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思 《前线》1959,(20)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普照着祖国的大地,广大劳动人民壮志凌云,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推向前进。人们把这种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景象称为“大跃进”是完全恰当的。跃进是我们时代的特点,时代的精神! 大跃进中出现了群多新事物、新产品,人们自豪地说:“请看,跃进牌的”!  相似文献   

2.
龚格格 《学习导报》2013,(17):60-61
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经验不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提出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高指标,致使经济建设浮夸风盛行,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未经试点,全国农村普遍将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大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发动“大跃进”运动以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主观愿望是希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实现跃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前线》1959,(1)
经过了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之后,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更大跃进的一九五九年。大跃进,在过去的一年和在新的年度以及将来的若干年月中,一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步伐。大跃进,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新的一九五九年还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按照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对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经验的基本总结和一九五九年任务的指示,我们北京市的党组织和全体人民应该怎样抖擞精神,在一九五八年已得成就的基础上,大力争取实现一九五九年的更大跃进呢?  相似文献   

4.
<正>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条件 1.客观条件。历史条件。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通过一化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其根本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后来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陷入“左”的错误,一方面,在实际上过高估计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急于求成,盲目跃进,结果事与愿违;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后记     
《求实》1980,(Z2)
我们国家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正以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气势向前发展着。社会主义实践迫切地需要我们加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宣传,现实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给予理论上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党的文献》2001,(1):23-26
在这个座谈会上,我听了几位同志的讲话,也看了东北、华北地区有关的一些材料,现在,分别谈下面几个问题: (一)对去年的估计.现在没有人怀疑去年的大跃进.至少有两条必须肯定:一条是去年打开了大跃进的局面.我国从一九四九年解放,经过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二年三年恢复时期,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但进度不很快.社会主义建设归根到底是速度问题,没有高速度,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中央和毛主席经常想找一条道路,使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是关系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重大问题。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精英”,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体制中有待改革的弊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肆鼓吹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而我们自己队伍中的一些人,看到东欧国家的剧变和国内经济生活中的暂时困难,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疑虑。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学术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历史、现实和潜在的因素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形成了共识,回答了一些现实思想问题.但是,对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却未能予以圆满的解答.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过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经济上的差距依然存在;也由于国际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时有反复;还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规律缺乏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注重研究怎样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杨述 《前线》1959,(20)
在庆祝建国十周年期间北京高等学校举行了跃进展览会,展出了去年教育大跃进和今年继续跃进的辉煌的成就。展览会上有华北最大综合性水利工程——密云水库的设计模型。密云水库胜利拦洪,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跃进的成果之一,同时也标志着高等学校的跃进。这个水库的设计工作,是由清华大学去年和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教师指导和有关单位的协作下结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样,需要不断探索,深化认识。我们过去所强调的优越性有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赋予其新的内容。但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派生物,其本身具有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以不断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建设和发展新型…  相似文献   

11.
要论摘登     
国家建设成果取决于 两个文明建设 国家的建设成果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建设,还要取决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缺一不可。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个函数关系,如果光是物质文明搞得好精神文明却未搞好,社会是无法健康向前发展的。我们确定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是欢迎的,但是希望把社会主义四个字去掉。怎样才能不让人家把你吃掉?必须坚持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我国传统教育中有不少精华,很教育人。比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很好,这些训导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加快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以尽早的实现国家现代化,1958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运动。运动提出要“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号召广大的人民群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60,(22)
大跃进的三年,是伟大的三年。三年来,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北京市的工作和全国各地一样,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目前需要把这些经验及时地加以总结。总结三年来大跃进的经验,就能够进一步地认清形势,贯彻政策,改进作风,为明年继续跃进开创新的局面。为此,就需要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就需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也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一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体现,而且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而迅猛发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59,(17)
一在一九五八年我国空前大跃进的基础上,一九五九年上半年的国民经济又获得了新的巨大胜利。去年和今年的胜利充分征明,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为了实现今年的继续跃进,今后四个多月仍然需要进行巨大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认为:目前全党和全国各  相似文献   

16.
薄一波关于“大跃进”问题讲话选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九年五月—六月)实事求是,一点儿也不丢人(一九五九年五月三十日)在这个座谈会上,我听了几位同志的讲话,也看了东北、华北地区有关的一些材料,现在,分别谈下面几个问题:(一)对去年的估计。现在没有人怀疑去年的大跃进。至少有两条必须肯定:一条是去年打开了大跃进的局面。我国从一九四九年解放,经过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二年三年恢复时期,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但进度不很快。社会主义建设归根到底是速度问题,没有高速度,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中央和毛主席经常想找一条道路,使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快一…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博大精深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邓小平同志政治战略思想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科学论断中,并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认真学习和研究它,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它以科学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它制度为载体,以制度运转的高效有序、对社会生活的调节有力为表现,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等特征.邓小平同志在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中,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制度的优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7页)并强调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庐山会议后期反右倾斗争而来的是“新跃进”狂潮,这是经济工作中“左”倾蛮干最厉害的时期。从“新跃进”到调整时期,“大跃进”难以为继与继续“大跃进”的冲突,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曲折的探索。身处逆境的张闻天,以冷静思考应对莫测变局,用自己的政治生命维护党内民主的尊严,演绎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突出强调要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满怀信心地说:"一切事实都证明: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敌人所不能战胜的。"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