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君 《工会博览》2012,(34):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言,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来说,无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代表并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主流价值观.对一个民族进步发展而言,若无主流价值观来引导就像荒野纸片,会失去方向随风飘荡;又像汪洋中失去航向的小船,随时有被风浪击沉的危险.主流价值观永远是民族振兴发展之魂,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崛起、长治久安之魂.  相似文献   

2.
王荟杰 《法制博览》2022,(27):114-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在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协议解除之外,新增“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终止合同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违约方合同解除规则”,意在打破合同僵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领“违约方合同解除规则”的构建、探索符合价值观内容的审理路径,有利于实现审判结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本文在对“合同僵局”进行概念解析基础上以司法统计数据为切入点,探究司法实践对于违约方解除合同之诉请的处理态度、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现行法律规定,总结提炼立法无法回应司法实践之困境所在。最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探讨“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案件的审理路径,力图以“宽进严出”的方式实现对“合同僵局”的逐层筛选、精准打破。  相似文献   

3.
陈言 《南风窗》2013,(3):41-42
在第一次安倍内阁的时候,中国经济规模不到日本的2/3,安倍对于价值观外交并未动真格。如今日本国力愈发失落,安倍欲用价值观外交来包围中国,实现起来只会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19,(19):273-274
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传统,其教育思想、内容、模式等对于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借鉴作用,在新时代大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背景下,积极继承发扬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认同具有内在逻辑,两者在价值层面表现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制度层面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具体要求和目标取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寻找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鸣 《南风窗》2011,(22):42-45
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我们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范畴应该是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状态,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指向,仁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诉求,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一个以"和谐公正仁爱共享"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必然是民主充分、法治昌盛、权利神圣、国富民强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张天来 《法制博览》2008,(17):49-49
我的桌上摆着线装书局刚刚出版的“十大才子书”。这套丛书是我国元明清三代文学作品的精萃。十部书中,有一些已流传很久,广为人知,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但也有一些是许多人很少知道的,如《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花笺记》、《捉鬼传》、《驻春园》等。  相似文献   

8.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程,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演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期间有高歌猛进,也有低回跌宕。在以往国际国内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回顾历史,中国曾长期处于国际体系的边缘地带,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顺应全球化浪潮,“和平融入”现存国际体系,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短短30年问,中国国民经济由20世纪70年代末濒临崩溃边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波 《法制博览》2009,(7):21-21
读中国的史书,常会看到“秘不发丧”的场景。《史记》中就有很多例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考察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阐释了丰富的“世界历史”思想,揭示了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及实现的基本路径、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性、现代化的根本目的、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现代化的整体性等。立足这一视野,中国的现代化实际是由世界历史的深化所引发,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受到这一发生机制的影响,自启动以来就处于困境之中。在当代,这一困境集中表现为共时态存在的三对历时性矛盾:先发与后发;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世界“一体化”与民族化。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具备世界视野,实现现代化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在60多年的风雨外交中,经历了从一边饲到融入世界,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参与,从重视国际承认到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漫漫长路的摸索过程.本文从国际制度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下我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4):68-69
在采取坚强有力的行动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中国明显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在对外各种争议中有时被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国际化、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一系列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中国如何定位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中国要对世界负责任吗?如果是,那么这个世界具体包括哪些部分,是华尔街,还是孟加拉的童妓和尼泊尔的农民?  相似文献   

14.
张港 《法制博览》2008,(7):37-37
《史记》记载,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赵国失败,40万降卒被秦军“坑杀”,从多种古籍对这事的记载看,这不应该是虚构的,应该是历史的真实事件。有人认为“四十万”系“十四万”之误,但学界多取40万之说。这次“坑杀”一直被理解为:活埋。因为这样,长平之战就更血腥了。但是细究此事,活埋之说,却极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世纪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主流舆论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认识。其主要观点为:中国在新的21世纪将会持续性地崛起,而美国"单极时代"的终结不可避免;在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忧虑的基础上,劝导中国认同和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为西方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保持对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开药方等。事实上,由于中国崛起的内向性质和维持现状倾向,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更加易于融入和参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大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在内外部分中都包括了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列入中国外交政策坚持的原则,进一步充实、丰富了中国外交理论。公平正义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马骁潇 《工会博览》2004,(11):69-69
我从小学就住校,直至六年级还总是尿床,宿舍里常常挂着一幅镶着金边的“大地图”,我为此很难为情,每周五总是抱着被子回家去洗。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南风窗》2011,(23):34-35
世界向东,瞩目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中国向西,以更加坦然和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主流。在欧美经济体深陷危机之中的今天,回首中国入世的10年,颇有一番滋味。从黑发人谈成白发人,漫长而艰辛的入世谈判是一个从边缘向主流靠拢的过程,而在入世之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展模式”和“中国模式”成为全球热议的课题之一。讨论“发展模式”问题,需要有世界眼光,就是联系国际形势的变化,从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得出如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走中国的国际体系建设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处于二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进程中,国际体系怎样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向更为公正、合理、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是保障21世纪世界政治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问题。主要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竞争,既是物质力量的硬实力竞争,也是理念和方案的软实力竞争。历史证明,在每一次体系变革和秩序更替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