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恩图报,善哉,君子也;忘恩负义,乃恶,小人也。"这报恩与负义、善与恶,自古以来就是评价人们伦理道德及行为优劣的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尺度。小至一个家庭,儿女们是不是感父母养育之恩而孝敬父母;大至一个国家,民众们是不是感国家培育之恩而报效祖国;就整个地球而言,人类是否感大自然孕育、抚养之恩而敬畏、呵护自己的绿色家园,这是所有生活在地  相似文献   

2.
白衣使者的癌变黄兴志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你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为掩,罪大而不可解。语出《易·系辞下》国徽。法庭。法官。这里是法律与正义凝结的神圣"殿堂"。1993年7月7日上午8时,一名法官声若洪钟...  相似文献   

3.
小节是一个人个性修养的外现。中国人自古重视小节修养,古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论证小节与成就大事业的辩证关系;以“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来警示小恶小善的积累足以改变事物整体的性质;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喻明小事不慎终将酿成大祸。  相似文献   

4.
小节是一个人个性修养的外现。中国人自古重视小节修养,古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论证小节与成就大事业的辩证关系;以"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来警示小恶小善的积累足以改变事物整体的性质;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喻明小事不慎终将酿成大祸。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小节不仅仅体现个人修养,而且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5.
善和恶,是水火不容的两个字。提起善来,人人喜欢;提起恶来,个个恶嫌——这说明人们是知恶知善的。不过,有时真正行起事来,有些人却是善是恶有些不清楚,有时甚至糊涂了,一不小心还会揣着善心做恶事。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大伙赞同,“人之初,善恶存”多数人也子认可。至于为恶的缘故,不外乎是不读书、不知法度、不明礼节、不择交良友、缺乏家教这五等昏昧所致,但为何有些人就算是有这五等昏昧,却也未见得会犯恶为恶?再说这世间什么叫恶,恶有多大范围,谁又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笔者粗浅地认为,为恶的病根,不外乎两个字:一曰名;二曰利。君不见世间多少作恶的事都是这“名利”二字惹出来的祸,它害得多少人迷迷糊糊,恶从心起,昧了良心,做出恶事,铸下大错,后悔莫及。故而世人你我他,都要常存戒心,抑恶扬善,牢记祖宗明训。  相似文献   

6.
正"为官不为"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顽疾",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任,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这一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因此,治理为官不为,既要立足于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是冬日里的一个下午,温馨的咖啡吧里,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刚喝下一口香浓的咖啡,我的目光就落在作者“仓央嘉措”这四个字上,捧书的手,就有了些用力。这是我很熟悉的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那一年》。  相似文献   

8.
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都要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财所迷、不为利所驱、不为色所诱、不为誉所喜、不为失所悲,做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9.
不为型腐败是"为官不为"现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腐败新形态。链网结构理论不仅较好地诠释了不为型腐败危害蔓延的扩散特征,而且提供了不为型腐败治理的新视角。不为型腐败在个体、组织、社会三个面向具有链网式扩散性危害的特征,但长期以来对这一腐败形态的防治中存在着"弱链"和"松网"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要构建一种不为型腐败的链网式防治体系,即建立持续性、终身化的时间维度防治链和建立动态性、网格化的空间维度防治网。  相似文献   

10.
善小而为之     
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刘备,一生很是精彩,临死时还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是对自己的儿子说的,谓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的那位小名叫阿斗的儿子刘后主,对老子的这句话似乎并未听进去。此公庸人,大善做不来,小善也不做;大恶做不来,小恶也不多,偶有为之而已(比如宠幸奸官黄皓)。但后来还是亡了国,这就不去说他了。实践“善小而为之”的人,在刘备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倒是出了不少。但直到毛泽东为一个烧炭兵写了专文《为人民服务》时,一些无权无钱为“大善”而尽绵薄之力行“小善”的普通人,才在史册上有了自己的代表——张思…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莫以事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说明了为人处世中以小见大、以点见面道理。做普通人尚且如此,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在工作和生活中带头实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12.
经受委屈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能一帆风顺,不论在事业上、工作上。生活上,少遭受点人为的或不必要的曲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自然最好,但这种情况只有在极少数人身上才能实现,多数人恐怕很难如愿以偿。怎么办?我想,作为个人来讲就要能够经受委屈。本来一个人很有能力,很有见地,也很有政绩,但却不为人所知,不为人公认,不为人理解,以至被冷落或受不公正的处理。这在个人来讲是很委屈的。怎么办?是消极怠工,躺倒不干,到处诉说冤屈,还是继续努力工作,保持平静心态,让实践和时间作出公正的证明。我想还是后者…  相似文献   

13.
<正>导言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由于时间的久远,关于这段话并没有统一的解释。但老子希望表达"美与恶""善与不善"是一对相对的关系。老子所说的"美"接近现代汉语的"好","恶"则是现代汉语的"坏"。1.生活之美生活离不开美,我们一举手一投足,似乎都在进行着美的判断。从  相似文献   

14.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毛泽东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评价。但除此而外。史料、亲友口中的白求恩却有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5.
轩遄 《学习导报》2015,(7):52-5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一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历史自觉,就是心中的理想。近百年来,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不为官、不为钱、不畏苦、不惧死,年纪轻轻就干大事,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主义和心里的信仰。新田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运周就是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16.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防治"为官不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解决干部"为官不为"的重要着力点和有力保障。我们必须从干部的宣传教育、交流培养、规范管理、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用体制机制来规制"为官不为"行为,确保治理"为官不为"的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王毅 《学习导报》2011,(3):55-55
"新纪元来,新纪元来!"1919年的元旦,李大钊以其激情、豪迈的笔触,呼唤人类和中国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在时过境迁的今日,重拾这篇充满开阔意境、显露人格本性的美文,我们仍然不会不为"新纪元"携来的壮美前景所激动,不会不为先烈李大钊无所畏惧推陈出新的豪情所振奋。  相似文献   

18.
为官不为种种表现,让人憎恶,并认为这也是一种腐败。在社会共讨之、全民共诛之之际,有人又揭露出一种新的为官不为,或叫做“穿上马甲”的为官不为——这就是“任职疲劳”症。让人不解的是,这种“任职疲劳”症,不但没有遭到打击,甚至还得到了“同情”。《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河北省采访时,听到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反映:他们单位的某些领导自认为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多年,也有一定成绩,但没能得到调动升迁,为此显出“任职疲劳”,没心思带领大家好好工作,这种状态让不少同志颇有看法。“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多年”,就一定做出“成绩”?有“成绩”,就一定要“调动升迁”?否则,就要患“任职疲劳”症?  相似文献   

19.
梁衡 《新湘评论》2012,(16):59-60
小时候长在农村,食不为味只求饱。后来在城市生活,又看得书报,才知道有“美食家”这个词。而很长时间,我一直怀疑这个词不能成立。我们常说科学家、作家、画家、音乐家等等,那是有两个含义。其一,它首先是一份职业、一个专业,以此为工作目标,孜孜以求:其二,这工作必有能看得见的结果,还可转化为社会财富,献之他人,  相似文献   

20.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6):59-60
小时候长在农村,食不为味只求饱。后来在城市生活,又看得书报,才知道有“美食家”这个词。而很长时间,我一直怀疑这个词不能成立。我们常说科学家、作家、画家、音乐家等等,那是有两个含义。其一,它首先是一份职业、一个专业,以此为工作目标,孜孜以求:其二,这工作必有能看得见的结果,还可转化为社会财富,献之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