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党政权力监督体系强,社会权力监督体系弱 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处于党和国家政权系统中的党政权力监督体系和党政系统外的社会权力监督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为避免重蹈“文化大革命”的覆辙,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政权力监督体系的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等党政权力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他们的监督拥有奖励和制裁的权力,因而具有刚性的约束力。而属于社会权力监督体系的民主党派和政协监督、媒体监督和公民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虽有所提高,但其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作用却很有限。  相似文献   

2.
党内监督是监督的一种重要形武,是依据党章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它是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党内民主、权力运行与制约和制度建设等三项共同推进的过程.建国以来,党内监督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变.转变的过程启示我们必须要坚持党内监督这条主线不动摇,必须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和建立权力之间的有效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洋 《学理论》2013,(19):166-167
党内监督是指党凭借自身力量,对党组织和党员是否遵守党规党纪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加强党内监督需要在全党构建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使各种权力行为都能处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从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综合治理,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4.
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权力能监督,监督有动力。因此,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需要覆盖权力运行全领域全过程,把握监督制度运行的文化、物质和技术支持,构建党的组织、党员、党内监督机构和人民监督的有效机制。党内监督制度变革的动力源自党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于党遏制腐败现象实现反腐败标本兼治的坚定决心,以及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现党的现代化的文化自觉。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如下:一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与社会监督制度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二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需廓清监督主体的责权关系,三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重视程序有效性,四是党内监督制度运行需要把握外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对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夺取反腐败斗争新胜利、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蕴含着深刻的生成逻辑,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监督贯通思想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党对贯通协调的领导、明确贯通协调的内容清单、探索贯通协调的多元载体、建立健全贯通协调的制度等方面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共党内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构建并完善了系统、科学且具有鲜明特征的党内权力监督思想。本文从对党内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权力监督思想的内容以及党内权力监督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对今后的党内权力监督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喻中 《理论导刊》2006,(6):17-19
权力监督实践中的“双规”,是当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纽结,是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区别于西方各国权力监督的一个关节点。在实践中,它还是联系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的桥梁。认真地看待“双规”,有助于我们跨学科、全方位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丰安 《理论探讨》2015,(1):120-124
党内监督科学化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总体要求。党内监督是保证党的权力正常运转的必要手段,在遏制腐败、发展党内民主、完善相关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存在监督的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党内监督主体自觉性不足、党内监督运转过程不够规范和功能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可从党员的平等主体地位加强党内监督、从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等途径去促进党内监督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列宁在执政时就创新性地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体制。他认为党的高层理应受党员的监督,党内监督有助铲除党内莠草、约束党内权力、维护党内团结的作用。他还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措施:实行公开选举制和定期报告制;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监督作用;建立专门党内监督机构;加强对党的高层的监督。总之,列宁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当代执政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0.
权力自身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诱惑性和腐蚀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对权力主体产生的制约、权力行使过程的制约以及权力运行后果的制约构成了整个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必须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更好地硬化人大监督,发挥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1.
正深入开展党内反腐败斗争,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根除党内权力腐败现象,既需要加强权力监督者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自身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提升后,更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的监督制约。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权力监督者自身腐败现象及对党政干部进行的有关权力监督者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健全防治腐败的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是用系统控制论方法研究解决防治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从当前反腐败的实际出发,要以健全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为基础,以构建制约有效的党内权力监控机制为重点,以完善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为保障,使权力运行中的各种制约要素和监督主体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的整合功能和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论监督主体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如何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关键在于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监督主体的理论与实践。 一、监督主体的本质属性 监督行为是指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介等监督主体,对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领导干部的管理活动是否合法与有效,实施的监察、督促、检查和纠举的行为。也就是说各监督主体拥有监督权,依法监督客体,即具有…  相似文献   

14.
"县权公开"标志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经历村级、乡级之后进入到县级政权的新阶段。"县权公开"是基层政治民主发展的自然延续,是规范用权、科学执政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战略举措。"县权公开"的重点在于"权力公开",而难点在于"权力监督"。"权力公开"要以"限权"为核心,直面权力公开的宽度和深度问题;"权力监督"要以领导的"限权"和人民的"扩权"为核心,在监督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发挥人民监督主体效用上有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记忆与遗忘是个体不得不面对的矛盾,也是社会不得不直面的矛盾。对个体来说,生理性遗忘机制维持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平衡。对社会来说,遗忘成为一种社会性宽容机制。但就整个社会来看,即使借助语言、文本甚至是现代模拟电子信息来增强集体记忆,遗忘仍然是常态,而记忆则是例外。数字化记忆使社会的全面记录成为可能,全面数字化意味着在数字化背景下,遗忘成为一种奢望。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要求引入删除作为一种社会性遗忘机制以维持数字社会中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再平衡。这就涉及谁拥有删除权,删除权力在权力主体之间如何分配,如何对这些权力主体进行有效监督等问题。显然,这种权力分配及监督不可能是工业社会基础上的完善,而是数字社会下的权力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16.
张亚勇  李民 《求知》2011,(11):38-40
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目标。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屡禁不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使监督难以落到实处。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层面寻找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问题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家《社会保险法(草案)》中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做了专章规定。现行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相关规定,确立了以行政监督为主导的监督模式。实践中,一些地方通过立法或者制定文件,确立了以财政预决算、收支两条线等方式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监督。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社会保险立法,应从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一是建立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个主体参与的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二是针对基金征缴、管理和支付各个环节,设置适当的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三是理顺监督各主体的监督职能和监督方式。使各监督主体的职能相互衔接,在监督方式上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作为我们党第一部党内监督的基础性法规,是一部效力等级高、影响十分重大的党内法规,它对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监督重点、监督内容、监督主体监督制度和监督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贯穿了发展党内民主潍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一主线。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切实把贯彻执行《条例》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党内监督,既是监督范围概念,又是监督主体概念。党内监督蕴涵了党的监督。党内监督,无论是作为监督范围概念,还是作为监督主体概念,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都居于核心地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核心是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包括健全党内监督组织体系和健全党内监督职能体系。健全党内监督组织体系,重点是健全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各负其责、基层具体落实的党内监督纵向组织体系;健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部门职能责任的党内监督横向组织体系;健全同级党委、上级纪委对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工作的双重领导体制。健全党内监督职能体系,重点是健全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基层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职能分工体系;健全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等不同类型的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的党内监督职能协调体系;健全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日常管理监督为主要形式、巡视巡察监督为重要补充的党内监督职能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靠纵向权力监督与制约不会达到最佳效果,最高权力与基层权力在数量上的差距导致这种监督与制约具有局限性。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自我监督。在封建社会,天下是帝王的天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应该具有监督与制约下级权力的极强愿望。但是这种纵向权力监督与制约具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权利主体不会对自我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最多是自我反省,但不会主动让贤;二是自上而下地对基层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对多的,因而实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