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人类未知世界,并能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和产生新认识方法的特殊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一切认识的反映本质,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过程就包含着映现、选择和建构等环节于自身之中。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创造认识,当...  相似文献   

2.
论创造认识的本质●胡敏中在80年代中叶,我国哲学界就认识的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认识选择和认识建构论,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选择和建构。这一观点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批评,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选择和建构,而在于反映,但反映又包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认识论领域的有关问题的研究有较大进展,提出不少新思路和新观点。现择述如下。一,关于认识本质的新理解陈铁民最近撰文从控制的视角观照认识的本质,认为控制的认识功能和作用深刻地揭示出能动反映过程及其本质:根据预定目的借助于认识结构对客体信息进行控制,即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处理,变换和反馈等思维操作活动过程,从而构成一系列概念、范畴、规律、假设、理论、观念地改造和创造客体,把握其运动和规律性。这个能动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认识论研究有两个热点,一是主体性问题,一是认识的本质问题。然而,这两者都是由“反映论”所引发的。在这一时期内,“反映论”特别是“反映”范畴成了一些研究者批评的主要对象。有人认为反映论不过是“照像理论”;有人则认为反映论不能避免消极直观性,等等。一句话,“反映”范畴不能揭示认识的本质。与此相应,学术界突现了“选择论”、“建构论”、“创造论”等各种不同的认识学说。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安博 《前沿》2014,(1):70-71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家们长久争论的问题之一。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也是对世界的改造,自由实现的手段就是劳动。萨特的自由哲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视界,没有已经被确定的人,存在先于本质,人都是在自由中不断地选择重塑自我。本文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重点在萨特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解读,关于人的本质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人的劳动能力和过程、人的活动表现价值意义、人的无限创造性、人具有社会性特质和人追求自由的本性。劳动异化是否定人的本质内容的根源,它是与人的本质内容相对立的面,克服异化劳动是恢复人的本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分析哲学的语言观是一种同质语言观,即认为哲学的语言应该是确定的、无异质性。分析哲学家就是从同质语言观出发,对本体论哲学命题加以拒斥或治疗。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已把异质性提到了日程上。语言本质上是异质系统。从异质语言观看,本体论哲学命题多数是有意义的。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哲学,不仅要有批判的分析哲学,还要有进取的认识哲学。应该肯定本体论哲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对直接的反映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把握住  相似文献   

9.
刑事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对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有不同的认识,前者主张意志自由论,后者否定意志自由论,主张因果决定论。我国刑法学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普遍肯定人具有相对的意志自由,进而认为相对的意志自由是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基于此,刑事责任量的哲学根据应是意志自由程度。之所以意志自由有程度之分,是因为意志自由以认识为前提,而人的认识能力不但具有有限性,而且具有大小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创造学与创造性工作王志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创造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日益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作为能予指导这一具体行动的创造学,正是专门研究人们创造的本质、过程、规律、创造性思维与行为及其基本技能、创造人...  相似文献   

11.
"理解"是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中,世界的可理解性是一种科学的信仰,这种世界可理解性的信念是科学的前提。求理解的永恒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质特性,在求理解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份美好礼物。爱因斯坦通过对日常思维领域中的客体概念的批判性考察,论证了由人的思维自由发明或自由创造的科学概念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揭示了世界的可理解性和人的感觉经验世界的可理解性的奇迹,是由创造性的科学认识活动创造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13.
反讽概念可以分为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类型。浪漫主义的反讽强调无穷的否定,通过这种否定以表现无限的绝对运动,遵循"否定的辩证法"。它不是以肯定和同一性为目的,而是以否定自身为目的。它强调反讽自身的独立性,使反讽作为反讽而存在。这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美学意义上的反讽,它蕴含一种反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泛情感主义"。这种反讽蕴含着一种关于存在理解的虚无化趋势,它可能导致形而上学的消解和道德价值的真空,使人类陷入虚无主义的无意义的生存困境。与此相反,理性主义者主张一种不同类型的反讽:即哲学伦理学意义的反讽。理性主义者认为,浪漫主义的美学反讽必须伴有对道德原则和形而上学意义的重建,主张必须重建浪漫主义美学的哲学伦理学维度,完成浪漫主义美学的创造性转换。因此,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感性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表现为一种体现人类自由意志的哲学伦理学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认识的目的性及其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是认识论不同于心理学和其它思维科学的地方。在认识的目的结构里,真理和理想是一切科学和哲学认识的目的。人对理想的追求使认识超越经验的限制,进入可能世界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认识理想代表了人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真理性和认识理想在目的性上的一致,体现了人认识上的自由,说明认识目的性是包含客观性的主观性。它使人从现实中区分出事物的可能性,并在探索可能世界的活动中达到创造理想世界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物质论的诸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就部分有争议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对物质概念的不同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只有一个物质概念,即哲学的物质概念。它既反映认识论的内容,也反映本体论的内容,这是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另一种意见认为,物质概念有两种不同性质,一点是物质和精神相互关系的认识论上的基本问题,另一类是物质和物质属性的关系问题。前者是回答认识的源泉,后者是回答物质  相似文献   

16.
价值的哲学意义在于标示人作为创造性活动主体存在的目的,是指人在自由而全面的劳动中所赋于客体的有助于提高自身需要水平的功能和属性。价值对象性的客体表现是人的能动的创造活动的产物。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中价值共有的目的,不仅仅着眼于客  相似文献   

17.
杨建坡 《求索》2012,(9):130-132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的旨归是建立一门文化人类学,其基本精神是对人性的关怀,也开创了一种符号形式的人学观,《人论》是其人学思想的集中展示,不仅隐含了"人—符号—文化"的基本公式,也内含了"人的本质———人的生成———人的目的"这样一个基本纲领。人是符号动物,人通过创造符号文化进入意义世界,并逐步脱离物理世界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对自由的追求。人与符号系统是一个动态统一的关系,符号系统也即是文化系统,符号劳作造就了人,人通过符号活动创造了文化,另一方面,人通过文化符号实现了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意识的本质     
关于意识的本质,目前哲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概括和表述。大体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意识从本质上说来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另一种认为,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机能和存在的反映。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比较恰当,下面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怎样揭示意识的本质我们所面对的五彩缤纷、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归结起来分为两大类现象,一类是物质,一类是精神即意识。花、鸟、虫、鱼、山川、河流、工厂、机器,等等。都是在人们意识之  相似文献   

19.
现在流行一种看法,认为现代西方哲学及时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未能做到这一点,所以,现代西方哲学获得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落后于时代。这种认识是十分肤浅的。现代西方哲学究竟是怎样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以及这些反映是否全面、正确?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使我们对现代西方哲学有一个明确清  相似文献   

20.
现象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人们在表述它们的关系时,总喜欢说成是反映关系,尤其是假象和本质的关系。一九八五年上海市全市性的一份哲学试卷中,就有“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歪曲的、颠倒的形式反映本质”的说法。这样理解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不对的,至少是模糊了“反映”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