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法社会学的视阈研究我国的行政程序,可以从法律规范之外的视角全方位地观察和分析我国行政程序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将来的努力方向。从法社会学的进路研究中国的行政程序,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把握中国行政程序的发展,二是在平等基础上重构行政程序主体的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民国时期法理学译著总体情况的对比考察,我们可以察觉法理学作为法学基本理论学科是如何适应社会的大背景并调整理论导向的。同时把法理学译著数量的发展变迁放在社会文化因素之下进行透视.可以展现法理学是如何影响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的。法理学译著仅仅是一个视角,学术是面镜子,但最终凸显的都是知识社会学意义上特定“社会居所”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法律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卫 《法律科学》2010,28(3):10-20
法律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可以从知识生产的视角予以考察,该文通过检索和评介过去三十年间相关著述的出版情况,初步探讨了法律社会学发展的契机与动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法律社会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体系中可能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丽琳 《法制与社会》2011,(10):229-230
大学是文明的载体,担负着发展和传承文明的重任,承载着用文明的结晶熏陶当代人的使命。青年人从大学穿梭而过,将大学的知识和气质带给整个时代。因而大学的使命即在于对当代青年的锻造,让青年人通过大学精神的熏陶而终身拥有大学的精神和气质,进而为整个时代奉献自己的学识与生命。大学使命的真谛,在于可以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获得向生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法社会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社会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当前我国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反思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此门学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7.
<正> 一、法律社会学及其在我国的兴起法律社会学原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法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思潮.它强调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行状态,强调用实态调查、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来对法律现象进行建立在事实材料基础上的经验研究;它所注重的是法律现象的"事实",而非"价值"或"形式". 法律社会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当时社会法制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并已成  相似文献   

8.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3):101-101
赵利生在《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上撰文《社会学的历史与使命》介绍:英克尔斯指出,勾画社会学的内容,探讨社会学的对象,有三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第八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于2012年4月28日、29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当代中国法治模式探究"。在征稿期内,论坛组委会共收到76篇投稿。经学界专家匿名评审,组委会最终邀请36位博士生参会发言,并邀请14位教授现场评议。论坛共分为六个单元。  相似文献   

10.
狄骥是宪法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公法学家,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其以社会连带理论为基础,经由对传统自然法和国家主权理论的批判,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宪法理论,至今仍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同仁们:今天,2005年8月16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在美丽的博鳌迎来了她的20岁生日。行政法学界的前辈新秀、新老朋友200多人汇聚一堂,这是行政法学界一个空前的盛会。按古人的说法,20岁是弱冠之年;对中国的行政法学来说,这也是她告别少年、满怀憧憬地走向成熟的开  相似文献   

12.
在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全面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和律师队伍建设,促进律师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律师工作职能,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先后深入5地市6个律师事务所开展律师行业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的专题调研。现以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为例,将调研中形成的几点思考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自治与开放——当代美国法社会学方法论变革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当代美国法社会学的方法论变革有助于揭示其知识增量,并可能为中国法社会学提供理论资源。方法论是指对方法的研究或理论分析,即把方法组织成一个体系并予以理论说明。由于一个学科的所有理论和方法论都围绕该学科的核心问题而组织,并通过继承与批判传统而逐步演进,因此方法论研究应揭示主导变化的核心线索和变化所蕴含的学术意义。法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法社会学以社会学视角破除法学的法律自治观念,证明法律领域的开放性。当代美国法社会学通过方法论变革批判了"法律与社会"的模式,使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法律的自治与开放获得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法家的法治主义:历史话语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史记》到《四库全书》,法家学派的法治主义主张蒙受了众多史家的非难与谴责;近现代以来,法家的法治主义又遭受了来自西方的"实质法治主义"学说的侵袭。其实,法家的"以法治国"、"严刑峻法"等政治法律思想是中国原生态法治概念,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在当今多元政治思潮并立、社会经济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战国时代及严峻的中国现实问题面前,法家的法治主义主张不失为当今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中国当代法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迎军 《河北法学》2001,19(2):8-12
三代领导集体的民主法制思想、法治实践与中国当代法理学息息相关 ,三者互动 ,推进了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和中国当代法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乃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全人类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精神这三股精神融汇而成 ,经由邓小平理论融为一体。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统一、革新与渐进的统一。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表现为 :求新的批判精神、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求善求美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7.
《繁花》的深入研究不能离开语言的讨论。小说以言物一致为基本原则,打破了当代上海叙事中的拜物教迷恋,为当下小说突破地方性的拘泥提供了转换思路;小说非个人化的语言策略解放了文学伦理中的限制性部分,这是平衡现今小说私人性与公共性的重要参照。作家对口语的读改实现了一种崭新的言语方式,对话带来了异质的叙述动力,从而有效地纠偏了传统的语言进化论。小说建立在存在与体验之上的语言意识,为现代汉语小说语言观念的革新带来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使命     
王健 《人民司法》2020,(3):106-111
本期选编的微电影剧本《使命》获全国法院第六届微电影节十佳微电影奖和最佳剪辑奖。该剧讲述了一起因民间借贷引发的血案,被害人重伤昏迷,被告人李大龙面对证据却矢口否认。是狡辩,还是真凶另有他人?看主审法官如何抽丝剥茧,寻觅真相。  相似文献   

19.
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之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健 《现代法学》2005,27(2):12-21
近现代中国法制以法律比较为起点,并通过法律比较而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制发展曲折徘徊之时,也是比较法学低谷沉默之时。近现代中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法学的复兴与繁荣,都是循着法律比较的途径,并在比较法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法律比较对于一国法制建设具有不可或缺性,可以说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是共命运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当代中国法治化的历史新境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的发展必将对中国法治化进程产生全面、深刻、持久的影响。本文结合这一全球化趋势,深入研究分析了全球化的科学涵义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化面临的种种挑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这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化进程中需注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