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当代女性社会形象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写照。"自尊"奠定了女大学生社会形象塑造之伦理基础,"自信"是女大学生社会形象塑造的精神动力之来源,"自立"为女大学生社会形象确立了行动纲领,"自强"保证了女大学生社会形象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群体。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不仅是大学生应对网络社会风险、维护其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要求,更是国家加强网络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课题。网络法治意识涵盖网络社会中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现状堪忧:网络法律知识储备有限,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各种网络现象能力欠缺;网络法治思维水平不高,无视规则,突破底线,误解权利,忽视义务;依法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能力不容乐观,依法维权能力有待加强。对此,高校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大力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一是重视高校网络法治教育常态化:创新教育手段,夯实学生网络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网络法治实践能力;营造校园网络法治文化氛围,有效培育高校学生网络法治思维。二是创新网络普法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精准普法";相时而动,搭建平台"网络普法";多措并举,提升"有效普法"效能。  相似文献   

3.
"QQ空间文化"是一种以QQ空间为载体形成的时尚流行文化,当代大学生是"QQ空间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其消费者,进而在高校形成了特有的"QQ空间文化"流行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立足大学生自主发展趋向、情感需求趋向、价值追求趋向等方面探究"QQ空间文化"流行趋势,注重道德生活化价值、社会核心价值以及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等方面把握高校"QQ空间文化"流行趋势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创造有内涵、有个性、有品质的"QQ空间文化"个性网络家园。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网络科技发展下催生的新的表达方式,"90后"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运用网络语言交际方面在表达方式上呈现"童语"化、符号化、谐音化、变异型的特点,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呈现语言社团性质明显、语言暴力特征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屌丝"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网络文化价值理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的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消除大学生"屌丝"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远远不能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适应,还存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紊乱、理想信念缺失等现象的出现。为此,高校应当从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加大思政课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具有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方面着手加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7.
网络"标题党"现象实质上属于社会失范的创新类型。网络"标题党"现象更多由社会行动个体信奉的价值观与制度化手段出现裂痕而致,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促成了网络"标题党"现象,正式制度惩治力度不足助长了网络"标题党"现象,非正式制度影响力式微弱化了对网络"标题党"现象的约束,网络监管规则不精细为网络"标题党"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推动网络"标题党"现象由失范向规范转变,需要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设立严格的网络使用准入制度、加大正式制度的惩治力度、重塑非正式制度的软约束、制定精细化的网络监管规则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主要表现在网络围观、网络结社、人肉搜索、网络水军、网络恶搞和网络暴力等六个方面。因此,对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进行引导,消除其非理性的负面影响,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深化网络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道德素养,完善法律法规;营造文化氛围,培养意见领袖;坚持以人为本,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e时代,网络在为"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新的空间和平台的同时,也对"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取向、途径、效果等产生了影响,"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呈现出自主性、个性化和社会性等新特征。可以通过激发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加强自我修养、强化自我管理等途径,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化,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网络社会"生活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相对于现实社会而言,"网络社会"具有节奏快、开放性、虚拟化、非人性化、不确定性等特点,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传统的伦理标准和道德规范受到严重冲击。研究和探讨"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一项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愈来愈重,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因素。因此,通过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科学的心理咨询方式,建立集"建档、咨询、网络交流、团体训练、专题讲座、学科渗透和网络自助与互动"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就成为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正在快速地重塑着高校校园内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互动方式,创造了新的权威力量,开发了新的发展性资源,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社会化方式。易班作为全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将在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新生易班使用黏度,关系到易班建设的成败。如何通过易班等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实现"吸引大学生"、"留住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和"教育大学生"的目的,进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就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稳定健康的,但由于现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道德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社会公德、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网络道德建设,加大师资队伍、特别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新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在生活、学习、社交、社会关注等方面呈现新特征,与此同时,还衍生出手机依赖、阅读的"浅性"及"碎片化"、理性思维能力弱化等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应从增强大学生的"微素养"、净化大学生的"微环境"、加强"微力量"的建设、积极创设"微平台"及努力打造"微课堂"等方面入手,创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的"微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5.
"网红"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迭代升级的结果。自诞生以来,"网红"引起了青年大学生的高度关注。"网红"现象作为一种应时而生的新兴文化现象,具有内容标新性、实时互动性、传播广泛性等基本特征,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为了有效化解这种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策略:弘扬核心主旋律,强化"网红"的正面引领;学习"网红"与"粉丝"的互动模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规范"网红"失范现象,营造清明的网络空间;坚持慎独自律,克服"网红"现象的消极影响;利用网络媒介,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在一系列"官二代"、"富二代"的网络事件频发过程中,"拼爹"一词迅速蹿红,网民戏称"拼爹时代"到来,"拼爹"事件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公平被破坏,社会不公平的代际传递和社会有等级化的危险。我国正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二代问题频繁刺激人们的神经,已经是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采取形成共享价值观念,约束一代的权力和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等各种措施,防治"拼爹怪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日益介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大学生已成为接触网络最多、使用网络最多、喜爱网络最多的主要群体之一,但不少大学生却沉迷于网络之中,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疏远等不良后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危害,探讨应对网络成瘾的策略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蚁族"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一问题说明了"蚁族"青年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需要解决,从宏观层面来看,它影响到我国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和谐发展。借鉴社会资本理论,从"信任"、"规范"及"网络"的视角来分析"蚁族"现象,从而探索解决"蚁族"问题的方法,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已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象征和一种推动革新的力量,而且已经具有了文化的涵义,并且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的特点。从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契机和如何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重点培育对象。培育法治思维,有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大学生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判断思维,体现规则至上的思维,以权利义务为中心,以程序正义优先为保障。针对高校"形式化"的法治教育、社会的负面现象、传统家庭教育观等法治思维培育所面临的问题,要通过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治理社会法治大环境、夯实家庭法治观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