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     
《瞭望》1995,(38)
联合国(UNITED NATIONS,缩写为UN)正式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这一名称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1月1日,正在同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中国、苏联、英国、美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表厂《联合国宣言》.在当时,联合国意即反对德意日轴心国的各国的总称.1943年10月30日,中、苏、英、美4国代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主张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至10月,  相似文献   

2.
《新京报》2008年4月6日发表刘卫东的文章:美国国会能源独立和全球变暖特别委员会于4月1日举行了听证会,对美国5家最大石油公司的高管展开质询。据称事情的起因是一些贫民难以负担自己的汽油开支,而石油公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美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经济”的说法。例如,早在1996年12月30日,美国的《商业周刊》就发表了一组文章,认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和以全球为规模的经济正在美国形成。1998年5月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台记者的联合采访时也说,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可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周期,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并使经济持续增长。(参见(参考消息N998年5月6日1版)一、美国的“新经济”美国经济自从在1991年走出战后第9次衰退的谷底以后,可以说一…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44)
“如果出现一个超高效率、生 产力超强、国际地位空前 提升、前途无量的中国,我们对出现这样的局面作好准备了吗?”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美国《新闻周刊》2002年秋冬号特刊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国是否是西方的福音?》的文章中如此问道。他还写道:“所有迹象都表明,亚洲,尤其是中国,正处于一个上升期。” 几乎是在《新闻周刊》刊登保罗·肯尼迪文章的同时,日本《外交论坛》月刊10月号也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的座谈纪要。“面对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现实,日本人还没有做好心理淮备。”参与这个座谈的外务省亚太局官员佐藤重和说:“中国在最近10年里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日本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蒸蒸日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08,(10):12-12
《人民日报》10月8日发表汪晓东的文章说,10月7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说来有些失望,浏览当天的新闻,人民网当天做了一个大型调查:“又到一年重阳节、老人节,您为父母做了什么?”结果是,约一半的人回答“我不太清楚哪天是重阳节”。  相似文献   

6.
邱林 《求知》2010,(9):40-40
<正>美国《世界日报》撰文《2030年中国GDP打败美国称霸全球》。文章说,日本内阁府发表的统计报告指出,中国GDP在全球所占比率,预测将由2009年的8.3%大幅增至2030年的23.9%,取代美国跃居全球首位。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3,(51)
1993年10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文章指出:“在世界性的萧条之中,中国的经济正在‘膨胀’。这不仅在中国国内导致了地壳变动,而且对国外也开始产生强烈冲击。” 11月17日,德国总理科尔在访华结束前在北京对各国记者说:“这显然是一个已经醒来的国家,它开始了非凡的经济发展。” 1993年,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统计显示,自去年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3,(20):28-28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8月7日发表题为《“基地”组织3.0时代的到来》的文章称——最近全球发布的恐怖袭击警报表明,在“基地”组织首次袭击美国15年后的今天,该组织正在发展壮大。埃及政变以及阿拉伯觉醒运动导致的混乱局面只会为这支激进分子大军注入更多的好战分子。失败的革命和正走向失败的国家就像是圣战分子的孵化器,它们就像是孕育敌意和格格不入感的潘多拉盒子。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13,(10):88-88
光明网10月19日发表王传军的文章指出,全球瞩目的美国财政预算僵局10月16日以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最后时刻妥协暂告段落,停摆了16天的联邦政府重新开张,债务上限也暂获提升。尽管多数美国民众及舆论认为,这次政府停摆的主要责任在共和党,众议院议长博纳也坦承“输了这场斗争”,但这场“政治闹剧”导致的政府停摆却对美国政治制度、经济复苏以及全球领导能力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这些影响面前,没人是真正的赢家。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08,(10):63-63
《21世纪经济报道》9月29日发表社评指出:世界正在起变化。以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为标志,世界正在步入一个全球金融秩序乃至整个全球秩序重构的调整期,也许从调整到新秩序的建立会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非气象部门独家所能解决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简称“49号文件”)正式印发,这是继2006年印发《国  相似文献   

12.
江山 《瞭望》1996,(15)
1995年10月26日《参考消息》载,世界著名教育研究机构美国卡耐基基金会报告说,美国半数孩子处于青春危险期,从而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学校放纵有碍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无独有偶,在中国石家庄的一所中学里,正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严格的素质教育,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证明——  相似文献   

13.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本报评论部”的文章《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文章认为,在当今表达的“黄金时代”,仍有许多“沉没的声音”未被倾听,如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有些声音“说了白说”,意愿虽表达,但问题未解决。为政者尽可能多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20):21-21
【英国《卫报》4月12日文章】题:中国在环保方面的进展令美国脸红。文章称——说到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中国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显然较快。皮尤慈善基金会最近发表报告指出,中国去年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投资544亿美元,居全球首位,比位居第三的美国高出了大约40%。  相似文献   

15.
逝川同志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析》一文(本报八月二十二日三版)发表后,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来稿,或商榷,或补充.现先发表■维的文章,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就“生活方式”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国情咨文》。在外交政策部分,布什围绕三个关键词细述了2006年美国的对外政策。它们分别是民主、核问题和能源。民主:说爱不容易布什再次高调扛起支持所谓民主运动宣言的大旗,更加直白地称有意“烹制”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0日发表新华社记者张宿堂、孙承斌、邹声文的文章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定》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决定》第一次鲜明提出“社会体制”的重大观点,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公开表示将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京都议定书》系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效应气体义务的议定书,其主旨是从“人工因素”方面解决地球变暖的问题。 按规定,议定书预定明年生效。但现在美国突然变卦,议定书的命运就悬了。因为美国排出的温室气体占全世界的1/4,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源。这个污染源若不进行“自我”治理,别的国家再努力,其效果也大受限制。甚至有可能导致议定书告吹,使国际社会多年的努力毁于美国之手。 因此,国际舆论认为,美国不执行议定书是“没有道理的”,是“逃避责任”。 但美国总统布什却说,“…  相似文献   

19.
文慧  秋红 《瞭望》2005,(30)
事件回放:2004年10月27日起,一则“消息”经各大报刊网站转载,传遍了国内外。该“消息”全文如下:《美国<洛杉矶时报>10月4日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评选——中国最受尊敬大学及校长排行榜》:美国《洛杉矶时报》10月4日,首届中国最受尊敬中国大学及校长由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全美高等教育联盟)进行问卷调查产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万份,收回有效问卷5万份。本次活动是国际社会首次对中国高等院校及校长个人魅力进行的一次名誉测评。中国私立大学首次进入前10名,该所私立大学西安翻译学院位于中国西部,在校学生4万名,是中国最大的私立大学。2004年12月12日,《西部发展报》头版观察哨栏刊登署名“××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唐勇的《“西安翻译学院”排名全国第十?》的文章,对上述消息的存在性和真实性进行质疑,并称这条“新闻”的始作俑者完全达到了自己期望的传播效果。文章登出后,国内相关机构、媒体、网站纷纷对西安翻译学院提出质疑、批评、丑化甚至诽谤。一时间,有关西安翻译学院在美入围“中国最受尊敬大学排行榜”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20.
在地缘政治领域,忧郁的言论总能找到市场。近日,这种“忧郁生意”更是相当“红火”,英国《经济学人》、美国《外交》以及其他许多没那么大牌的刊物都满载各种悲观看法,认为全球秩序正在崩溃,认为美国拯救全球秩序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彻底下降,认为未来十年避免重大冲突的希望相当渺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