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吴栋 《现代领导》2006,(2):10-11
经历了2005年“房产新政”的洗礼,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虚高的房价导致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面是购房者持币观望.售楼处门可罗雀,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团退”风潮;另一面却是房地产商待价而沽.期待房市重新高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僵持局面。风雨兼程了卜余载的楼市正在上演一场角力赛,百姓、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博弈中互不退让.未见硝烟.却暗流汹涌。  相似文献   

2.
今春以来部分城市房价的非正常上涨,引起社会各界要求对房地产市场宏观“再调控”的呼声越来越高。房市“再调控”会剑指何方,是公众关心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邰莲 《台声》2004,(4):43-43
北京房地产推广案不断,大型房地产看板成为城市里的最大特色。台、港、澳资金源源不绝进入北京房市,炒热当地房产,房价去年至今已涨了将近一倍。专家说,北京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预期房价还会再涨。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开始,房地产被定位成中国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快速复制,一些制造类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各地“地王”纷纷登场。至此,全国房价开始一路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5.
苏枫 《小康》2012,(6):66-67
现在,中央、地方政府对房市都有一种纠结的心情:既希望房价合理回归,又希望房地产市场不要"硬着陆"。所以,必须在防止硬着陆与防止反弹之间找到一个合理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近期.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两会”上关于房市问题的精彩讲话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房价离谱是房市僵持的重要原因”、“北京老百姓很‘讲政治’的.你不降我就不买”、“政府不会为高价房托市”等寥寥数语.既无华丽辞藻,亦无高深理论.却因其“真”而深得民心,博得一片喝彩。此外.北京市政府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并非“光说不练”.  相似文献   

7.
刘晓伟 《前沿》2007,(1):177-178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就持续不断高涨,特别是近两年,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普遍上涨的同时,房地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在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秩序良好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其在房地产“升温”问题上更好的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是我国构建公共服务性政府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8)
正近日,中部某省部署房地产去库存工作,要求广泛宣传"农民在城市购房是升值,在农村建房是贬值"的理念。在全国楼市价格出现两极分化的时刻,政府如此信誓旦旦地营造城市购房的升值预期,恐怕不仅难去库存,还会制造新麻烦。从房地产的商品属性来看,地方政府既无法给房地产定价,也无法保证房地产升值。房地产是高度市场化的商  相似文献   

9.
魏冷 《现代领导》2006,(4):17-17
200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中央政府厉行“房产新政”.大力整饬房地产市场。广大百姓期待房地产市场从“泡沫”走向“纯净”,房价从“虚高”回归“理性”。然而,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个别地方矗府官员却逆势而行,以“防止崩溃,保持稳定’’为由。力挺高位房价。一场多方参与的博弈由此展开,房地产市场暗流汹涌,扑朔迷离。前景难料。购房者的“春天”远未到来。  相似文献   

10.
傅白水 《小康》2005,(6):23-24
近期,随着国务院调控过热房地产的两个“国八条”和七部委出台的楼市新政等政策相继出台,以及长三角各个地方政府针对房地产的所谓组合拳似的调控措施出笼。长三角楼市好似“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种调控政策与措施出台不久,尤其是七部委楼市新政出台,长三角各地媒体出现了各个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猛增,而新、老房成交量大幅下跌的报道,甚至有房价下跌3000元之说,长三角飚升的房地产似乎出现了少有的回落态势。房价果真能够因此而回调吗?就笔者观察目前长三角楼市出现的买卖双方的对峙状态,其实2004年4月到10月份也出现过。2004年3月,随着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下,房地产市场的急剧萎缩、房价的涨跌起落与调控更是牵动着全社会的视线。从住宅市场来看,问题的核心在于价格过高、涨幅过快,针对价格展开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综合关注市场价格的涨跌对于各个市场主体的综合影响与继起效应。只有既能破除开发商的垄断定价,改变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房市心理预期;又能在减轻商品房市场行情的波动程度与影响力度的同时,保持住宅市场的总体价格平稳,并且不对地方政府业已形成的地价与财政收入模式形成剧烈影响,才能达到满足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居住福利需要,与促进城市经济与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兼顾的综合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递交了一份名为《我国房价何以居高不下——房地产开发的总费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的大会发言稿,引起极大争议。该发言稿称,全国9城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的调查显示,在总费用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总税收)所占比例为49.42%。  相似文献   

13.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14.
步入2008年,一度热得发烫的房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年初以来,对于房市走势,既有以易宪容、牛刀等为代表的“唱空派”,亦有以任志强、徐滇庆等为代表的“唱多派”。一时间,众说纷纭.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大有雾里看花之惑。然而,随着深圳商品房均价下调近40%.随着北京、上海等地房市陷人交易量急遽下降的“滞涨”状态,  相似文献   

15.
志锋 《人民政坛》2012,(1):6-11
当选代表后,我将从关注选区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手,从身边发生的、平时看到的、居民聊到的事情入手.及时收集、整理,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年泉州的经济建设成绩斐然,但城市建设管理确实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特别是无照经营和占道经营等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街边卖刀具、出租房内设小赌场等现象,我将关注“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推动政府加强对上述行为管理。当前一些城市旧房屋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改造,成了滋生脏、乱、差的“窝点”,我将关注“城中村”规划改造,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现在人们生活富裕起来后.群众业余时间要有个休闲好去处。  相似文献   

16.
安居,“安居时代”一个看似朴素的诉求,当下却成为全社会的热点和考验政府的难题。“国六条”及其细则的颁布,显示了中央解决安居这道民生难题的决心。当宏观调控之手挥向房市,能否医治跛足的地产市场,能否矫正地方政府唯经济发展是举的倾向,令人期待。安居已不仅是简单的居住问题,而是关系社会和谐、民众乐业的大事。市场回归理性,百姓实现“居者有其屋”之日,当是“安居时代”的安居难题真正破解之时。——题记目前,高房价成了国内大多数市民的过重负担,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部分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原因在于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就好比城市中的交通,人和车都挤到一条道已势必造成混乱。因此,有房地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中,作为主要演员的政府,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作为经济新贵的长三角地方政府,对于出手调控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也并不十分情愿。在房价高涨的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房地产业对地方GDP的贡献率高的达到1/4~1/3,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则更高,地方政府从房价的快速增长中得到了相当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月报     
《小康》2009,(5):16-19
“地方政府和银行的鼎力支持让开发商度过了一次‘生死劫’。” ——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在沈阳出席“2009城市观点论坛”时发出如此感慨,此话似乎是针对其一年前抛出中国房地产企业“百日剧变”的言论而发,也是他首次在公开场合解释预言失准原因。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人大》2007,(8):1-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再到“国十五条”,政府接二连三地”出招“依然难控房价持续高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3%。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经济越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愈迫切。尤其是工业抓大效小.专业银行商业化.国家投资重点转向中西部地区和支柱产业,对地方性投资相应逐年减少,局部甚至是各地方基础、公益性投资有可能出现“断档”。因此,要解决地方基础性投资“断档”,公益事业投资“缺位”及重点项目的资金不断投入“补充”,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和计委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建立地方投融资体系,形成政府投融资主体,以适应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其一,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性基金政策,科学地建立地方基本建设“基金制”。从现在而言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建立地方投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