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取代了沙俄的殖民统治,从此,旅大地区被划为日本帝国的版图,并沿用沙俄的名称,称大连、旅顺、金州等地为“关东州”.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在旅大地区兴学堂,办教育,以教育侵略的手段强化和巩固殖民统治.以傅立鱼为首的旅大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针对日本殖民当局的教育侵略政策,率先成立了中国独立的社会教育团体——大连中华青年会,在旅大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振兴教育的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刘学礼 《党的建设》2014,(12):62-62
1945年8月,苏军解放旅大(即旅顺和大连地区)后,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石河驿以南地区实行军事管制。当时,国民党大连市党部勾结日伪时期的残余势力准备迎接国民党接收旅大。为控制旅大局势,粉碎国民党妄图接收旅大的阴谋,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韩光到大连建立中共大连市委。在这种极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大连党组织既要同公开的和不公开的美蒋势力作斗争,又要同苏军有条件、局限性的支持进行斡旋,并且还面临着管理工业城市、恢复经济生产这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大连由苏联军队实际管制,共产党与国民党同处一城,鱼龙混杂。于是,有人将1945年至1949年期间的大连称之为"特殊解放区"。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兵不血刃进驻旅大,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旅大长达40年的统治。大连解放了。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连这块解放区里,却由苏联军队实际管制,我们党的组织处于半地下状态;国民党的、帮派会道门的、大汉奸大商人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旅大地区作为苏军控制,我党领导的特殊解放区,为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1 旅大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隔海与山东半岛对峙,共扼渤海湾,素有“京津门户”之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945年8月,苏联红军根据当时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中苏关于大连之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的规定,进驻大连、旅顺、金州、海洋岛和长山岛,北界石河驿,与辽南的新金县毗邻.并实行军事管制.当时称之“岗里”.尽管苏联当局有《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协定的约束,对旅大地区我党的活动有一定的限制,但实际上是支持和帮助我党建立政权,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旅大地区从日本投降以后,很快  相似文献   

5.
1916年5月22日出生,辽宁营口人,大学文化。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5月入党。曾担任北平东北大学抗日民族先锋队队员,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部科长、组织部长、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时事主编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日报社总编辑、社长,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任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旅大市委第一书记等职。1981年4月—1983年3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务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8月22日大连"光复"。人们发现,解放了的大连既不像解放区,也不像苏占区,不像日占区,不像国统区……1945年8月22日这天,大连上空出现了数架苏式大型武装运输机,巨大的轰鸣声引得不少人向天空眺望。盘旋了几圈之后,这些运输机分别降落在了旅顺土城子机场和周水子机场。舱门打开,几百名全副武装的苏军机降兵跳了下来,转乘数十辆汽车,分别风驰电掣般直奔旅顺日军司令部和大连日军司令部。在那里,苏军接受了已经接到缴械命令的日军的投降。苏联红军兵不血刃进驻旅大,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旅大长达40年的统治。大连解放了。可是在大连这块解放区  相似文献   

7.
<正>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大连由苏联军队实际管制。处于半公开状态下的大连党组织,既要同国民党势力和形形色色的帮会组织作斗争,又要与驻大连的苏军巧妙斡旋。在重重困难之中,大连地方党组织经过艰苦的工作,卓有成效地稳定民心、安定社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前线,表现出高超的工作水平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8.
1943年3月30日,在日军戒备森严的龙关县城发生了监狱暴动,一批被关押的抗日干部战士和群众,砸碎牢门冲出虎口,回到了抗日根据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这次暴动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一批共产党干部高昆山、李庚尧、冯森、江虹等英勇斗争,精心策划之外,当时担任“龙关灭共工作班”日语翻译的张政山,起了一定的作用。 张政山(又名张震宜)1914年出生在旅大市旅顺口,1930年毕业于旅大外语学校、1933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中外合资"等企业模式,当时有些媒体称之为"首创"。其实,早在1947年,中共大连地方组织为了恢复经济、安定民生、支援前线,与驻连苏军方面协商成立了中苏合营公司,这可视为我党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中苏合营公司的运行,盘活了旅大的工业经济,使数以万计的工人得以就业,解决了保障民生的燃眉之急。诞生于全国唯一特殊解放区——旅大地区的中苏合营公司,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已经步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正轨,为建国后全面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于当前进行的经济建设,仍然具有极大的研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正军 《党史纵横》2014,(11):50-53
正1950年6月25日,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共中央果断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下旬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侵略者。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朝鲜隔江相望,唇齿相依,这场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安全息息相关。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辽宁地区分为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5个中央直辖市。辽宁与朝鲜一水相隔,辽宁人民像当  相似文献   

11.
饶品良 《党的文献》2005,4(6):54-56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直到1946年5月撤出除旅大外的东北地区,而全部撤出旅大地区则在1955年5月.苏军在对日宣战和驻扎东北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做出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1961年11月5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同志来到新金县皮口镇,住在职工疗养所(现在的大连服装厂厂址),我当时是只是县委副书记,负责接待工作.《甲午风云》影片放映以后,社会上反映该片涉及的面窄了些,因此,田汉专程从北京来到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旅大地区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备创作新的剧本.11月6日晚上9时左右,负责保卫工作的新金县公安局高占远股长对我说:“城子坦打掉了一架敌机,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活跃在大连抗日斗争第一线的“抗日放火团”放火50余起,烧毁日寇大量军用物资,震撼了整个“关东洲”,在大连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是当年“放火团”唯一的一位女成员、目前仍健在的包玉侠大娘的口述。  相似文献   

14.
党霞 《党史纵横》2009,(9):23-25
战后中苏旅大行政交收问题缘起于两个国际协议,即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达成的《雅尔塔协定》和同年8月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其背景是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对各自战略利益的考量和协调。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党史纵横》2005,(10):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大陆的租界地,但是旅顺口仍旧被苏联租用,成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1955年,在赫鲁晓夫帮助下,旅大地区才回到祖国的怀抱。旅顺口是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其地形隐蔽险要,港内海水终年不冻,是重要的军港和海军基地。1895年,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辽东半岛被日本强行割让。在俄、法、德三国干涉下,日本被迫以3000万两白银让中国赎回。沙皇俄国乘人之危,借口保护中国,于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大连。1898年3月,迫使中国签订了…  相似文献   

16.
活跃在抗日战场的国际特工、中国共产党党员姬守先,是秘密抗日组织——大连抗日放火团的创建者,由他指挥的爆炸、烧毁日军军用设施和物资的行动达78次。1942年12月9日,姬守先英勇就义。他曾以"铁血冲开自由路,奋勇打破胜利关"的诗句表明心志,他的战友则如此赞扬他的气节——凛然大节冰霜色,照尽匪徒肝胆寒!  相似文献   

17.
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满铁路的特权,霸占了旅大地区和“南满铁路”,还攫取了其他许多权益.从此日本便以旅大地区为基地,以南满铁路为大动脉,不断扩大其侵略权益,并推行鸦片侵略政策,进行鸦片贩毒与走私活动,给东北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东北,配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饱尝日寇统治40年之苦的旅大人民终于获得解放。我党随即取得苏军的支持,在旅大建立了党的组织和人民民主政权,使旅大成为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党领导旅大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斗争,在斗争中加强了自身建设,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为建立稳固的后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8)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内蒙古东部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此起彼伏,从未停止。小兴安岭地区的伊春、四块石等抗联根据地被破坏后,中共北满省委拟在呼伦贝尔鄂伦春地区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后方。1939年底至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从小兴安岭地区的松嫩抗日游击根据地三进呼伦贝尔地区,袭击日寇,惩治敌伪,解放同胞,发动民众,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抗日  相似文献   

20.
曲晓溪 《奋斗》2010,(4):58-59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东满、南满、吉东、北满地区积极创建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十余支反日游击队。1932年末,日本侵略者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开始实行残酷的"归屯并户"与"三光"政策,致使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一度遭受挫折。活动在南满的磐石游击队的抗日斗争也陷入了低谷。为了加强对南满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杨靖宇到南满巡视工作,并指导该地区的抗日斗争。杨靖宇到达南满地区后,立即深入到抗日前线,整顿南满游击队,团结本地其他抗日山林队,展开积极的游击战。1933年9月18日,在杨靖宇主持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磐石县第三区石虎沟宣告成立,杨靖宇任独立师司令兼政委。第一军独立师的成立和当地各抗日山林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