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法医学应用。方法建立大鼠静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伤后不同时间(0、3、6、12h和1、3、5、7、11、14d)HIF-1α和HIF-1α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结果正常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内有低水平的HIF-1α mRNA表达,但几乎检测不到HIF-1α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HIF-1α及HIF-1α mRNA表达开始升高,其中HIF-1α mRNA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3d达高峰,14d时恢复正常;HIF—1α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1d达高峰,较HIF—1α mRNA的达峰时间(伤后3d)提前。HIF-1α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脊髓神经元、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及间质内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表达开始升高,对组织和细胞起低氧保护作用,其表达的时序性规律可望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2.
脊髓蛛网膜下腔大量种植小脑组织1例张新华,朱晓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种植少量小脑组织偶有报导,大多种植在C4以上,以小块组织或零散细胞群为主。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脊髓蛛网膜下腔内大量种植小脑组织,种植范围达到胸髓下段,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死者吕某,男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临床上注意到有些脊髓损伤不伴有脊柱的骨折或脱位,即外力的作用造成了脊髓损伤而没有影象学可见的脊柱骨折或脱位表现。这种损伤儿童较成人多见,这是由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with...  相似文献   

4.
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常可出现排便(精)现象。对这一征象的传统解释是:窒息过程中发生惊厥,致平滑肌收缩、痉挛,故常有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1]。笔者认为平滑肌挛缩不是机械性窒息时排便(精)现象的唯一和主要的机制,而脊髓反射的自主释放是其主要机制。1排便(精版射的生理学正常情况下,排便(精)动作涉及到复杂的生理过程。以排便反射为例,粪便刺激肠壁压力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后产生便意,在条件许可时,大脑皮层对脊髓排便中枢的抑制解除,脊髓腰骶段的排便中枢通过反射引起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  相似文献   

5.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致死犬体内的分布及脊髓液、脊髓与血液中利多卡因含量的比值。方法薄层扫描法检测血、脊髓液、侧脑室液、各节段脊髓和各脏器组织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 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脊髓液、各节段脊髓、脑、血液和其它各脏器中利多卡因含量分别为485.6±51.5μg/ml、226.8±35.2-353.8±44.0μg/g、44.9±11.51μg/g、40.3±6.5μg/ml和13.5±13.7-38.0±9.8μg/g。脊髓液与血液中利多卡因含量之比为12.4±2.7,各节段脊髓与血液之比为5.7±0.9-9.0±2.6。结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脊髓中次之,血液和其它组织中含量较低。脊髓液/血液、脊髓/血液比值平均可达12.4和5.7-9.0。  相似文献   

6.
吴军 《法医学杂志》1996,12(1):57-58,51
损伤与疾病──第五讲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上)吴军(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1概述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通网,包括位于颅脑中的脑、椎管中的脊髓、与脑、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及其神经节。执行调整人体与环境的联系功...  相似文献   

7.
<正>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或称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是指损伤暴力造成脊髓损伤而经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骨折、脱位等异常,属于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1]。成人多见于颈段脊髓损伤,儿童胸段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则明显高于成人[2-3]。本文报道1例相关案例,并就其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1.1临床资料女童,7岁,某年7月15日,在练习下腰动作后  相似文献   

8.
脊柱和脊髓的损伤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57例脊柱、脊髓损伤法医临床学鉴定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脊柱、脊髓损伤的确诊依  相似文献   

9.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 cm以外肌肉等脏器组织和体液,用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胸段脊髓、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颈段脊髓、肺、肾、注射部位肌肉、心、大脑、脾、心血、肝、周围血、胆汁、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尿;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肾、心、肺、脾、大脑、肝、周围血、胆汁、心血、颈段脊髓、胸段脑脊液、注射部位肌肉、腰段脊髓、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侧脑室脑脊液、尿、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背侧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静脉注射致死犬肾脏利多卡因含量最高,此分布特征可为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法医学鉴定中入体途径的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各种外力作用引起的脊柱过伸、过屈或过度倾斜,致椎骨脱位或椎骨、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骨片,可压迫脊髓或马尾,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脊髓震荡、脊髓挫伤、脊髓断裂,经治疗可痊愈或遗留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笔者在法医检案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对11例脊髓损伤预后及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1资料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脊髓损伤中,男性8例,占72.7%,女性3例,占27.3%,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岁。1.2致伤物及损伤部位本组案例均为闭合性脊髓损伤,间接暴力损伤9例,占81.8%,其中汽车急刹车致伤5例,高处坠落损伤2例,塌…  相似文献   

11.
刘珍明  方三保 《证据科学》2004,11(2):F003-F003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多见于幼儿及青少年,成人TCS临床上少见,因腰穿体位诱发成人TCS并导致医疗纠纷者则更少见,笔者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常林  王宁敏  刘军 《证据科学》1999,6(2):52-55
研究脊性脊髓淑及外伤鉴定的法医学特点。方法选择活性体损伤鉴定1000例,涉及外伤后脊柱兴 鉴定的分析四组。Ⅰ组,无伤无病的情况Ⅱ组:脊柱脊髓原有病变,结果与外伤无关Ⅲ组:脊柱脊髓原有病变与此次外伤共存,依据《损伤参与度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Ⅳ组:外伤导致脊柱脊髓损伤。结果涉及脊柱脊髓鉴定的86例,Ⅰ组22例,Ⅱ组13例,Ⅲ组18例,Ⅳ组33例,Ⅱ、Ⅲ组以中老年为多,原有自身疾病共有8种,Ⅲ组损伤参与  相似文献   

13.
金鸣  吴贵宝 《法医学杂志》2000,16(3):153-15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脊髓中利多卡因进行分析的方法,以扩大药(毒 )物检测药围及检测手段,适应法医学鉴定及对特殊检材检验的需要,用利多卡因标准品及空白脊髓标准添加实验,对色谱条件、样品处理方法,回收率及方法的线性和精密度进行了系统考察。所建方法线性范围是2.0~20.0μg/ml(r=0.9999),最低检测限为0.2μg/ml(S/N≥),加样回收率为82.4%~92.7%,该法选择性好、不受干  相似文献   

14.
在法医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脊髓腔的检验作为常规尸检项目.一些脊髓损伤案件通过案情调查可以初步明确尸检重点,但遇到案情不明的案件时,如何通过有效地手段预判(颈)脊髓损伤从而为法医鉴定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一直较少涉及.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尸表检验中关联性细节对颈脊髓损伤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脊髓中离断综合症,在临床上常见于脊髓直接式间接损伤和脊髓外大踏步瘤压迫所致,但由锐器刺入引起脊髓外血肿压迫致典型综合症尚属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案情简介男,26岁。1991年7月9日被他人用水果刀将其左胸背部刺伤,伤后渐感双下肢活动受限,经住院诊断“脊髓半离断伤综合症”,治疗一个月.症状好转出院。同年8月20日进行法医学拟伤程度鉴定。  相似文献   

16.
脊柱脊髓伤与病鉴定的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柱脊髓涉及外伤鉴定的法医学特点。方法 选择活体损伤鉴定1 000 例, 涉及外伤后脊柱脊髓鉴定的分成四组。Ⅰ组: 无伤无病的情况。Ⅱ组: 脊柱脊髓原有病变, 结果与外伤无关。Ⅲ组: 脊柱脊髓原有病变与此次外伤共存, 依据《损伤参与度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Ⅳ组: 外伤导致脊柱脊髓损伤。结果 涉及脊柱脊髓鉴定的86 例, Ⅰ组22 例, Ⅱ组13 例, Ⅲ组18 例, Ⅳ组33 例。Ⅱ、Ⅲ组以中老年为多, 原有自身疾病共有8 种, Ⅲ组损伤参与度1 级(25 % ) 的10 例, 2 级(50 % ) 的6 例, 3级(75 % ) 的2 例。Ⅳ组24 例胸腰椎损伤, 颈椎/ 脊髓损伤9 例。结论 资料表明, 法医学鉴定与临床医学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依据临床医学的理论和经验, 研究法医学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脊髓挫伤后BDNF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挫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以正常脊髓组织为对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伤后即刻、1h、3h、6h、12h、1d、3d、5d、7d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BDNF mRNA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内有低水平的BDNF mRNA表达和少量BDNF阳性染色细胞,BDNF mRNA和BDNF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45.83±3.545、20286.225±2094.955,BDNF阳性细胞数为16.50±3.391;伤后6~12h,BDNF mRNA和BDNF呈升高趋势,5d达高峰,二者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95.83±112.55、54272.143±2704.239和158.17±12.287。伤后7d,BDNF mRNA和BDNF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55.17±80.871、42249.928±809.391和100.17±5.529。各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免疫阳性细胞在损伤早期主要是脊髓神经元和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后期则以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大鼠脊髓挫伤后,脊髓组织细胞中的BDNF及其mRNA增多,并随伤后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审核保外就医的申请人中发现1例较典型的脊髓空洞症病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患者,男,41岁。自91年3月起经常觉颈项部疼痛,因无其它症状而未引起重视。93年6月感觉右手时有麻木无力,96年12月始出现右侧脸部、右胸、右上肢、右手痛觉减退,而触觉、定位觉仍正常,天热时右侧上身多汗而左侧少汗。97年上半年发现吞咽困难、发音量降低且出现“口吃”。98年1月起症状有加重趋势,自觉步态不稳、右侧肢体酸胀发热感。曾多次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脊髓空洞症,服用多种维生素无明显好转。99年1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9.
脊柱损伤三项检查的作用探讨(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MRI和诱发电位三项检查对脊柱损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笔者通过对去年的十二例脊柱损伤案例进行回顾分析,可以说明三项检查在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股资料十二例脊柱损伤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为23~51岁,坠落伤4例,砸伤4例,撞伤1例,其他损伤3例,12例损伤首选做X线检查。其中颈椎损伤2例,X线检查示颈椎变直,CT检查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骨折,谁管变窄,MRI检查发现局部脊髓损伤的表现即脊髓明显萎缩及增粗改变,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和截瘫反映的症状相符。其余8例胸、腰椎损伤中,X线检查多数…  相似文献   

20.
李广涛  吴林长  李伟  许方 《法医学杂志》2003,19(3):154-155,157
随着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认识逐步深入,为了探讨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要点,本文对21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案例进行统计分析。1材料与方法21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案例选自1994年1月至2002年6月间笔者受理检验的脊柱外伤后根据临床症状及Williams提供的MR标准[1]诊断为外伤性脊髓空洞症者,对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及类型、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2结果2.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9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9.5:1。21岁~30岁9例,31岁~40岁10例,41岁以上2例;最大57岁,最小23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