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书《新版译者的话》中写道:“卡尔·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讨论社会科学方法的一本书。他将历史决定论界定为社会科学的一种进路,认为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作出历史的预见;历史决定论的中心学说是相信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进化规律以便预见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09,(1):35-35
袁祖社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现代性观念在西方社会的确立过程,充满了理性的迷茫。现代性观念所造就的社会世界、社会现实和社会事实,就其实践创制和理论建制而言,是一个貌似严肃、实则充满鲜明而强烈的主观性意向的现代人的观念游戏;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性观念之所以力图将自身设定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本体观念,其初始动机和抱负,就是要凭借理性自己,自主地造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的新质的社会共同体现实;  相似文献   

3.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孙志东教授、谢林平副教授和詹颂生副教授主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导论》一书,最近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拜读了这部由11人集体合作的对30万字的著作,觉得有下面几点体会值得一提:一、本书时代性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这乃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然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观念却是近代以来、工业革命以后才凸现出来的。特别是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核心问题。于是,一大批研究发展理论的专家、学者纷纷出现;经济增长论、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王新喜 《理论月刊》2000,(11):F002-F002
加强社会科学期刊的建设是社会科学期刊永恒的主题:社会科学期刊要生存,要发展,这是社会科学期刊前进的内在动力。在2000年7月25-28日召开的“湖北省社会科学期刊建设与管理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代表们认为,加强社科期刊建设与管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科学揭示的那些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也不同,社会科学也就存在不同形态,社会科学原理的普遍性与某个国家社会运行环境的特殊性结合,产生系统因素差异所致的社会科学国家形态,表现的是社会科学具有适用性的特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般以国家这样的统一体作为存在形式,这就决定了超越以国家为载体的社会形态,社会科学的研究便没有意义也没有出路.笔者在本文中讨论:什么是科学形态;社会科学具有国家形态;社会科学国家形态的科学性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2,(9):91-91
鲁鹏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社会管理创新极为必要,它的实质是与经济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现代化,着力点是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要转变观念,意识到管理并非是只管别人,首先是管好自己;不是事无巨细一管到底,而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以理念为尺度,而要以实践为尺度;不是自上而下单向的,而是上下双向互动的。社会管理创新要以对象化的形式落实在以法治为核心的制度安排上。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罗伯特·诺奇克继《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之后写就的又‘部重要作品。全书围绕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争论的核心概念-合理性-展开讨论,全面探究了当代两方学术界从进化论视角对合理性的理解,特别是从合理性角度来思考原则的选择问题,又依据原则来思考合理性的问题,以决策价值将两者结合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8.
社会创新的路径选择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创新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民卿 《新东方》2001,10(4):16-20
社会创新的核心是社会的总体转型,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当代社会创新的路 径主要有国家政府路径、市民社会路径和知识分子路径;知识分子路径的日益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创新中的历史责任和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创新中的 连结沟通作用、社会批判作用、观念引导作用、文化启蒙作用、推动创新作用、行动表率作用.价值评 价作用和理论指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法律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其一,厘清社会事实,即现代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的事实和社会主体有限理性的社会事实;其二,建立哲学基础,即成本收益分析的哲学基础在于以信赖专家为导向的科学主义;其三,提供操作方案,即把成本收益分析运用到风险法律规制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民法劝学     
于敏在该书《译后记》中说:“本书是星野英一先生从事法学专门人才培育50年之后撰写的大众民法学教育著作。先生认为‘在法、法律方面,专家的统治也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试图还民法学于‘民法的施行者’,以建立起民法的坚实社会基础。本书以法学为核心,涉及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认识论等广泛领域的知识,读者无论从哪个部分读起,都能感知活生生社会中民法精神的存在,体验和把握法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书将愈显其在法学教学和法律知识普及上的开拓意义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黎  高宁 《求索》2010,(3):106-108
作为一种构建公共生活的话语实践,社会科学的修辞具有寻求共识、探究真理和权力批判三重作用。充分开掘并积极利用社会科学的修辞策略,从而实现社会认同,并探寻新的更具合理性的社会权力关系,是使社会科学走向“实践智慧”的可能之路。  相似文献   

12.
邱毅 《求索》2013,(8):269-269,55
《理论诠释:体育与社会》是一本对体育社会学理论进行深度专题阐述的著作,由前国际体育社会学会主席,现任教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约瑟夫·马奎尔(Joseph Maguire)教授,以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凯文·扬(Kevin Young)共同主编。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体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科学迁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孝 《思想战线》2006,32(1):77-83
西方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地缘文化,是维护现代世界体系中处于霸权地位的西方中心国家利益的认知符号体系。它具有统治、制约边缘国家的性质。当西方社会科学来到我国,就有可能嬗变为意识形态,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应该构建立足于本土和社会公正的批判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宣传功能的重性与价值正日益凸显.时代所需、历史使命澄明的是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宣传功能需面对的理论主题,而实践进路是对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宣传功能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发展与创新的不断探索,这成为我们思考这一论题的三重向度.哲学社会科学有两项主使命,一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构,二是理论传播和宣传教育.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在科研管理上,重视自然科学成果转化而忽视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被搁置一旁,无人问津。作为新时期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改变只重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而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观念,努力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转化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3,(6):92-92
张胥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重塑人文精神,凸显人文价值,可以使社会发展不致因人文精神的坍塌而出现畸形,可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得到合理的精神支撑;体现人文精神,凸显人文价值,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内在之魂,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对多元文化予以引领的资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紧紧抓住人文精神重建的根本,可以紧紧抓住人文精神重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激励对社科人才的作用   激励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和开发潜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对于社会科学人才和成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加速社会科学人才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激励,对于社科人员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聚合作用。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艰苦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人员的较长时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有了激励目标,大家就可以团结一心,为了既定目标的实现形成一股合力。   求变作用。激励目标的制定,为人…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意义和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前提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但是 ,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社会科学在对象的把握、方法的选择、理论建构、学科关系上存在诸多难题。因此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要重视社会科学史 ;要把分科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 ,运用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把握社会科学的性质和规律 ;要立足于社会科学总体结构 ,来探索和使用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程序 ;还要重视“社会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12,(3):60-60
袁同成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基本实现了从“国家福利模式”向“福利多元主义”模式的转型。然而,在我国的多元社会福利主体中,国家、社会组织、企业问的关系并不协调,仍存在着种种矛盾与;中突,未能形成合力,阻碍了人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挤占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福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 《中国民政》2012,(11):46-46
戴建兵、曹艳春在《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撰文指出,英国著名学者菲利普·布朗曾经提到解决福利问题的四种途径:一是将福利变为普遍福利,从而向全体公民提供同样价值的福利,而不论他们的收入和财务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