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根正,原名叶赫那拉·根正,1951年10月生于北京,满族,系纳兰性德九世孙,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增锡嫡孙。 慈禧系那根正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之大姐。桂祥二姐婉贞为醇亲王奕渐·嫡福晋,系光绪皇帝生母,宣统皇帝嫡祖母。桂祥之女静芬嫁给光绪皇帝,即隆裕皇后。 那根正1969到到内蒙古建设兵团,1987年调回北京。现任北京颐和园游人接待总站站长。根正先生自幼受到祖父、父亲耳濡目染的家学教育,对满族文化与满文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业内称为中国满汉双文书法艺术家。国内外媒体称他为“颐和园的活字典”、“民族团结的金字招牌”、“中国民间友谊大使”。  相似文献   

2.
人们也许不会这样苛求想去广州酒家的人肯定不少。广州是我们国家开放、改革的一个窗口,服务行业被称作“窗口行业”,而广州酒家,这个窗口中的窗口最令人瞩目!令人瞩目的是两句话。“食在广州第一家”!会“食”的广州人都这样说。作为佐证之一,这个以经营正宗粤菜著称的广州酒家,近年来推出由108款名贵菜点组成的“满汉全  相似文献   

3.
丁学良 《南风窗》2011,(2):98-98
对于历史,保持一定的时间跨度和距离去观察,是很有必要的。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时间跨度够大了,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恰好这半年读了一些亚洲史,距离也合适了,是时候可以谈一谈。其实,辛亥革命最初要解决的是"族权"问题,即满汉之间的冲突。但在这个过程中,满汉之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正在对西方强权的侵略做出反思和积极的回应。他们很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10,(7):79-79
在3期《康熙立储谜团全解秘》一文中,我最同情十三阿哥胤祥,而且有一阵子.康熙皇帝还是很喜欢十三阿哥胤祥的。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年闭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充分表明十三阿哥胤祥除去具备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第,是一难得人材。  相似文献   

5.
现在当公务员有“终南捷径”吗? 答:有!捷径有三,最优者为“官二代”、“官三代”,家中父母辈、爷爷奶奶辈吃“官家饭”,带“长”字者尤佳;次优者为富家子孙,家中有的是钱,也自可换来“顶戴花翎”;末优者为“杨家女儿”,颇有姿色,傍上了某长,也就能“从领导的床上坐到主席台前”。并且此i捷径,绝不看资质高低、有无真材实料等。  相似文献   

6.
王威 《工会博览》2014,(22):28-30
本文从以“安康杯”竞赛为抓手,努力建设“安全之家”;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努力建设“民主之家”:以提升职工素质为己任,努力建设“学习之家”;以依靠职工办企业为宗旨.努力建设“创新之家”: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出发点,努力建设“幸福之家”等五个方面对工会“职工之家”建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王春瑜 《法制博览》2009,(19):20-22
在李自成看来,既要彻底打败尾大不掉的明朝统治者,又要战胜关外和四川与他争夺天下的满族及张献忠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他混一字内,君临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动向,我们从李自成进京后的一系列言行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既没有派重兵去山海关外防御满兵,也没有派强大的武装继续讨伐明军。他把在北京获得的大量金银财宝,用车队川流不息地运回茁安去,而不是用于强化农民军,以坚守北京城。他匆匆忙忙地在满汉地主阶级联军压境之际,举行登上皇帝宝座的仪式,然后却立即率兵撤出北京。  相似文献   

8.
张芬 《工会博览》2008,(12):98-99
李可染从1943年开始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高,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谭汝为 《法制博览》2010,(15):57-57
“荆”和“楚”是同一种灌木的不同名称。这“异名同实”的二者,也有细微的区别,就是——“荆”是这种灌木的雌株,“楚”是这种灌木的雄株。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南方的楚国旧称“荆国”,中原地区的国家有时称其为“楚”或“荆”,或称之为“荆楚”“楚荆”,或蔑称之为“荆蛮”。这也证明了“荆”“楚”二者的异名同实。  相似文献   

10.
石油钻探企业在创建“五型”班组活动中,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全员参与为主要形式,深入开展“创五型建五家”班组活动,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优质、高效、节能的生产单元,使班组真正成为员工的“成才之家”、“平安之家”、“环保之家”、“刨效之家”、“温馨之家”,为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红 《台湾研究》2005,(3):31-38
在台美关系中,军事关系处于特殊的地位,军事关系中军售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对台问题上,政治上美国能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急独”,在军事上更多的则表现对“台独”的纵容,一再对“台独”屡屡发出错误的信号。如果说政治上限制“急独”主要表现为“政治表态层面”的话,那么在军事上纵容“台独”则更多的表现为具体的军售和直接的行动。因此,美国限制“急独”固然对台湾当局有一定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畅游辽宁     
邱勇 《工会博览》2008,(12):60-61
日前,辽宁省旅游局以“奥运在北京、畅游来辽宁”为主题,推介辽宁“一环三线”(指以围绕沈阳的周围城市为“一环”,在省内辐射“沈阳-葫芦岛”、“沈阳-大连”、“沈阳-丹东”三条线路)精品旅游线路。笔者来到沈阳、鞍山、本溪、丹东和大连,为您体验辽宁旅游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吕佳 《法制博览》2009,(23):38-39
“凌迟”酷刑,亦作“陵迟”,是指山陵 斜坡逐渐低下,含有慢慢之意,又俗称为“剐”。因其规全歼 在千刀之上,“凌迟”还可通称为“千刀万剐”。唐律尚无“凌迟”,五代才特置。马端临《文献通考》说宋代中后期始用“凌迟”但不常用。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血脉、灵魂、品格的延续,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2009年初,渤海镇以“关注民智,厚德育爱”为理念,以“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渤海”为目标,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渤海”主题实践活动,并做到在“进”字上做文章,在“进”字上求实效,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传统文化进渤海”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16.
对于60年前发生的“二·二八”事件的文学书写,近年来凸显了“统”“独”立场的对立。台湾文坛“本土派大佬”钟肇政的长篇小说《怒涛》等作品,热衷于渲染所谓“中国人”和“台湾人”的差异和对立,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官僚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阶级矛盾,扭曲为两岸之间不同“人种”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而作者在对所谓“支那”施予全面抨击时,是以颂扬“日本精神”作为参照系的。这就成为日据时代开始形成的以“抗日”和“祖国爱”为特征的“台湾意识”,向着“亲日”和“去中国化”方向“自我异化”而成“台独意识”的一个明显事例。这种“异化”有着亲日仇华思潮在90年代以来的台湾涌动高涨的深刻背景,应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五四”开启天门,从天外吹来思想解放的罡风,横扫六合,涤荡九垓。同时为国人送上了空前绝后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谓“纵坐标”,即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所谓“横坐标”,即世界各国的文明精华。  相似文献   

18.
说“国耻”     
谢谦 《法制博览》2010,(19):23-23
说到“国耻”,我们就会想到近现代史上,中国战败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甚至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等等。但“国耻”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说法,古已有之。《礼记》记孔子答鲁哀公问,有云:“国耻,足以兴之。”据古代学者解释,孔子所说的“国耻”是“君耻”,国君之耻。如春秋时,吴越交战,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派使者卑辞厚礼乞降:“勾践请为臣,妻为妾。”甚至愿“身往事之”,以一国之尊,  相似文献   

19.
时代主题转换与党的对外工作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枫 《当代世界》2008,(12):26-2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化。概括起来,就是过去那种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传统战略出发、以“支援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党的对外工作”,在“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历史条件下,转变发展为“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了,即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总指导思想、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以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为直接目标、以为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为长期战略任务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了。  相似文献   

20.
“官崇拜”,视其构词形式,显然是主谓结构,因而应理解为“官”对什么的“崇拜”。然而,现实中人们更多地将其视作介宾结构——对“官”的“崇拜”,或者动宾结构——“崇拜官”。在我看来两种理解似乎都说得过去。因为现实中为官之人的确也还会“崇拜”一些什么,当然哕,无官之人中也有不少人会“崇拜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