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经济调整东亚的繁荣实际上是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三种繁荣。日本处于最高一级水平上,其经济多年来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增长速度只是到1973年以后才缓慢了下来。日本的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次于苏联),为美国的一半,而且不断在扩大中。但是,日本不同于那些设法仿效其成功之道的国家,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了。日本的经历同本文主要探讨的八个国家是很不一样的。它一直是更高发展水平的范例,而不是这些国家的伙伴或竞争者。  相似文献   

2.
11月1日外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公布了该地区今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指标的预测。2012—2014年该边疆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约为4.8%,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增长速度为5.9%。11月5日滨海边疆区著名学者、亚太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米.捷尔斯基在该边疆区立法会议青年会议上说,该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有机会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它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远东联  相似文献   

3.
摆脱危机走向发展——1997年墨西哥经济述评杨茂春墨西哥经济摆脱了1994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从恢复走向发展,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创造了16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一、经济呈现良性增长趋势墨西哥经济不仅发展速度加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危机前...  相似文献   

4.
1980年1月,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了第一个化肥多国公司。这是拉丁美洲国家联合发展化肥生产的一个重大措施,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将起促进作用。农业在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拉丁美洲国家为了弥补目前的粮食缺欠,并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要求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地缘政治解读之所以长期受制于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框架,问题在于研究忽视了对地理逻辑的演进,造成对分工及其地理内涵的忽视.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它的发展使地表不仅是相对.静态的自然特征的集合,同时还被层层叠加的社会生产关系包裹.产品内分工阶段,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取用与改造,推动了新的地表动态变化过程.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中,通过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到分工经济对地理的改造中,实现了国家对空间的再生产,控制空间生产资料功能的获得,决定未来分工发展空间形态,推动不平衡发展的再现.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介入分工经济"地理—经济"过程的创新方式,其本质是一项为推动分工发展而团结海陆国家以创造新地理基础的计划.它凭借解决分工经济两难冲突的新方案、立足正确地理观的空间设计以及对空间矛盾的精准定位和有效修正,超越以往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了一个能够促进分工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生产地理优化更新,并促使两者良性循环的崭新空间.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成绩喜人,精彩不断。来自辽宁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初步核算,2008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13461.6亿元,增长13.1%,增速高于振兴以来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东部地区的平均增长速度,在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基础上,又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协调性增强、运行质量提高、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埃及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减少国家行政性控制,改变干预方式,扶植私营企业的发展,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扩大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在同时也扩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埃及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国内就业空间有限,失业成为埃及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通货膨胀更加重了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埃及的社会矛盾。上述问题说明,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民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处境;必须将社会关系的和谐纳入发展战略,乃至发展概念本身。  相似文献   

8.
当前拉丁美洲经济恶化的根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其发展速度不仅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中也居领先地位。在这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多次爆发的深刻经济危机(包括诸如1957—1958年和1974—1975年等规模较大的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拉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波动的幅度不大。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975年为3.8%,1977年为4.8%,1979年为6.5%。  相似文献   

9.
城市走廊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空间大型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埃及城市化进程深入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北部三角洲城市走廊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通达性、土地利用复杂化和节点城市间引力差异明显等特征。三角洲城市走廊已成为该区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带、区域发展的核心以及国家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从世界范围看,三角洲城市走廊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城市沿走廊无序蔓延、协调机制不完善和地价飞涨等问题。尽管如此,三角洲城市走廊跨国化发展已成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改革中,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因其在速度与幅度方面的显著特性,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的急剧的政治变迁而成为不同经济体系学习与特征转移的典型案例。经济转型为这些国家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影响,而国家的作用、政治发展(民主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则是这些国家经济转型带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80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中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十年结盟,二十年交恶、走向缓和直至全面正常化三个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调整对苏政策;1982年春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发出改善苏中关系的讯息.在双方的努力下,终于在1989年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2.
乔光汉 《西伯利亚研究》2001,28(3):17-19,2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条件下,为加强中俄区域性合作宜在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组建一个自由贸易区。要实现这一设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和困难。为此,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标志,建国近70年的苏联解体了。十多年来,关于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东西方学者从政治、经济、历史、民族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且各持己见。有人认为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民族关系上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及对外关系上的霸权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不适合国情及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结果;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施压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苏联领导层决策不当造成的后…  相似文献   

14.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对其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之后 ,使印度公营银行呈网络状分布全国 ,银行存贷款迅速增加 ,印度公营银行在促进印度产业部门和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以及消除印度贫困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印度公营银行的经营成本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 ,呆帐等不良资产大量增加 ,且银行经营行为被政治和行政化等种种弊端日渐显露 ,为此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而印度政府改革举措主要是围绕私有化方式之一即减少对其投资额或者说出让股权 ,利率市场化以及赋予其高度自治权 ,银行董事会成员专业化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出发点从俄联邦政府总理М.卡西亚诺夫访华(上海会晤)说起俄联邦政府总理М.卡西亚诺夫在评论此次高级会谈的成果时指出,俄罗斯代表团对中俄两国合作的现状及前景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说:“预计今年的商品流转额将超过110亿美元,十年后该指标有望增加1倍,甚至是2倍。”(《俄罗斯报》2002年8月24日)。问题产生了。该项指标主要依靠什么来完成呢?彼此的利益何在呢?中国在俄联邦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的立场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新对手。且所持态度强硬,不肯让步。中国人要求俄方大幅度降低纺织品、皮革及鞋类…  相似文献   

16.
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发展边境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境贸易在我省对外贸易和对俄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边境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这是由于边境贸易的发展及其作用与世贸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符合世贸组织关于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原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不会影响边境贸易发展,而且会使边境贸易获得更完备的法律保护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当前,俄罗斯正处在一个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大力开发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于其经济振兴和国家安全来说既是必由之路,又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中俄贸易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中俄贸易中的政策法规、出入境管理、贸易结算条件、经商安全状况等软环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俄贸易的硬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0年来中俄贸易的发展历程.我们既看到了中俄贸易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也发现了中俄贸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中俄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而环境因素则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术界.对中俄贸易的环境还缺少充分的、深入的和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对中俄贸易的硬环境进行了分析.概括了中俄贸易硬环境的现状与问题。对于硬环境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运输条件、通讯条件和口岸建设这三个主要方面。由于我们对中方情况都较为熟悉.本文故将重点放在了对俄方的硬环境分析上。以使我们对中俄贸易环境有一个更清晰、更真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张凤鸣 《西伯利亚研究》2002,29(2):40-42,55
19世纪中叶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并向该地派遣驻军和移民后,俄国远东地区所需物资、尤其是农畜产品极度缺乏,所缺农畜产品中的相当大部分需从相邻的中国东北购买。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对俄输出,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肉类和畜力的迫切需要,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