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海燕 《小康》2012,(3):58-63
本次调查显示,在15个公共服务领域中,"医疗卫生"最受关注,"保障性住房"满意度最低;满意度最高的是"文化、体育、休闲和娱乐";在本次调查的15个城市中,位居公共服务综合满意度排行榜前五位的城市是杭州、沈阳、深圳、北京和上海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从科技、公共安全、文化娱乐、行政管理、市政建设及环保、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教育、医疗卫生九个方面进行衡量,本年度,科技指数首次超越文化娱乐指数,领跑九大细分指标。而在"十五项公共服务领域公众满意度"排行榜上,本年度进步最大的是公共交通,从去年的第十位升至今年的第三位。  相似文献   

3.
张旭 《小康》2010,(3):44-47
"13城市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排行榜"上,上海、杭州、广州位列三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就业服务等五个民生重点领域的榜首城市分别是:广州、上海、杭州、郑州、广州。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7)
<正>“2017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延续往年惯例,重点对十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进行了深度测评,最终,呼和浩特名列“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榜的首位,昆明位居次席,北京获得第三,南京、深圳、苏州、重庆、成都、杭州、郑州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十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公共服务事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福祉。只有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以来,公共服务导向日益影响西方各国政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导向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形式逐渐在政府的治理理念中得以凸显: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七大报告中将公共服务均等化列为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公共服务导向运用于我国时(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明晰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关系,并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在二者上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指示要求,按照"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秉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念,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情况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旨在做好《北京市市政市容"十三五"时期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划》编制工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奠定基础。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多、大、丑、脏、乱、废"的乱象问题,市民对提升首都环境水平和深入治理"大城市病"的愿望十分迫切,提出了大量良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收入差别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与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收入差别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服务的需求愿望较为强烈,且生活类公共服务需求愿望强于生产类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保障型公共服务需求递减,发展型公共服务需求递增;在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高收入群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上高于低收入群体。这一研究发现蕴涵三方面的公共政策取向:一是当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公众需求强烈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养老等基本民生领域;二是在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组合中,优先保证公众生活类公共服务需求,同时尽力满足公众发展型公共服务需求;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项目选择上,优先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2019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之"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社会问题"排行榜显示,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务员热、控制房价、保障房建设、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择校、异地高考等30多个选项中,社保的异地转移接续问题排在了首位。2019年1月—2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19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19年度中国公共服务小  相似文献   

9.
张晶 《中国民政》2010,(12):39-40
<正>在"十一五"即将收官、"十二五"就要启程这个特定的时空方位上,研究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义非同寻常。"十一五"时期,吉林省民政系统把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支撑民政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基础,集中兴建了一大批民政服务项目,实现了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性的大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期望不一致理论分析了在线政务服务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从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五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线政务服务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的在线政务服务区域差异不利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进一步,本文利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在线政务服务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路径。研究发现,在线政务服务主要通过提升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均衡度与获取公共服务资源便捷度的满意度来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本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民满意度"问卷调查,选取了我国部分地区人们对于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态的满意态度。调查结果从总体上看,人们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付出与收获、农村与城市等方面,对政府的作为有着基本的认同与满意度评价,产生了较为合理的纳税意愿,以及愿意以服兵役形式承担服务成本等意愿。而且对于今年频发的公共食品安全等问题,公民对于政府监管力度的需求反应强烈,这些不仅是民生关注的重点,也自然成为政府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08,(3):14-16
2008年2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公共服务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为67.2分,比上一年度的66.6分提高0.6分。随着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未来几年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将会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和普惠效应,有利于扩大优质服务资源的覆盖面,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基于2020年京津冀居民家庭调查数据,采用Tobit、QR与SEM模型分析信息化对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层面,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每增加1%,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升19.3%。在不同类别居民层面,信息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高收入与低收入居民,北京、天津与河北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增强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与“扩大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服务监督机制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公共服务监督,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证调研资料显示,我国公共服务监督的群众参与度、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都不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监督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如公共服务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监督覆盖面有限、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务监督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小康》2011,(3):54-58
调查显示,"医疗卫生"以84.8%的得票率当选为最受关注的公共服务领域,而对此表示"满意"的受访者比重却不到两成。"保障性住房"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14个公共服务领域中满意度得分最低。16个大中城市中,按照各个城市的受访者对其所在城市的14个公共服务领域的满意度评分进行排序,位居前五位的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和重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构建卓有成效的公共服务外包实施机制,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满意度。对此,文章提出一要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总体框架体系,二要构建决策机制体系,三要构建合同约束体系,四要构建透明公正的招标体系,五要构建监督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亿万农民的福祉。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先行先试"的责任。本文以山西农民满意度需求调查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和KANO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机制构建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苏枫 《小康》2012,(3):66-69
正未来五年,杭州将争取基本实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务上的同城同待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正视百姓基本需求,用制度解决问题《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问卷调查显示,外界及杭州市民对杭州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满意度相当高,特别  相似文献   

19.
"治理"概念的出现,意味着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服务供给思维的转变。随着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公共服务无疑成为社会治理活动的"终端"。与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逻辑格相对应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陷入服务供给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的历史怪圈。作为社会治理理论发展的新形态,网络治理理论在批判继承传统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将分析的重点放在政府、市场、社会这些不同工具和机制的相互协作上,并将"场域"和"资本"引入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网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塑造公务员公共服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经济建设型政府",正在向以"公共服务"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变革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要求对政府职能进行优化与整合,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保障其公共服务的履行。实践经验证明:任何变革都是从理念层面开始的,理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先导。因此,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要实现公共服务理念的变革,培育和塑造公务员的公共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