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与时代主题合拍,与人类共同利益一致的道路。这一道路找到了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方式,是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经过长过程发展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云南省首届保安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公安厅的关心、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和保安从业工作者认真贯彻《云南省公安厅关于改革和加强保安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省保安服务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思想认为,“和”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事物发展多样性的存在。这一思想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事实上已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发展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集约式持续发展: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企业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带来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综合效益低下、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等突出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指出集约式持续发展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集约式持续发展就是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依托,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和科技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促进人、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集约式增长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持续发展则是集约式增长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正> 个人功利主义倾向是阻碍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个人功利主义,指的是人们将理论研究仅仅作为自己获取名利的手段的一种倾向.换言之,具有个人功利主义倾向的人,不是将理论研究看作是发展理论的途径,而是作为个人获取各种物质利益及名誉的重要手段这种倾向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目前,武汉市的社会组织还未能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顶层设计缺失;社会组织自身生存能力弱;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界定不清。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和参与社会共治,政府一要强化党建工作在发展社会组织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二要优化顶层设计,三要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加强培育和扶持,四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五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六要加快建设智慧社区,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华中重镇武汉,历来是兵家和商家的必争之地。她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万里长江横穿,沟通东西;京广(京九)铁路纵贯,联结南北。“抢占”大武汉,乃是有实力的象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里不断上演着激烈的商战。要争得一席之位,谈何容易。只有审时度势,雷厉风行,高人一筹,先人一步,方能取胜。武汉保安的崛起,亦印证了这个规律。他在技防领域所显示出的兵家般的战略眼光和商家般的市场头脑,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站在高处天地宽  1987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新时期的武汉保安业。那时,各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哲学工作者都在探索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觉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前进,应当从发展哲学范畴着手。而这个问题,正是我们当前哲学研究尚需进一步引起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发达国家为例,论证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和对弱势群体解困的作用。在工业化社会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财富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国民受教育状况和知识创新能力。提高弱势群体竞争能力的基本途径在于人力资本投资,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对弱势群体解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善治做为一种良好的治理模式,有其历史必然性,将成为治理的一种趋势。善治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了一个理论平台,发挥着具大作用,并且二者在目标及本质方面存在着价值终极意义上的共性。在善治理论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政府自身治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通过善治,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时建议,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不少人士表示,今后的5年左右时间,将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而涉及领域最为广泛的预算制度改革,定将是这一轮改革的重头戏。这对13年未改的预算法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初普”、“普六”和“两基”3个阶段,各地掀起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爱,自己的学校自己盖”的办学热潮,村村寨寨都办起了学校:乡镇有初级中学,村委会有完小(有的还有附设初中),村民小组有校点。学校之多,分布之广,前所未有,使得经济贫困决定教育滞后的常规得以突破。这些学校的兴办,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普及,为推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点多面广、零星分散的办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发的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第一个中央文件。这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也是继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三次讲话后我党所制定的具体方针及措施。这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真正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倍感鼓舞的同时,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意见》为指导,群策群力,探索求真,开拓创新,开创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崭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正> 小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十年来,全国小城市由1980年的105个发展到262个,湖北从无到有,现在发展到22个。小城市获得较大发展,是执行中央政策的结果,是改革的产物。从湖北的情况看,小城市大多是从县的体制改革而来的。同时,它是作为农村城市化道路模式的一种选择。要研究县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发展中的小城市,作为县经济一个层次加以研究。因为它无论从自然条件,地域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要比一般的县经济条件优越得多,在它们中间,有一部分小城市,国家已列为向中等城市发展规划。因此,加强这个层次的研究,更有益于全面研究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中华强盛、民族腾飞、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是由自然经济演变而来的,它是比自然经济优越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商品经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越过这个阶段,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庞汉生  杨辉 《桂海论丛》2008,24(1):70-72
文章分析了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需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新要求、作出新部署、描绘新愿景,擘画了无限希望的田野,振奋人心、鼓舞干劲。如何实施这个重大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其破题之道、必由之路,在于推进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融合发展。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当前,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强大的"虹吸效应"导  相似文献   

18.
郭明敏 《前进》2017,(5):23-25
<正>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我们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山西调研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决策民主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集中体现。在政策制定、执行和检验过程中,应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公开讨论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纠错机制等。这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建明 《政策》2013,(9):57-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必须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这一新形势下对"三农"工作的新判断、新部署,必将对未来"三农"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抓机遇、探路径、促转型,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