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通位于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政局错综复杂,改土归流前"鸟蒙、镇雄诸府地界,复相错于川、滇、黔、楚之闻,统辖既分,事权不一,往往轶出为诸边害.  相似文献   

2.
在华主席、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凉山彝族奴隶制》一书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川、滇两省交界处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在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三年,根据毛主席、党中央关于要尽快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指示,在中央有关单位和川、滇两省地方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进行了多次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搜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刘少奇、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叙永,古称永宁,山川雄秀,锁钥滇黔,素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是川南的重要门户。与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岔河,雄鸡报晓,三省可闻,被誉为“鸡鸣三省”的地方。川滇东路经过境内,自古称“川滇黔三省通衢”。县城扼永宁河上游...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市仁和区位于该市近郊、川滇两省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区县,全区辖1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多年来该区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使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被省、市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为切实抓好基层计划  相似文献   

5.
上桥头村是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离县城67公里,是川滇两省的交界处,有30多户,200多人,勤劳朴实的村民在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几年来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当地人到村里游玩和参观,是什么使上桥头村吸引那么多人的眼球呢?为了寻找答案,记者走访了上桥头村。  相似文献   

6.
吉春 《创造》2012,(9):76-77
宁蒗位于滇西北高原横断山脉中部川滇交界处,俗称“小凉山”,东与四川省盐边、盐源、木里三县毗连,西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隔江相望,北邻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南接永胜、华坪两县。全县幅员面积6025平方千米,2011年末总人口26.4万人。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20日,宁蒗彝族自治县迎来了自治县成立50周年华诞。被称为“小凉山”的宁蒗,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县域面积6025平方公里。全县辖14个乡1个镇,居住着以彝族为主体的12种民族,总人口24.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72%,彝族占总人口的63%。境内有以泸沽湖、青龙海、吉意溶洞、永宁温泉为代表的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有以彝族毕摩文化、摩梭人母系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为内容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以彝族火把节、摩梭人转山节、普米族吾昔节为载体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服饰、民居…  相似文献   

8.
蜀中大地     
川滇合作成绩显著我省和云南作为相邻的两个西部大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成效显著,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川滇两省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两省的合作具有长期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便利条件。我省已成为西部地区的排头兵。而云南则拥有大量的待开发资源和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扩大与深化,云南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产品进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川滇两省的合作务实进取,成效显著,经济互补性得到了充分体现。2001年川滇两省经济合作和社会交流继续呈现良好发  相似文献   

9.
周智生  李伟 《求索》2005,(12):17-19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细致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地缘经济联系是西部多民族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刘国强 《中国发展》2011,11(1):77-81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州古称江阳,自西汉置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凭长沱两江舟楫之利,历史上就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宋明时期即成为与成都、重庆齐名的全国33个著名的商业都会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幸岭 《思想战线》2011,(Z1):49-54
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内具有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区域旅游联动开发,进一步发挥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旅游优势资源,创建和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位优势互补,旅游资源富集,加之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应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构建有效地管理机制,开展旅游整体营销,通过联动开发实现区域内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丽江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开始就是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3.
马国君 《思想战线》2011,37(2):123-128
康区位于今川、滇、藏及甘、青交界地带。元代始于其地设土官。明朝为隔绝蒙番,屏蔽川、滇,继续在这里设置土司。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和硕特部乘西藏动乱之机举兵入藏,并控制康区,对川、滇、青边境构成巨大威胁。清廷惮于国内不稳,边疆多事,乃对漠西蒙古和硕特部实行"绥抚"。康熙末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袭占拉萨,形成挺进川、滇、青态势,西南边疆遂成为清朝内陆边防的"软肋"。康熙帝乃实施"驱准保藏"之战,以加强对康区的控制。雍乾时期为防范漠西蒙古再次入藏,清廷在康区实施"改土归流",从而使西南与西北连为一体,为击败准噶尔蒙古,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8,(8)
正富民县位于昆明市西北部,建县于元朝至元12年(公元1275年),至今已有740余年的历史,自古为川藏、滇北人省会昆明之要津,素有"滇北锁钥"之称。全县国土面积993平方公里,辖5镇2街道,世居着汉、彝、苗、回、白等民族,常住人口15.2万人。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富民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处川滇交界处的筠连县,自2000年开始全面积极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活动,通过围绕管理抓创建,围绕创建促管理,在用地管理、地籍管理、执法监察等方面全面推进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加强土地管理,认真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筠连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巩固“三无“乡镇的创建成果和创建“土地执法模范“的各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在县国土局设立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从组织上确保了整个活动有领导有组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份。怎样较快地发展民族经济的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从川滇凉山彝族的消费观念和彝区经济发展关系这一角度,探讨加速川滇凉山彝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岳阳县黄沙街镇地处岳汨交界处,京广复线从镇中穿行而过,全镇共辖129.4平方公里,35个村,2个居委会,共有人口4.88万人,水田4.1万亩,旱地1.8万亩,山林11万亩。1995年3月由原大明乡、黄秀乡、黄沙镇合并而成,是岳阳县第二大镇。撤区并镇后,有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人大》2011,(8):44-45
王江泾镇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是运河沿岸的一个重要历史名镇。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中国织造名镇"、"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经济百强镇"、"浙江省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跻身全国百强镇行列。2010年,王江泾入围浙江省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行列。  相似文献   

19.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6,32(2):105-116
滇僰古道始于僰道(今宜宾),经昭通、曲靖到滇池,沿途保留了比其他川滇古道更多的遗迹和文物,是古代连接四川和云南的第一通道。中原商周青铜器和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多采用滇僰古道上今永善、昭阳、巧家的铜矿,证明滇僰古道最早形成于殷商时期。滇僰古道和公元前2世纪横贯云南东西的铜鼓分布线路的衔接,证明了滇僰古道是蜀身毒道最重要的必经之路,是古代中国沟通西域的重要路段,也是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的一条主干道。秦开五尺道、汉开南夷道、汉魏晋以来的墓和碑刻、唐袁滋的出行路线、西南官话的渗透,证明滇僰古道一直繁荣到近代。  相似文献   

20.
<正>蜀道之难,最难在攀西。四川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六支队七大队大队长马明亮就扎根在川滇交界处,守护着四川“南大门”。在旅客眼中,这条攀西山区高速路穿山越河,风景秀丽奇美;在交警眼中,辖区路段全长111公里,桥隧比高达46.9%,风险隐患突出。马明亮亲眼见证了四川高速公路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非凡历程,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着“路畅人安”民生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