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6)
环境伦理正是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需要,以求得人类生存环境共同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这是人类寻求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我国面临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因此,应需对环境伦理的道德教育进行深化,应加快对环境伦理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琳 《瞭望》2008,(31)
涉华涉奥噪音正是东西方不同文化沟通交融的前奏 19世纪末顾拜旦先生提出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也许没有想象到世界如此之大。他在那篇题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著名演讲中希望,把盎格鲁-撤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开辟奥林匹克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高伟 《学理论》2009,(23):218-2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人造就的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重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机制,是培养和谐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孙振民 《理论导刊》2008,(6):124-125
圣人思想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内圣外王之道,几乎涵盖了儒学关于做人的道理和治国平天下方略的全部意蕴.内外兼侈,圣王一体,和谐共生,乃至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本文试图把传统文化中的圣人观与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研究,纳入当代和谐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重构的大视野.深入挖掘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化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条件.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予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政治信任的构建已成为事关农村整个政治文明建设成败的重要课题。因此,此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关注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一些地区还在实践上作出了宝贵的探索。本文认为,要重建农村基层的政治信任,必须理清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村级自治组织之间、农村基层党支部与群众之间、村官与村民之间等各种关系。当前,不管是从农村基层政权、中央政府方面来说,还是从村级自治组织、村民方面来说,都存在着不少影响政治信任构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对于重建农村的政治信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虹 《各界》2008,17(7)
教育艺术的真髓在于快乐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愉快,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课堂才会真正地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和谐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视野下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应当理清思路,找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本质、着力点和关键点。文章论证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本质是创新大学文化;着力点是加强师德建设;关键点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尝试提出和谐政府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探讨以公务员为主线、以人事行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和谐政府的内部和谐。  相似文献   

10.
陆学艺 《求知》2007,(3):12-13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一是经济要繁荣发达,二是社会要全面进步。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偏重偏轻也不成,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标志,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如何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激发和凝聚社会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本科综合性大学院校学生来说要薄弱得多。而薄弱的英语基础加上其独特心理特点,加之教师对其过高的期望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本文作者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构建和谐英语课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私营企业内部和谐的劳资关系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劳资阶层的相互认同;二是完善以“利和”为原则的利益分配制度;三是劳资矛盾化解机制的建立与企业工会职能的强化;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颖 《理论视野》2013,(5):74-75
制度从根本上规范、约束着校园生活的运行模式,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制度创新着手。校领导接待日是高校以加强学校与学生交流、维护学生权益、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普遍建立起来的特色制度,以中国地质大学为时最早,坚持最久[1]。这项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接待师生员工针对瓶颈问题的直接"上  相似文献   

15.
王瑞丽 《学理论》2012,(10):56-57
干群关系是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干群关系,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干群关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群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但一些领导干部却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新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协调和发展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胡杰 《理论探索》2007,(1):41-43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社会运行机制深刻转变、人们价值观念再度定位以及社会心理重大调适的时期。我党必须根据转型期的特点,重新审视党群关系,正确分析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因素,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使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宝 《学理论》2009,(19):233-234
在大学办学过程中,必须正确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以推进学校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要以凝练和落实办学思想为基础引导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以营造和谐氛围为抓手影响各类矛盾的处理方式,以弘扬人文精神为根本发挥师生员工应对矛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牢牢把握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高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和谐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要成为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领域,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即抱着以人为根本的态度、方式、方法来处理问题。高等教育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高校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要构建和谐校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面对教师以人为本,面对学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全国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三大任务之一,也是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处理好"民本"和"警本"两个层面的关系,体现爱民与爱警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从以警为本入手,培育民警的和谐心态,以民警的心态和谐促进警营和谐,以警营和谐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