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可持续赶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中国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并取得了重定成就,但环境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定力赶展环境产业。  相似文献   

2.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了解和认识提高环境意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促进作用、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现状及提高环境意识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从而有利于我们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钰 《工会论坛》2009,15(4):84-85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增加及环境资源的严峻形势,使加强环境审计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监督环节。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加强环境审计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当前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和加快推进我国环境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务员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制定、实施能源环境发展方略,应从提高认识开始,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世界性课题。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资源破坏严重。如不提高认识,采取对策,后果不堪设想。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健全法制法规;3.依靠科技进步;4.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于对现代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引发现代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在经济学上称为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产生政府干预的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采取成本较低、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增强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根本问题 ,如何不断地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就此阐述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实施可持续发展需教育先行的观点及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的未来共同发展战略。我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我国虽然在环境资源方面立法基本建立了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但是尚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因此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与资源及立法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修改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制订统一《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税法》、《环境保护投资法》及《环境与资源教育法》,完善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9.
1.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要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把我国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确立正确的政绩考核指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技术,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抓手",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环境刑法法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刑法是各国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威慑力和强制力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然而各国环境刑法的保护法益并不相同,各主要大陆法系国家环境刑法规范的保护法益确定都有其各自的社会背景,对此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国环境刑法的法益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惟一选择。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制体系,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环境问题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环境方面的立法存在不健全之处,从而导致许多环境纠纷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致使污染受害者的合法环境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进而使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探讨如何树立环境权观念以及确立环境侵权责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的整体环境观是对自我中心环境观的超越。这种环境观认为环境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的自然对象,环境既具有绝对有限性又具有相对有限性。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设,应当建立环境单元、人天关系、环境总行为、环境共同体等环境法学新范畴。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建设,应当明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环境法的基本立法目的,明确创设保护环境的普遍责任原则,完善总行为控制制度、环保区域合作制度、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侵权法律救济机制建设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司法层面应选择环境公益诉讼作为适当的救济途径,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层面应谨慎选择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模式,并从类型化角度选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和举证责任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必须谋求科学化、法制化的途径,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改善人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文章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7.
面临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再生产理论中四个环节已出现局限性。新的再生产理论发展为以生态设计为起点,经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到最后循环处理,符合热力学定律和生态规律,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环保法制建设要在再生产全过程中落实。  相似文献   

18.
独立的环境法益是否该当,争议较多。修正的环境法益理论认为基于传统环境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上“完备”的环境立法还缺乏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生态的环境理论基于自然存在的客观性认为生态的伦理学是“生态”(自然存在)与“伦理学”(社会性存在)的结合,在该结合体系下,人处于自然序列而非当然的“统治者”。如此一来,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存在便只需要法规范的认可了。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权之非法律权利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权首先提出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造成的环境危机的产物。在辨析各种环境权性质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权利本质及其要素的分析,不难得出环境权不是一种法律权利而是一种法益。从现行法律体系来看,在环境民事责任中,环境权没有利益落脚点,其利益落脚点在于财产权和人格权。承认环境权的法律权利地位将导致整个法律体系的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由于成本大于收益而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创新司法制度以回应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绿色法庭法》的国家。该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局限性给中国以重要启示:环境权法定是环境司法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纠纷性质影响环境法庭构建;接近正义权是环境司法制度的核心内涵;合法性依据是环境法庭构建和环境司法发展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也可以帮助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