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宜春地区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着重解决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偏少,大农业中林牧副渔比重偏小,农村经济中非农业比重偏小的问题。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农村经济开始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1985年和1980年相比,在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产值的比重由9.8%上升到19.4%;在农业内部,林牧副渔产值的比重由26.9%上升到34.7%;在农村经济中,农村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农村工业产值近二  相似文献   

2.
小草大事业     
面对"入世"的挑战,新年伊始,国家相继推出农业加快实施六大产业发展计划等重大举措,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权威人士指出:近三年,全国共调减粮食作物面积8000万亩,增加经济、饲草饲料作物面积8877万亩;种植业格局正向粮食、经济、饲草饲料"三元"生态农业结构迈进;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首次突破30%!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明确了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大规模调整种养结构,改变种植玉米的传统,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生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到70%和30%。今年,贵州将着力把低效的玉米种植退下来,把高效的经济作物种上去,确保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在改变农业种植传统上实现重大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和奋斗目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州,是自治区粮、油、畜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引下,全州农牧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牧业生产连续17年获得丰收。互994年农业增加值达24.71亿元(按如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农业总产值373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07%,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61%。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为2!.78亿元,牧业产值14.12亿元,林业产值0.64亿元,渔业产值0.3亿元。近年来,自治州的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比例趋于…  相似文献   

5.
经济结构状况 ,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又是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构筑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平台 ,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是和田县经济发展中发挥“重中之重”作用的基础。一、和田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过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低。2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偏大 ,二产比重过小 ,三产基本没有大的发展 ,而且各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一产内部 ,种植业比重偏大 ,二产以原料和初加工工业为主 ,对资源利…  相似文献   

6.
黄河滩区乡镇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赵固堆乡位于梁山县西北部,由黄河滩区和黄河灌区两大部分组成,黄河滩区乡镇经济结构的发展与先进乡镇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在:1.农业种植结构上,黄河滩区乡镇粮食经济比例失调,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的粮食作物比重过大,经济作物的比重较小,高产高效农业只能说在个别村户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更谈不上上档次。2.产业结构上,黄河滩区乡镇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相对严重滞后,难以带动和支撑农业的稳定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难以拉动农业和第二产业的快速…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与沿海一些省份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皖北六市所辖的广大农村,又比皖江八市所辖农村更为落后,因此,加快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一、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使皖北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逐步使皖北地区的农业比重下降,非农业产业比重上升。2.进一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使种植业的比重下降,提升牧业和渔业比重。3.进一步改变种植结构,使粮食作物的比重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4.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改变以往皖北农业生产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产品…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11)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民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其收入来源表现为"四个为主",即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以粮食收入为主,粮食收入又以高产粮食作物收入为主。吉林省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曾高达50%—7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面积占86.1%,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的播种面积在60%以上。粮食是吉林省农民家庭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结构尚未走出单一化的层次。因而,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  相似文献   

9.
高立群 《新长征》2007,(6):24-25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民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其收入来源表现为“四个为主”,即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以粮食收入为主,粮食收入又以高产粮食作物收入为主。吉林省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曾高达50%-7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面积占86.1%,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的播种面积在60%以上。粮食是吉林省农民家庭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结构尚未走出单一化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种植业是巴盟农业的基础,也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畜牧业、加工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本文以现代农业经济追求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比较分析了临河市温室生产、饲草种植、露地瓜菜生产、粮食生产、大田经济作物种植五种模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省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农业人口占70%左右,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非常明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变我省落后面貌的重中之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农村的工业化,二是农业的工业化。农村工业化是指发展非农产业,既包含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包含完全脱离土地、“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制造业。农业工业化则是指用工业化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如大规模的机械化、电气化的耕作,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把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变成工厂化的车间生产,用棚架分层种植、养殖,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工作中,我们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狠抓“三个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由种植水稻为主向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转变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减少了,如何提高土地的耕作效益,让农民在有限的可耕作土地中增加收入,这是农村干部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过去,作为普通的乡村,农产品主要是用于自我消费,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现在作为城郊地区,农产品应适应市民的生活需要,种植业必须实现由种植水稻为主向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转变。我们抓住城市发展的有利契机,先后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30…  相似文献   

13.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目标。近年来,宝鸡市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3元。从全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构成看,通过结构调整,粮食等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畜牧业在农民的经营收入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畜牧业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2.9%提高到16.6%。从种植业内部来看,粮食在纯收入中的比重由1998年…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过去一个长期中,我国的农业生产存在着两大毛病:一是在生产结构上偏重于种植业,而在种植业中又偏重于粮食作物,二是在生产关系上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盛行。这样不仅限制了农业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严重束缚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近几年来,在党的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各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作物布局,大力发展生产,连年获得全面丰收。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1年,由于调整种植业布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产量年年都超过1978年以前的水平,1981年粮食总产量达三亿二千五百多万吨。今年夏粮又比去年增产四十一亿斤。各种经济作物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现在的产业结构中主要是农业,工业和服务性行业刚刚起步。在大农业中,林、牧、副、渔业亟待发展。农业中又主要的是种植业,种植业中,又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短缺,而粮食作物的品种不多,质量也不高。这样的产业结构显然不符合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需要,必须加以调整。而今天,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再靠指令来解决,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通过市场机制,运用价值规律加以调整。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产品经济,农村也开始走向专业化、商品化。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所以,赵紫阳同志说:“当前农业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农业一定要按照商品生产的要求,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是通过市场交换,使农民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要引导农民关心市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连云港市云台区依山傍海,境内有8万亩良田、10万亩山场、17.5万亩沿海滩涂,大陆海岸线38公里,浅海10米等深线以内面积20多万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能活先活,能快先快,重点突破,推动全局”的总体要求,按照“以农兴工,以工带农,多轮齐转,全面驱动”的发展路子,在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的同时,立足发挥山、海、滩资源优势,大念“山海经”,突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雏形.199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77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2%.全区已有具备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个,年产值占全区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0%,利税占70%;全区前20位利税大户中,有15个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立足我区丰富的山、海、滩资源优势和靠港(连云港港口)、近城(市中心城区)、沿桥(亚欧大陆桥)、傍路(310、204国道和宁连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通讯快捷的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为此,“九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体的奋斗目标是: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几度调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一是调整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为了改变长期计划经济所造成的单一发展粮食生产,忽视多种经营的农业畸型结构,而在调整中,着重抓了经济作物田,退耕还林、退湖还渔。增加了经济作物的总面积,缩小了粮食生产面积;二是这些调整的指导思想仍然以传统的产品经济思想为基础,没有上升到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要求这一高度。因此,调整的方向或侧重点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在生产领域的调整又集中在初级农产品这一原始低值形态上,忽视了在流通领域的调整,缺乏全方位的调整,从而使调整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妨碍了调整的深化。结合谷城县近几年的农业调整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当前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做好三个方面的转化工作: 一、由单纯的面积调整向追求效率调整转化 在过去的调整中,十分强调农业生产结构的面积比重关系,并往往以此来评价调整的成效。在总面积已定的情况下,这种调整,实际上形成了农业常规产品和经济作物之间在面积上的“此多彼少”关系,调整的力度十分有限。在近年的调整中,根据市  相似文献   

18.
<正>达州市通川区,幅员面积445平方公里,有效耕地面积9.9万亩,林地18万亩,农业比重在三产业中占11.3%,属典型的小农业。为了使小农业能够产生大效益,近年来,通川区不断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蒲家"嘉龙农业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19.
正全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85.19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6.6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0.9%,食用菌种植面积同比增长91.5%,水果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9%,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营业务收入达90亿元。  相似文献   

20.
各中央局、分局并转各省委、区党委、地委、县委:由于土地改革和全国解放后两年来的提倡生产,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在迅速恢复,一部分地区已接近于战前水平。因而,推销大量的商品粮食、经济作物、出口物资和占农业总收入很大比重的农副产品、山货、水产、手工艺品,就成为目前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