确定了中央训练委员会的职责范围、组织结构以及制度建设的基本面向,并试图通过对国民党中下级干部以及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机关公务人员和学校教职员工的训练,来达到完善国民党组织、加强一元化领导,实现抗战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英庚款董事会与抗战前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振 《求索》2007,(8):223-225
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经济建设,各项事业陆续进行,其中铁路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当时中国贫穷落后,资金短缺,材料匮乏,鉴于此,国民政府就利用退还庚款,尤其是英国退还部分.来作为建设基金;同时成立了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专管退款使用,还规定基金的三分之二.用于铁路,这样庚款董事会资金及时投入,使铁路建设有了保证,国民政府先后修筑或改良了粤汉、京赣等干线,为战时铁路运输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个报馆的言论可以赶掉一个外交部长"中国自1937年"七七"事变,迄1945年8月中日本宣告投降,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获得胜利。一个多月后,国民政府即于10月1日宣布废除战时新闻检查。近代以来,凡国与国交战期间,对新闻必有所控制,这是无疑的。但国民政府的战时新闻法令法规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田水利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在西部地区大力兴办农田水利事业成为国人共识,在各方推动之下,国民政府出台了战时水利法规政策;八年抗战期间,对大后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范围、规模、人工、费用、数量、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水利部门对农田水利管理,如用水管理、养护管理、组织管理、水费管理等方面也做了探索。当然,虽然这一时期大后方农田水利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广西,被视为高校内迁西南大后方的"翘板"及中转、补给的重要基地。广西这种战略地位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存在着历史的必然。国内与广西战争形势的变化,是广西"翘板"作用形成的根本原因;广西地理位置与交通建设布局特点,为广西"翘板"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国民政府与广西省政府的政策导向差异,进一步推动了广西"翘板"作用的形成。由此展开分析,可形成对战时广西的地位、作用及贡献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11):86-86
<正>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并将重庆定之为"陪都",实为"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前苏联的莫斯科同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4.
张晓哲 《两岸关系》2007,(12):15-17
学术论坛还原台渝历史渊源.1937年,在日寇侵华的硝烟中,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在地,重庆谱写了一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余志君 《传承》2009,(18):58-59
安化作为湖南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在抗战爆发之前,与全国其他的茶叶产区一样,处于衰败的边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茶业实行统制政策。正是在这种政策的积极实施之下,国民政府的统制管理机构采取了发展农村茶叶生产、组建合作社、推进茶叶教育、增加贷款、改进工艺、革除陋规等措施,促进了这一时期安化茶叶的快速发展。这也成为抗战时期湖南茶叶在全国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浙江省委和浙西南党组织创造性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抗战初期浙西南大后方建设中,周恩来同志、中共浙江省委和浙西南各级党组织积极做国民党进步力量工作,团结各阶层进步力量;在建设政工队、县政革新、经济建设、发展文教事业等方面起着领导作用,取得了很大成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和浙西南大后方建设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在国民政府的政策许可和经费支持下,基督教会在西南民族地区开展了一场以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为主、传教为次的边疆服务运动。该运动虽然受到了美国"社会福音"运动的影响,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别,两种社会运动在使命、目标和行动上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莉 《求索》2011,(3):242-245
为加强国防力量,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急需征调民工赶修国防工程。作为大后方重心的四川省政府,奉国民政府有关机构的命令,征调大量民工短期内构筑亟需的国防工程。为如期完工而配合战局,在征调民工机制方面,国民政府规范机构和程序、改进原则和方法、加强组织和编制。虽然征调民工的机制在实施中存在弊端,但总体上符合了时局所需,从而保障了战时劳动力的供给,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关系民族国家大业,征兵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所在,国民政府为补充兵源,从法律、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利益分化,出现逃避兵役现象。通过对逃避兵役各类伪造现象进行深入考察,民族地区逃避兵役现象有其特殊之表征与内因,显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感的进程差异及其民族情感归属异质感与其利益分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安化作为湖南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在抗战爆发之前,与全国其他的茶叶产区一样,处于衰败的边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茶业实行统制政策.正是在这种政策的积极实施之下,国民政府的统制管理杌构采取了发展农村茶叶生产、组建合作社、推进茶叶教育、增加贷款、改进工艺、革除陋规等措施,促进了这一时期安化茶叶的快速发展.这也成为抗战时期湖南茶叶在全国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