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孝哲 《求实》2000,(3):39-39
道德本身乃是“软”的。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靠个人“自律” ,即个人凭着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 ,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约束 ,来处理同别人的关系以及同社会群体的关系 ;二靠社会“他律” ,即社会舆论评判某种行为合乎道德或者不合乎道德 ,予以肯定、褒扬或者否定、贬责。显然 ,这样的“自律”和“他律”都是“软”的 ,因为 ,假如一个人道德观念淡薄 ,素质较低 ,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硬是要做出不道德行为 ,又对社会舆论置若罔闻 ,…  相似文献   

2.
加强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层面,同时也是辩证统一、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关于人们思想观念、意识和道德等方面的塑造工作。应该说,思想道德及其约束,更多的主要是依靠自觉、自律与自省。制度建设,大都规范社会的法律法规,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其更多的是依靠制度的强制功能、管理功能和震慑功能,使社会成员达到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制度可使人的行为得到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之道德教育和塑造,就能习惯成自然地上升为理智行为,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也许这也正是世界各国总是把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与要求,制定成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约束有赖于制度的支撑,缺乏制度支撑的道德约束将是苍白的。正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所说,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3.
储翔昱 《唯实》2003,4(3):46-50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 ,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 ,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 ,法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 ,两者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 ,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 ,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治理社会有两种主要手段:一种是法律手段;另一种就是道德约束。法律和道德的职能与调整范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约束的是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的较低的标准,而法律无法约束或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通过道德来约束,因此党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同时还要“以德治国”。如何较好地做到以德治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这就涉及到道德建设问题,具体到每个个体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一个人的道德能力。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学校德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社…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1,(5)
以德治国的基本涵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对人们的约束是柔性的,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并发挥作用。所以,以德治国就是要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伦理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规范化,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上升为“治国行为”,使道德具有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同等的效力和作用。我们认为,以德治国具有三层相互联系的基本涵义:一是道德法律化。要使道德成为治国行为,就必须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全体社会公众所认同。认同的办法,除了依靠社会…  相似文献   

6.
重视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邵玉兰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与法律、纪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的是一种自律意识,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和自我约束而发挥作用。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应重在形成人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省能力,使人们能...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属思想道德范畴的内容,基本上和社会道德相对应。我们知道法律很重要但也有失效的时候,一旦失效就要靠道德来约束;企业的管理制度很重要,但也有失效的时候,一旦失效就要靠企业文化来约束。可见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无论是否优秀,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历史悠久的企业能够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8.
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其行为主要靠法律的强制和道德的规劝(思想政治工作)来调节,信息网络社会也不例外。但由于网络是个新兴事物,其发展速度是以秒在计算,所以,在我们尚未作好充分准备时,网络信息就突然闯到了我们面前。这让传统的法律应接不暇,就连渗透性极强、适应性极广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宗教道德是调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则是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世俗道德;宗教道德体现的是神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则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道德对人的行为约束是通过神的威慑力量、通过人祈求神的宽恕和恩赐的利己性动机来实现的,而社会主义道德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利益关系基础之上、是靠社会舆论和人们通过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客观的社会生活规律的认识所形成的自觉道德意识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因而它是一种现实的、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社会公德,即集体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0.
六、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必须搞好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规章的强制和约束作用。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以强制约束的方式,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把道德的有关规范纳入法律、法规之中,约束和  相似文献   

11.
舒利  章亮明 《求实》2004,(1):66-68
社会法治化是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 ,相应地 ,道德法律化也被不少人所主张 ,即以法律的方式强制推行道德。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发生以司法判决的法律手段来推行道德义务的实例。如何准确地划分道德和法律的调整范围 ,防止道德义务被盲目地法律化 ,是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只有以道德为支撑,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成为维系良治的良法。法律与道德,历来是建立公序良俗、和谐稳定社会的两个保障。法治与德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各自起着不可替代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其目的都是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保障社会的健康和正常运行。从一定意义上说,依法治  相似文献   

13.
加强干部道德建设,不仅要注重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更要注意发挥好行政和法律手段。从理论上讲,道德、政治和法律尽管具有明显差异,各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但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制约,构成社会秩序的不同层面。其中,政治和法律是属主体和结构性的,道德则属附属和功能性的,政治和法律设定道德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并对其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而道德又以这种价值取向和标准约束、引导、劝勉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秩序和法律意志。政治和法律需要道德提供意志和情感动力,道德需要政治和法律提供正当性、合法性的依据和…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由于经济发展的高速和人们追求利益的高效,道德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的作用逐渐减弱,若非强制有力的规制已难以完成对社会秩序的有效控制。而社会的发展并不应该摈弃道德的约束,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遵守越发需要法律作为后盾。法律对于道德的作用显示于其匡扶正义的目标和功效,法律规范吸收了公众道德作为其渊源和基本原则,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道德体系的发展,法律用它的铁肩担起了道义。  相似文献   

15.
“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两种工作思路和方法,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和工作方法。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当前都呈现出“典型引领”多、“底线约束”少的状况。要想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要重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约束机制建设,二者不能偏废。只有抓好两端,带动中间,才能最终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机制,它是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在精神上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起约束作用。因而,它不像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依靠人们内心的意志和信念来发挥作用,即使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意志和信念,成为人们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约束和限制,也就是说,道德的实施和建设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们自身的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7.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强调自觉自律,加强正面教育和舆论引导,但这属于“德”治,是道义上的表扬和谴责,属于软约束,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制度则构成硬约束,它要求人们必须去做,是一项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是从体制上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1.加强干部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章》、《准则》的要求规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四个服从”,维护党的中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从我国社会的现实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实际看,领导干部要做“以德治国”的道德模范,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治官”与“治民”的关系。“以德治国”是对我国每一个人讲的,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当前,贯彻这一思想和要求,要克服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以德治国”无非是让老百姓要有道德或遵守道德规范,用社会道德去规范和治理他们,而自己则以治人者自居,可以不加强品德修养,不遵守道德规范,不用道德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言论与行为。这是对“以德治国”的曲解。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邵纯 《实事求是》2001,(6):44-4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要把以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法律 ,是由人来执行的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 ,才能认真地执行法律 ;只有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 ,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法治与德治 ,两者相辅相成。以德治国 ,首先是以德治吏 ,就是要强调“官德”。如果执法的人缺德 ,比如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李济周那样胡作非为 ,当他们窃居要津的时候 ,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 ,法律就被异化了。在“三个代表”理论的指引下 ,重视官德教育 ,是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威望 ,取信于…  相似文献   

20.
遥宇 《党课》2009,(3):58-59
人格,即人的道德品格,是一个人本质的表现。高尚的人格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其形成虽有社会教化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但主要还是靠个人严格修身自省。中国古代先贤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人格修养列为第一要素。党员干部要修身自省,提高人格感召力,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